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餘歡水:當人被生活碾壓,到底如何破局?

我們都是餘歡水:當人被生活碾壓,到底如何破局?

前兩天,電視劇《我是餘歡水》大結局,但主角餘歡水的困局人生,仍然在被大家討論:

婚姻裡,妻子因瑣事和他爭吵,嫌棄他窩窩囊囊;

職場上,上司因為他業務能力不強,當眾百般羞辱,徒弟還對他冷嘲熱諷;

生活裡,好朋友不拿他當回事兒,借錢不還,還理直氣壯地不接電話。

職場、家庭、人際關係……面對生活的種種壓力,餘歡水的自我已經被擠壓得無處逃遁,更別提個人成長的空間了。

有人評論說:人人皆笑餘歡水,人人都是餘歡水。他面對的生活碾壓,又何嘗不同樣是我們的境遇?在一個個人生重大問題上,我們到底該如何選擇,如何破局?

書單君今天分享的這本《自定義人生》,或許就可以幫你尋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我們都是餘歡水:當人被生活碾壓,到底如何破局?

兩位作者李秦、李源,有著多年個人成長教練的經驗,他們在書中介紹了一種名為“自我教練”的技術,通過調整我們固定的心智模式,轉換視角,幫助我們探索自我潛能,化生活中的危機為轉機。如果你也正處於人生選擇的十字路口,茫然不知所措,可以試試藉助這本書裡的工具,幫助自己走出困惑。


你可以成為自己的教練

關於人生諸多難題的勵志雞湯文,想必你已經讀過不少。可為什麼我們聽了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歸根結底,聽聞道理只需要用耳朵,但解決自己的問題,還需要大腦深思熟慮、不斷內省,並在實踐中加深理解,才可能把道理內化於心。

“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 然而,很多人的心智狀態,還處於服從區。服從於父母的安排、他人的期待,更服從於自己長久以來未經審視的選擇。久而久之,重複的生活、重複的選擇,像是遵循了一個既定的模式在運轉,進入一種“清醒的麻木”狀態。

我們都是餘歡水:當人被生活碾壓,到底如何破局?

該如何打破這種狀態,探尋到屬於自己的人生答案?《自定義人生》裡提供了一個建議,那就是藉助自我教練技術。你應該注意過,在籃球、乒乓球等體育比賽的場地邊,坐著的是運動員的教練。他們時刻敏銳地觀察著場上的局勢、隊員的狀態,發現問題,就會及時地暫停,把隊員叫到場邊,佈置戰術,或者幫他們調整心理。

為什麼運動員需要教練?因為當局者迷,運動員們需要一位懂得運動科學規律的旁觀者,指出自己的問題所在,引導和幫助自己實現自我突破。我們不是職業運動員,但在個人成長的問題上,我們同樣需要一位教練。而且最容易找到,也是最好的教練,往往不是別人,是掌握了教練方法和工具後的自己。

簡單來說,自我教練技術,是通過調整我們的心智模式,來發展更完善的自我,從而延伸至生活的各個方面。所謂心智模式,它包含我們的價值觀、信念、需求、渴望,相當於計算機的底層操作系統,指導著我們外顯的行為模式和選擇。

因此,改變行為、走出困局的關鍵,在於改變心智模式。

我們都是餘歡水:當人被生活碾壓,到底如何破局?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羅伯特·凱根有一個理論,他沒有強調年齡和心智模式之間的聯繫,而是用五個階段來劃分成年人的意識:

  • 魔幻心智
  • 以我為尊
  • 社會主導
  • 自主導向
  • 內觀自變

在羅伯特的理論中,當我們從學校進入職場和社會後,也就漸漸擺脫了“以我為尊”的概念,開始進入“社會主導”的階段。然而,因為社會的標準和規訓,我們通常會抹殺一部分自我的需求,忽略了對內心的觀照和審視。

比如,有很多男性,他們並沒有太強的職場事業心,卻在家庭事務上有天賦和熱情。然而,社會觀念卻認為,男人做全職奶爸是“沒出息”的表現。這就形成了一種規訓。長此以往,被壓抑的自我需求與社會規則之間的割裂,就會慢慢積累成焦慮和糾結。而藉助教練技術,能幫我們全面認知自我,在自我需求和社會規則中取得一個動態的平衡,向“自主導向”和“內觀自變”的階段轉變。

這樣才能夠從服從區中跳脫出來,用升級後的心智模式,清醒地面對自己的每一次選擇。

我們都是餘歡水:當人被生活碾壓,到底如何破局?

就像教練不會親自下場比賽,他們只是幫助運動員自己去解決問題,自我教練技術,也不會直接告訴我們生活的答案,但它會通過工具和方法,引導我們找到自己的人生路徑。《自定義人生》裡,有自我教練技術在職場進階、親密關係、親子教育、終身成長等場景的應用,書單君選其中的兩個為你略做演示。

職場進階:探索價值觀,破除限制性觀念

大部分人的職業生涯,可能長達四十年,直接決定了一半的人生質量。然而,有人不停跳槽,卻總也換不到自己滿意的;有人則後悔當初沒有選擇好職業和領域,卻又沒有勇氣深入另一個領域重新開始。

每個人的選擇,每一個行為背後,實際上都是價值觀的反映,都是對“我是誰”這個問題的回答。

根據內在驅動力和價值觀的不同,有人把工作分成了三類:

  • job:賴以生存的一份工作
  • business:為之奮鬥、投入熱情的一份事業
  • calling:一種使命和召喚

所以,你能夠清楚地回答出,通過工作你想得到的究竟是財富、地位、穩定的收入,還是個人價值和理想嗎?很多時候,當你不明確自己的價值觀時,往往追求的就是一種謬望。謬望是一個心理學和經濟學概念,指你誤以為可以讓自己快樂的東西。

比如,你以為自己喜歡穩定,於是選擇了一份事業單位的工作,但一成不變的工作很快就讓你感到倦怠、焦慮和糾結,你沒有意識到,比起穩定,你還需要看到個人價值和成長空間。

我們都是餘歡水:當人被生活碾壓,到底如何破局?

《自定義人生》中的教練技術,採用問題清單,從具體的情境和對未來的期待中,幫我們提煉出內在動力,深入挖掘核心價值觀。

問題清單通常是開放性問題,比如下面這樣:

在你幾次換工作的過程中,是什麼驅使你做出這樣的決定呢?

你理想的工作包含哪些要素,可以具體把那個畫面和場景描述出來嗎?

你認為有哪些詞,可以用來描述你理想的生活?

在你的工作中,讓你最有成就感的回憶是什麼?

從這些回答中提煉出關鍵詞,慢慢摸索出自己的價值觀是什麼,這樣才能一步一個腳印,往自己真正渴望的職業路徑前行。而不明確自己的價值觀,草率地做出選擇,很多人就會陷入無盡的悔恨和焦慮中無法自拔。

這時候,你需要打破縈繞在你腦海中的限制性觀念,它們往往有這麼兩個特點:

  • 含有絕對意味的詞,比如必須、一定、永遠
  • 帶有唯一的條件,比如只有...才能、只要...就

這些詞句像是鐐銬,會把你困在過去的選擇中無法前進,並且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焦慮。

我們都是餘歡水:當人被生活碾壓,到底如何破局?

不過,這些限制性觀念並不是牢不可摧的,我們可以回顧一下這些觀念是基於什麼經歷產生、如何固化的,它們成立的條件是不是並不牢靠。然後,我們可以試著把這些限制性觀念轉化為我們的期待,從“我必須優秀”轉化為“我可以優秀、我希望自己可以變得優秀”。打破長久以來固化的觀念,很難一蹴而就,這需要我們有意識地覺察、捕捉到這些觀念,然後加以分析和轉變,不斷攻破它們,還自己以自由。


終身成長:明確自我邊界,接納真實的自己

你是不是有過類似這樣的經歷——很久沒聯繫的朋友突然發來消息:“好久不見,你幫我把這個文檔翻譯成英文吧。你英語那麼好,順手翻翻肯定比我快。”因為不知道如何拒絕,你真的就順手幫她翻譯了整個文檔,佔用了自己的時間不說,對方往往連句“謝謝”也沒有。按照他人的期待去做事,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不知道如何拒絕,這其實是自我邊界不明確的表現。但成為一個老好人,並不能帶給我們相應的尊重和回報,只能讓自己充滿委屈和抱怨,感覺是周圍人而不是自己在掌控著自己的人生。

其實,明確的自我邊界,源自於健康的自我價值感。你真的在意自己、肯定自己,就會明確哪些事情是自己不能接受的、什麼對自己是重要的。

我們都是餘歡水:當人被生活碾壓,到底如何破局?

學者瑪麗安娜博士曾提出過5種個人邊界,它們都和價值感息息相關:

  • 智力價值與邊界——擁有自己的想法
  • 情感價值與邊界——擁有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 軀體價值與邊界——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
  • 社會價值與邊界——擁有自己的社交圈
  • 精神價值與邊界——擁有自己的精神信仰和信念

以上五個方面,當別人越界時就要立場堅定地告訴他們,一步一步明確自我邊界,才能給自己成長的空間。人生,實際上就是與自我的角力。有的人任由他人闖入自己的邊界,還有的人,則是不斷被自我批評折磨。

他們內心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批評,往往是基於個別事件和現狀,粗略地做出一個判詞,進而全盤否定自己。比如:

“跑步才堅持了一天就放棄了,你怎麼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呢?”

“你一點都不夠優秀,你必須要考到100分!”

“都快30歲了,你還是一點規劃都沒有,一事無成。”

這些負面想法,不但無法為我們帶來進步,反而會讓我們鑽進牛角尖,陷入惡性循環。

主持人小S平時給人的印象是自由隨性,非常自信的。但她曾在一次綜藝上說,沒有人會比她更嚴格地批評自己。聽完她對自己的種種“控訴”、種種不滿意,宋佳表示:“你知道嗎?你根本就不愛自己。”

我們都是餘歡水:當人被生活碾壓,到底如何破局?

愛自己並不是簡單的事,但只有接納真實的自己,允許自己不完美,正視自己的情緒和感受,才能不斷進步。你需要的是接納自己,而不是鞭笞自己。有句話說:“你沒有任何義務做一年前,一天前,甚至十五分鐘前的那個自己。無需抱歉、忐忑、愧疚,你天生擁有經歷、變化、成長的權利。”

那麼,遇到那些自我批評的聲音,我們該如何做呢?

《自定義人生》裡有一個工具,叫“自覺選擇”,它給自己更多視角,來觀察自己的負面想法:

首先,確定一箇中性話題,記錄當下的想法和感受(不帶任何感情色彩)

然後,體會至少3個不同視角的不同感受,重複至少3次;

接著,帶著新的感受去思考話題,在體會了至少4個視角後,找到自己最喜歡的一個或一組視角;

新視角,意味著做出的新選擇,寫下行動計劃,並在後期做階段性回顧。

關愛自己,接納自己,不用自我批評去束縛自己,是值得一生探索的課題。


✎✎✎

人生就是不斷被逼到角落,又一次次找到出路,獲得成長的過程。

每個人的境遇不同,在關鍵時刻該做出怎樣的選擇,往往只能由自己給出答案。

《自定義人生》,其實就是一本幫你改變底層自我認知的指南,如果你在生活或職場等方面心存疑惑,正處於人生困局中止步不前,自我教練技術或許會給你不一樣的視角和啟發。

生活的問題相似,但從來沒有默認的選項。人生,終歸還是要你來自定義。

我們都是餘歡水:當人被生活碾壓,到底如何破局?


圖源 | 《編舟記》、《橫道世之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