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些“鸡汤”来补补我那渐行渐远的写作激情,谁料想是“地沟油”

我常常混迹在各个网站论坛与公众号中,寻思着喝些“鸡汤”来补补我那渐渐力不从心的激情。只是看了一圈之后,我发现自己想要喝的“鸡汤”一点也没喝着,倒是被灌了不少地沟油。

是“鸡汤”还是“地沟油”,书读多了自然能鉴别

就拿前几天看的一篇文章来说,大概意思是“你总失败,因为你太在乎”。我本来以为这是一篇谈情说爱的文章,正准备好好八卦一下男女主角,但看着看着不对啊,人家是鸡汤文呢。

文章的核心内容很简单,一件事如果你太在乎了,心理压力大,所以就会失败。与其如此,不如放下所有的包袱轻装上阵,放手一搏,反而更容易成功。

我觉得这个理念或许有正确之处,但从“瓦伦达效应”到今天都一百多年过去了,理念还没有发展起来是可怕的。瓦伦达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在乎那么简单,而是他的这种在乎没有转化为对竞技的专注,而想了太多太多走钢索成功之外的东西。

与其说他太在乎,所以失败,不如说他之所以死,因为走神;他之所以败,因为分心;他之所以输,因为不够专注。

以前玩网游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句话:

认真你就输了,但不认真你连输的资格都没有!

喝些“鸡汤”来补补我那渐行渐远的写作激情,谁料想是“地沟油”

娱乐为主,游戏为辅


这才是真理啊!输的原因其实不是因为太在乎,而是因为被竞技之外的事情干扰,想多了,走神了,开小差了,所以瓦伦达一不小心就摔下去了,结果一命呜呼。

感叹完这篇文章之余,我就想到了最近在各个朋友圈中反复读到的类似文章——一个老套到像木乃伊似的观点,一番包装后重新上市,竟然还有人叫好。

我知道,这个理念在有人提出之初,一定是美妙的,令人鼓舞的,但在反复提起之后,又不看看时代的变化,那就成了地沟油——不是所有的地沟油从一开始就是地沟油的,它们最初的样子可能还是上等的橄榄油,原生态呢,但反复回收利用之后就变成了地沟油。

这样的地沟油,经常出现在各种心灵鸡汤文中,并且不少人还靠炮制它们为生。

比如,很多人从小到大都读过一些名人名言、哲理格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哲理名言给人的感觉就仿佛不败金身,无懈可击,有道理得没道理可讲。

喝些“鸡汤”来补补我那渐行渐远的写作激情,谁料想是“地沟油”

种子的力量无穷大,环境不错,但不适宜幼苗成长


适应环境只是没办法的办法,是委曲求全,苟且偷生

这让我联想到最近常听到的一句话:年轻人,要多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

这句话让我的一个好朋友玲玲姐当了真,挺优秀的一个女孩跑到边远小镇去当调查员。

事实上,最能锻炼人的地方不是基层,而是高层。这就好比,最容易长学问的地方并不是贫困山区的希望小学、乡村小学,而是哈佛、牛津、剑桥等名校。

如果让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就到村里去当乡村教师,十年之后,他肯定不会因为锻炼而成为知名教育者;相反,如果一毕业他就去了知名公司当助理,十年之后,很可能会成长为有远见的总经理。

当然了,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国家引导一部分年轻人到基层去分流就业压力,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积极有益的。

只是,这个现象本身给我的启示是:很多看似有道理的话,其实特别没意思。

就拿我们常常说的“人要适应环境”这句话来说。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物种进化论上来讲,也许没什么问题,但若用到人类社会上来,用到个体上来,就有些牵强附会,甚至可笑了。

喝些“鸡汤”来补补我那渐行渐远的写作激情,谁料想是“地沟油”

答应我。任何环境下都要保持这灿烂的笑容


我不否认那些适应环境的人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适应环境本身就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在曾经的一段基层生活里,我结识了一些四十几岁的朋友。中老年男人的理想,是把梦越做越小,蓦然回首,最后只剩下唏嘘和惆怅。

我们必须明白,并不是只有你才有理想——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是有理想的,只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习惯是最可怕的妥协,因为你已经习惯了过庸碌的生活。

适应本身可能真的是坟墓。老虎何等威风,但习惯笼子之后就不再是百兽之王,而是人类的玩偶;苍鹰何等气派,但被主人驯化后就成了捕猎的工具;你我有什么了不起,当我们习惯了生活的按部就班、碌碌无为,若干年以后也就是年轻人眼中的糟老头子。

这不是笑话,也与能力无关,而是你适应了生存环境。这么说吧,

适应环境只是没办法的办法,是委曲求全,苟且偷生。

年轻人,一旦适应了某一个地方的环境,可能你的将来就成为你身边那些比你年长十几岁,甚至几十岁的人——他们的过去就是你的现在,他们的现在就是你的将来。所以,适应环境本身,从个体生命上讲是强大的,但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和前途却是消极的。

每个人的身上,其特点、特长都是不一样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一副包治百病的方子,也没有适应任何环境的人。人的成长,环境至关重要,所以“孟母三迁”成了美谈。

喝些“鸡汤”来补补我那渐行渐远的写作激情,谁料想是“地沟油”

阳光,雨露,土地才能让幼苗茁壮成长


适应环境只是权宜之计,努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才是王道

环境既能毁人,自然也能成就人。所谓适应环境的论调,不过是让大家要安于现状,逆来顺受,终此一生罢了。但我们要注意一下,但凡成大事者,都是不适应于环境的,或者是不愿意去适应环境的,而是为了改变环境做出了终生的努力,甚至殊死搏斗。

战国时代,策士文人,朝秦暮楚,为的就是遇到明主,英雄有用武之地,施展一身所学。这里特别说明一下,朝秦暮楚本身并不是一种背叛,而是对自己的负责。

如果你遇到一个非常糟糕的老板,却死心塌地跟着他,这不是在实现成功,而是愚忠——你背叛了你的天赋,背叛了你的才华。

环境的惯性也能成就一个人。如果在一个大家都好学上进的环境里努力奋斗,那你就算是一个小混混也会受感染,终会有所成就。比如说神话故事里,一些动物妖孽在寺院里听佛经,听得多了它们也可能会得道成仙。

这个道理本身是,有的人运气好,出生在有益的环境里,纵使天分平平也会有所建树;有的人没那么幸运,出生在乱石丛中,终其一生也发挥不出生命所应有的能量。

所以,我想说的是:生命之源不可左右,命运却可以去选择。人,不应该去适应环境,而是去创造机会,去选择一个适应你发展的环境。好比姚明学不会踢足球,就应该想办法到篮球场上去;周星驰不应该去当厨师,而是应该拍电影。因为,那才是最适合他们的奋斗环境。

喝些“鸡汤”来补补我那渐行渐远的写作激情,谁料想是“地沟油”

环境能锻炼人,也能造就人


每个人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并且这个可塑性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由自己决定,而是由环境决定的。

在原始社会,你认为那时的人的智力不如我们吗?恐怕未必,只是因为各种积累不够,他们所能达到的高度有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说的并不是在某个时代突然出了那么多杰出的、有才华的人,而是宽松的环境成就了这些人。

劳动虽不分贵贱,却有舒坦与艰苦之别,就如打扫厕所多半是为生计所迫一样。

如果你去跟打扫厕所的阿姨说:明天你去办公室里工作吧,一个月给你一万块钱。我想,她不会因为高尚而拒绝。人之所以奋斗和努力,就是想生活在一个更加优雅的环境里。而只有在一个更优雅、更舒适、更接近自己天性的环境里,从社会公益上来讲,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才更大。

所以,那些看似冠冕堂皇的话,其实早已经不再是什么心灵鸡汤了,它们已经不再适宜这个时代,早变成了地沟油——我们可以相信,一个小公司的基层职员可以成为知名公司的CEO,但千万不要相信那是因为去基层锻炼的结果。

喝些“鸡汤”来补补我那渐行渐远的写作激情,谁料想是“地沟油”

这环境更适合办公


结语

文章天下事,一半良药,一半毒药不管是地沟油,还是心灵鸡汤,只对有心的、会反思的人能起到真正的促进意义。所以,不管你是读书,还是听人劝,或者像我一样在寻找心灵鸡汤,关键是要带着脑袋去思考才行。

就像著名主持人柴静说的一样:苦难不是财富,能够被反思的苦难才是财富。

同样的道理,那些所谓的哲理名言、心灵鸡汤也并非都是好东西,有的或者已经过时了,有的或者早沦为了地沟油。每一个评论各种社会现象的人都需要自己的判断,而这种判断的能力叫智慧。

作者:三月楚歌《你的生活需要仪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