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還是防疫

一、引言

疫情肆虐,復工在即。面對節後的人員流動和壓實屬地責任的壓力,地方政府聯防聯控措施不斷升級,各個微觀主體也在防疫與復工之間艱難糾結。未來疫情如何演繹?企業能否及時復產?如何協調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兩手抓”?這些都已成為影響當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

疫情來勢洶洶,防控措施史無前例

注:確診患者=累計報告確診患者-累計治癒出院患者-累計死亡患者。

二、疫情拐點何時出現?

疫情的不確定性直接關乎經濟的不確定性。新冠肺炎致死率雖低,但其潛伏期長、傳染性強,影響已超非典時期。儘管當前疫情依然嚴峻,但高頻數據顯示全國新增確診人數已穩中趨緩,似有高峰將過的跡象。

隨著返工人員不斷增加,未來不排除疫情二次反覆的可能。但綜合醫學專家的推測,多數觀點認為二月中下旬或有望迎來疫情拐點。如此來看,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可能是短期衝擊,而非持續性損失。

三、企業何時完全復工?

當前復工節奏無疑是影響未來經濟判斷的重要因素。由於不同地區和行業受疫情影響的程度有所差異,其對復工時點大都有所要求。房地產、基建等行業的充分復工幾乎要待到2月下旬,而多數服務業的復工時間可能要推遲到3月份。

交通停運也對復工形成重要影響。1月下旬以來,絕大部分省份暫停省際道路客運業務,至今僅有安徽、四川等少數省份重新啟動。鐵路部門也採取了停運、控制流量等措施,2月下旬有望逐步恢復。目前公路、鐵路、航空和水路綜合客運量僅為去年春運同期15%左右。此外,部分地區還要求外地回來人員居家隔離、對企業設定復工條件等。總體來看,全國的復工進程將呈現緩慢推進的特點。

四、疫情衝擊下經濟如何?

展望未來,疫情衝擊及復工進程將使得一季度經濟明顯走弱。在疫情拐點及返工潮之後,二季度投資有望逐步回升,但服務性消費將受到滯後影響。疫情期間貿易商談預計顯著降低,勢必滯後影響到訂單及進出口貿易。此外,服務業相對工業受到的衝擊更為持久。值得一提的是,與非典時期相比,由於受到更多結構性減速因素掣肘,預計本輪疫情結束後經濟修復的幅度更為緩和。

注:GDP為實際GDP當季同比,消費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季度同比,投資為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出口為美元計價當季同比。

五、基本結論

一是疫情的不確定性直接關乎經濟的不確定性。新冠肺炎致死率雖低,但其潛伏期長、傳染性強,影響已遠超非典。隨著返工人員增加,不排除疫情二次反覆的可能。但綜合諸多醫學專家的推測,二月中下旬或有望迎來疫情拐點。如此來看,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短期衝擊,而非持續性損失。

二是在此背景下,全國各地和各行業對復工時點大都有所要求。房地產、基建等行業的充分復工幾乎要待到2月下旬,而多數服務業的復工時間可能要推遲到3月份。此外,目前鐵路和公路車次大量停運等也勢必對復工進度形成重要干擾。慢節奏的復工潮對後續經濟的預示意義是顯而易見的。

三是展望未來,疫情衝擊及復工進程將使得一季度經濟明顯走弱。不過,在疫情拐點及返工潮後,二季度投資有望逐步回升,但消費、外貿的修復將有所滯後。服務業相對工業受到的衝擊更為持久。與非典時期相比,由於受到更多結構性減速掣肘,本輪疫情結束後經濟修復的幅度將更為緩和。 (來源21世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