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的平和咖啡馆

「AT」“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的平和咖啡馆

平和咖啡

平和学校“文化会客厅”,一张教育文化名片。

///学校愿景 ///

独特的视觉与心灵的教育洗礼

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上海地区最好的双语学校之一,成立于1996年。从传统教育理念到现代教育思潮,教育的表达不仅停留在书本上,在视觉和心灵传导上也在进步,从教育建筑的发展可以看出,建筑给人带来的人文关怀,是一种全新的视觉和心灵的教育洗礼。因此平和学校希望通过书香与咖啡香的有机结合书写建筑文字,来表达学校“平而不庸、和而不同”的校训传统,让建筑与环境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校园内独特的表达形式。

「AT」“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的平和咖啡馆

From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concepts to modern educationaltrend of thoughts, education has not only given expression to itself in bookknowledge but has been making progress in visual and spiritual transmission. Itcan be perceived that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buildings, thehumanistic care people received from buildings is a brand-new educational baptismin vision and soul. Ping He School expects to create an architecturalexpression via the dynamic integration of literary and coffee culture to conveythe traditions embodied in the school motto “modest but high-achieving,harmonious yet diverse”, and integrate buildings with the environment toachieve an exclusive way of expression on campus.

「AT」“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的平和咖啡馆

学校美学教育的实践

项目背景—初心

「AT」“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的平和咖啡馆

此外学校希望在有限的校园环境内进行微景观设计,让建筑与建筑之间相互“对话”,而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建筑应是文化交流场所,

发扬“平而不庸、和而不同”的校训传统,

传达一种思想,

一种生活方式,

一种哲学理念。

「AT」“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的平和咖啡馆

建筑选址在校内西北侧,原本是一个水泵房和一个改造装修的图书馆,建筑场地用地紧张,并且在水泵房和图书馆之间利用有限的地理位置进行造型设计。

「AT」“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的平和咖啡馆「AT」“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的平和咖啡馆

建筑功能是为学校学生及老师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场所,而且还是一个平和学生展示艺术作品的艺术画廊,伴随着有独特书香气息的平和咖啡,诠释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观点。

平和咖啡总体设计是校方和设计方共同探讨协作的过程。设计团队与本次校园景观改造总策划经过多轮勘察现场、论证研究。

「AT」“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的平和咖啡馆「AT」“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的平和咖啡馆

///场所营造-总体规划 ///

平和咖啡用地为水泵房与图书馆之间的狭缝地块,有限的用地使设计师首要考虑的是如何最大限度提高用地效率,满足咖啡厅内部功能使用,并有机融合现状边界景观元素。本案旨在打造合于现状环境的“共生建筑”,以现状既有建筑及可利用景观资源,按照“共生”的改造理念,即建筑共生环境共生文化共生,融入平和学校“平而不庸、和而不同”的文化大环境中。同时遵从双鱼广场改造总体规划设计理念。

「AT」“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的平和咖啡馆

平和咖啡馆设计视角不拘泥于小型咖啡馆的改造,而是在研究学校特有的文化条件下的空间设计策略,探讨小型咖啡馆在校园里的存在模式和文化贡献。近年来校园咖啡馆项目几成时尚,我们不止于网红思维,而是通过合理功能设计,分析教师和学生的各自不同的需求,给师生提供一个可互动共享空间,通过咖啡馆后续运营,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体验,同时通过一杯温暖的咖啡传递温暖和关爱。

「AT」“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的平和咖啡馆

狭缝地块、自由无边界的用地、香樟树的掩映,存在一种生态自然美,然而在改造前,这种美感隐藏在现状混乱的废弃设施中,校方果断并有前瞻性的把教师公寓并入校区后,通过平和咖啡馆设计的提炼改造,把这种生态自然美,呈现给学校师生,是美育的很好实践和体现。

「AT」“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的平和咖啡馆「AT」“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的平和咖啡馆

/// 嵌入式共生建筑 ///

建筑设计—传承

平和咖啡馆的改造设计,运用“嵌入式建筑”的空间设计方法,潜移默化地干预现状无序的建筑界面:图书馆外墙、保留桂花树、水泵房既有建筑体块及屋面平台,最终达到“共生”状态。

咖啡馆犹如现状环境中自然生长出来,

同时通过

“地面-露台”、“内院-外场”

横向和纵向的空间变化,

实现小建筑大空间的丰富体验。

单层的无柱式平面被放置在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圆弧形挖出保留桂花树的空间,桂花树嵌入建筑。咖啡厅、水泵房、图书馆围合出内院,内院独立从水泵房北侧进入。内院设置轻盈钢结构旋转楼梯,通往露台。露台掩映在郁郁葱葱的香樟树下,亲近自然。

「AT」“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的平和咖啡馆

建筑及景观空间的设计主要遵从以下四个策略。

第一,将原来繁杂的现状元素用统一的现代建筑设计语言:钢构、玻璃、几何线条进行表达,使所有元素由散乱的状态转变为凝聚向心状态,从而使咖啡馆空间成为双鱼广场的一个重要聚焦点。

「AT」“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的平和咖啡馆

第二,通过保留现状桂花树的方法,平和咖啡平面围合弧形空间,桂花树有机嵌入建筑,保留树木给咖啡馆增加了时间的维度,成为有历史延续的时间记忆。通过落地圆弧玻璃,桂花树融入室内景观,使室内获得丰富的空间感和光线感。

「AT」“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的平和咖啡馆

第三,通过咖啡馆外立面落地玻璃,透而不通的把空间分隔为内外,内院空间对教师开放,外部空间通过窗口,可提供学生观摩咖啡调制操作,满足学生体验型的需求。使得平和咖啡成为师生共同享用的融合空间,能尽可能的激发师生课堂外的互动,使之成为师生关系凝聚力的一个媒介和纽带,也是我们在设计中引入社会学的设计策略。

「AT」“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的平和咖啡馆

第四,设计技法上,建筑采用“弄堂”、“天井”和“露台”三个元素,设计延续了以钢和玻璃两种材料相结合极简与唯美倾向的建筑语言,为保留建筑空间内原有的桂花树,设计师运用了“天井”概念,让建筑融合在环境中,“弄堂”与“天井”相辅相成,形成流通空间,空间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渗透而暧昧的。“露台”运用现代主义表现手法,采取现代的造型和材质,营造简洁时尚的空间和氛围;在景观设计中加些水的元素,显得优雅且精致,享受到难得的宁静。这种虚拟体积同样反映几何集成关系, 建筑像是描写一种纯粹的点、线、面构图关系,让“LESS IS MORE”走向极至。

「AT」“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的平和咖啡馆
「AT」“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的平和咖啡馆

在整体以黑色钢架屋顶和硅藻泥立面墙的视觉表达上,让整体质感不失统一又富有节奏,庭院内木质地板增加古谱气息,诠释建筑元素;原水泵房门窗用绿色作为点缀,致敬乔治·道格拉斯·布朗的《带绿色百叶窗的房子》。

「AT」“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的平和咖啡馆
「AT」“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的平和咖啡馆

///文化景观及装置的运用和介入 ///

景观设计—升华

除了水声潺潺、

如观飞瀑的水景景观外,

还有表达意境的“旱溪”,

体现生动有趣的人文关怀。

悬挂在树枝上的月亮灯艺术装置,设计师希望在钢筋水泥的都市景观内,也存在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和以“明月松间照”取其景致、以“松下问童子”取其志趣的文化景观。

「AT」“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的平和咖啡馆「AT」“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的平和咖啡馆

///结语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平和学校在整体节奏表达上不断寻求创新和设计,让建筑找到一个平衡点融入到大环境中,让水泵房、图书馆、咖啡馆和双鱼广场相互融合。

对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一种新的延续,

延续着平和独特“所见之处皆教育,

于细微处下功夫”的山水逻辑。

「AT」“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的平和咖啡馆

项目名称:平和咖啡馆

项目位置:上海市浦东新区黄杨路261号

建 设 方: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

建筑工程:上海新金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策 划:朱理立

设计团队:黄欢、张星彤

运营管理:平和膳食中心

竣工时间:2018年

占地面积:230㎡

摄影:郑淳真、程黄坤

「AT」“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的平和咖啡馆「AT」“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的平和咖啡馆

/ 《建筑技艺》学堂 /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 《建筑技艺》代理产品 /

/关于《建筑技艺》/《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330000

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电话:010-57368776,[email protected]「AT」“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的平和咖啡馆

欢 迎 订 阅 《 建 筑 技 艺 》 杂 志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请认准唯一官网)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电话:010-57368776。(杂志近期主题包括:“在地建筑、木建筑、绿设计、BIM、装配式建筑、医疗养老建筑、旧建筑改造、室内外一体化设计、火车站建筑、机场建筑、超高层建筑、产业园”等,欢迎订阅)长按识别下方小程序码直接微信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AT」“图书馆”和“水泵房”之间的平和咖啡馆

/重要启事/《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建筑幕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