解除隔離次日 Adil復工了

接受體溫檢測,掃穗康碼,工作人員檢查後便可進入大廈……4月14日,來自索馬里的Adil正式解除了14天的居家隔離,15日,解除隔離後的第一天,他便回到位於廣州越秀區的公司上班。

“廣州採取的防控措施是必要的,為了所有人的健康。”Adil告訴記者,雖然解除了隔離,但他也沒有打算找好友相聚。“疫情一定會結束的,在此之前,除了上班,我都會盡量待在家裡。”

Adil的願望▶▷疫情一定會結束想繼續在廣州打拼

Adil創辦的公司叫Adil Som,主要從事國際貿易生意,今年是他來到廣州的第6個年頭。Adil告訴記者,廣州的商品在非洲很受歡迎,“我們主要是在網上接受訂單,然後從廣州發貨。”

工作的原因,上個月Adil從境外出差回來。根據廣州疫情防控政策,凡2020年3月8日零時後,從境外經廣州口岸入境,無論外國公民還是中國公民,一律立即實施居家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由社區負責提供健康監測服務。由於在廣州有固定居所,Adil隨後進入了14天的居家隔離醫學觀察。

“宅在家14天,真誠感激服務我的工作人員。”他說,“我通過APP下訂單,外賣會送到物管那裡,工作人員會幫我拿上來。”開始隔離時,政府給Adil發放了一份“暖心包”,裡面有一支體溫計、一支筆和一份體溫檢測表。“每天我都會進行測溫,填表做好記錄。同時還會在‘穗康碼’上申報健康狀況。”

“疫情還沒有結束,大部分時間我都計劃待在家裡和辦公室。為了所有人的健康,我們必須減少聚會。”Adil表示,“這只是暫時的,疫情一定會結束的。”

對於未來的計劃,Adil希望可以繼續留在廣州打拼。“過去6年,我在廣州度過了很美好的時光,有了自己的事業。希望繼續留在廣州,我熱愛這個城市。”他說。

“一房一策”▶▷首創“三人小組”模式

藍女士是越秀區建設街負責對接Adil的社區志願者,她的英語基礎好,是服務外籍人員居家隔離的一大優勢。包括Adil在內,藍女士先後直接服務的外籍人員超過40人。

“他們都很配合廣州的防疫工作。我們都相互加了微信,他們有任何需求都可以反饋到我這,我都會盡量第一時間答覆。”藍女士說。

疫情發生以來,像藍女士這樣的社區志願者不在少數。廣州越秀區在疫情初期首創的“三人小組”工作模式在處理突發事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建設街黨工委副書記羅冬英告訴記者,有一名非洲國家隔離人員在居家健康管理期間,需前往醫院更換術後復創藥物,負責對接的“三人小組”瞭解情況後,協調車輛,護送該隔離人員到醫院換藥,暖心服務也得到了外籍人員的點贊。

為優化入境人員的隔離管理,建設街還快速制定了《建設街居家“三人小組”上門指引》,建立隔離健康觀察人員檔案,做到“一人一冊”“一房一策”。

南方日報記者 譚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