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我最佩服的篆刻大师,给新中国刻国玺,一个动作令人敬佩

导语:众所周知,收藏大家马未都先生很佩服中国民间的顶级手工艺艺人,在这些人里面就有一个篆刻大师民张樾丞。张樾丞为很多名人刻过印,末代皇帝溥仪的四方印玺,鲁迅的藏书印,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玺。

马未都:我最佩服的篆刻大师,给新中国刻国玺,一个动作令人敬佩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篆刻于方寸之间的印章艺术,堪称中国艺苑的一朵奇葩。它以刀代笔,将汉字的书法之美,展现于金石之上,每一方印章都是其主人身份权力、文化修养的象征,都有其独具时代特色的雕刻艺术和历史积淀。比如:溥仪治印:宣统御笔,不忘在莒;鲁迅先生藏书印等。

一方印章,不仅承载着诚信与权威,而且还浓缩了中国书法的形体、风格之美,以及印石天然之美等多种文化元素,集多种审美意象于一体,可谓“尽精微致广大”。

张樾丞设计制作的印章中,最引人注目要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玺了。这是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张樾丞受邀政务院设计制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玺。经过慎重考虑,张樾丞最终采用了宋体字制作国玺。这个字体给人的感觉就是庄重严肃。

马未都:我最佩服的篆刻大师,给新中国刻国玺,一个动作令人敬佩

中国古代印章按照材质分类,主要有两种:一是战国、秦、汉时期,以铸、凿为制印手段的青铜材质系统,我们称之为“古玺印”;二是明代以来在文人的参与下,以刀刻为制印手段的石材质系统,我们称之为“流派印”。

因为古代官印多采用青铜材质,所以张樾丞制作的这方印是一枚大铜玺。印玺为方形圆柄,铜胎铸字。整体造型很有气势雄伟,印痕字迹美观大气,庄严严肃。上面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印玺完成于1949年10月31日上午九时,并被使用。

马未都:我最佩服的篆刻大师,给新中国刻国玺,一个动作令人敬佩

我们都知道,印章的下面整体都是一个平面,在我国古代,篆刻一人都有一个传统,这个传统就是一方印做好之后,都会先用白纸盖上一个,然后再把印章与印样一块交付买家。但是对于这个国玺,张樾丞也不敢这样做,于是他做了一个小动作,他做这方国玺的4个角各留了一个柱不动,等中央来验收时,再打磨掉四个柱,当场印制一枚小样交付中央。

马未都:我最佩服的篆刻大师,给新中国刻国玺,一个动作令人敬佩

古人常说盖章有效,国玺这么重要,张樾丞刻出国玺后,并没有按常规的行业规矩打出小样,而是当面磨平四角后打出小样,这样的一个“小动作”着实令人敬佩。这也是为什么马未都敬佩张樾丞的原因吧!

马未都:我最佩服的篆刻大师,给新中国刻国玺,一个动作令人敬佩

现在,这枚开国大印仍完好地珍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看到这枚代表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文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