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鵬波:“不稱職”的兒子,稱職的社區守護者

4月23日是海軍節,作為曾在海軍服役12年的老兵,按以往的慣例,高鵬波會提前幾天就和戰友約時間,在海軍節當天和戰友們聚在一起憶往昔歲月,聊聊生活現狀,談談未來的計劃。但今年,高鵬波的計劃泡湯了。


城陽故事·眾志成城 | 高鵬波:“不稱職”的兒子,稱職的社區守護者

半島記者 | 黃冬梅


今年46歲的高鵬波是城陽街道春陽路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主要負責轄區內4個小區的環境衛生工作。他的妻子孩子都在外地,母親87歲了身體不好,平時的一日三餐都由他照料。疫情發生後,高鵬波主動提出到防控力量最薄弱的翰林苑小區駐守,協助小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翰林苑小區有近六千名居民,住戶組成複雜,防控難度大,急需人手。


城陽故事·眾志成城 | 高鵬波:“不稱職”的兒子,稱職的社區守護者

雨中,高鵬波撐著傘值守,不放過一車一人的登記檢查。他沒有過多的奢求,只想踏踏實實把工作做好,僅此而已。


工作開展伊始,為了便於群防群控,高鵬波迅速建了4個居民微信群,定時發佈各項防控動態和防疫知識,消除居民疑慮,阻止謠言傳播,對居民反映的問題第一時間處理解決。疫情防控最緊張的時候,巡邏、入戶排查,對過往人員和車輛發放防疫宣傳單、量體溫,對外來走親訪友車輛進行勸返;為居家觀察的居民代取外賣、代購生活用品。隨著一項項工作的鋪開,高鵬波的“頭銜”也越來越多,登記員、檢查員、宣傳員、配送員、心理輔導員……每一項工作他都親力親為,“防疫容不得馬虎,自己經手才能熟悉,才最放心。”


這期間,據摸排翰林苑小區自境外計劃返青居民有26人。在3月20日境外返青人員集中隔離規定出臺之前,為了讓符合居家隔離條件的居民回來後能第一時間進入小區,每次無論多晚,高鵬波都會在社區門口等待。“在社區工作3年多了,我熟悉每一戶居民,並把他們當家人一樣對待,他們千里迢迢回來,社區的大門我得時刻為他們敞開。”


城陽故事·眾志成城 | 高鵬波:“不稱職”的兒子,稱職的社區守護者

高鵬波坦言,最大願望是疫情能夠早點結束,他想好好陪陪母親,想在八一建軍節能和老戰友們聚一聚。


2月25日,高鵬波接到通知,居民李先生一家乘坐的航班將在次日凌晨2點多抵達流亭國際機場。當日下午5點半,高鵬波像往常一樣匆匆趕回家給母親做晚飯,7點不到又返崗了。晚上崗上只有他一個人,為了儘量不去廁所,所以高鵬波就從中午後開始不喝水。那時節的城陽,入夜後的氣溫很低,寒風中,高鵬波裹著厚厚的軍大衣,手拿著測溫槍和酒精噴壺堅守等待。次日凌晨3點,居民李先生一家才回到社區,高鵬波忍著睏意,立即為他們消毒、登記信息、搬行李上樓。“加上微信後,你們在隔離期間需要幫忙的可以隨時找我,別客氣。”安頓好一切,高鵬波才拖著疲憊的身體離開。


高鵬波家住城陽街道華城路第五小區,疫情期間為了方便工作,他特意在翰林苑小區臨時租了個房子,忙到深夜時就在那簡單湊合一宿,第二天再早早回去給母親做飯。談及母親,高鵬波心裡是滿滿的愧疚,老人患有白內障、鎖骨神經性疼痛,還雙耳失聰,他本打算年後帶母親去做一個全面的檢查,但因為防控疫情,高鵬波一直沒抽時間,檢查就被一拖再拖了。每天早上8點,高鵬波就得到社區輪崗,中午不能回家,他就把母親的午飯提前做好放在鍋裡保溫。“吃飯問題好解決,但老人最害怕的就是孤獨,這段時間我一天也沒好好陪過她,心裡挺慚愧的。”高鵬波說。


城陽故事·眾志成城 | 高鵬波:“不稱職”的兒子,稱職的社區守護者

百善孝為先,好家風是代代相傳的,高鵬波用行動給兩個孩子做出了最好的榜樣。(資料圖)


雖然心有不捨,但是為了更多需要他的居民,高鵬波選擇當個“不稱職”的兒子。高鵬波深知,社區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重要防線,必須守好看好,所以他總是像一個不知疲累的“鐵人”,奔走在社區每個角落,默默守護,成為了居民最貼心的依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