炖“鸡汤”,别忘了“语逻修”

“鸡汤”者,祝福、问候、励志、警醒之类语言也;“语逻修”者,汉语言中特有的语言、逻辑、修辞及其内在联系之谓也。

炖“鸡汤”,别忘了“语逻修”

网络时代,我们每天在各个信息平台上遇见“鸡汤”应该是个大概率的事。甚至多的让人来不及品尝,也来不及消化。有的很不错,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令人醍醐灌顶。亦有让人一头雾水,味同嚼蜡。

近日在手机上看到某平台推送的一道“鸡汤”就属于后者。看后总觉得有些“鸡骨头”鲠在喉咙里,不吐不快。这道“鸡汤”大意是要人们开心快乐的过好当下,是这样表述的:“人的一生,要么有趣,要么老去……”

“老去”和“有趣”是对立的吗?起码在笔者的认知里找不出答案。人怎么就不能在有趣的状态下慢慢老去?怎么就不能在老去的过程中去享受有趣?二者应该是能够兼容的。不是笔者吹毛求疵,这种“语言逻辑修辞”不当的“鸡汤”还真让人有点不舒服。其实这类现象并不少见,像以前见过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打车去”、“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等等貌似味道不错的“鸡汤”,都有同样的毛病。

这些年来,包括“鸡汤”在内的网络语境中,故弄玄虚、故作高深的不在少数,弄得本来应该是真情道白的东西,生生的搞成了“朦胧诗、印象画”般的晦涩难懂。要么不明其理,概念偷换;要么逻辑混乱,不合章法;要么矫揉造作,堆砌华丽;要么居高临下,道德绑架……“白米饭”变成了“盖浇饭”后,既少了胡适先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就倡导的写文章应做到“不避俗字俗语、须讲求文法”基本要求,又背弃了鲁迅先生的“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外国的人”的“言之有物”的告诫。

炖“鸡汤”,别忘了“语逻修”

语言的魅力和文章的价值,不仅仅靠华丽的辞藻和深刻的哲理,还要有对“语逻修”自身规律的遵循。语言文字是个特殊的东西,该直白的则不需要绕弯,不是什么时候都要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

“鸡汤”好喝,但佐料放的太多,一不小心就成了“泔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