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履生:黃永玉“開牛頓先生玩笑”

陳履生:黃永玉“開牛頓先生玩笑”

陳履生先生和黃永玉先生

藝術家的勞作很重要。沒有勞作,就沒有收穫。

年輕的時候,大家都很努力,都是沒日沒夜。正好像大學的同學,一個班的同學數量不等,有多有少,但年齡相仿,都在一個起跑線上。久而久之,同一個起跑線上出發的同學慢慢的拉開了距離,尤其是時間越久遠而這個距離就越長。那些掉在後面的同學不是不努力,有的可能是很努力。但是,勞作和努力是有質的區別。對於上了歲數的人,那可能又完全不一樣,顯然有很多人在職業生涯結束之後,或者是作為藝術家在功成名就之後,這時候很多的勞作就顯得沒有太多的意義。因為,他們在重複自己,重複自己的繪畫題材,重複自己的藝術風格,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而有些藝術家不一樣,他們老了之後會想到“衰年變法”。他們面對人生七十古來稀,在八十之後還在繼續努力,毫不懈怠,還在尋求新的發展方向。而這個時候,有一些藝術家或者是因為身體欠安,或者是淹沒在已有的名利中而不能自已。顯然,這時候的差距又是另外一種方式。作為生前的名聲,可能彼此也是相差無幾,可能賣畫的價格也不相上下,沒想到幾十年之後,生前享有很高威望的人,或者是生前賣畫價格很高的人,在去世之後卻一落千丈。而有些藝術家在身後反而會有強勁的反彈,會創造更高的社會效益和更廣泛的社會影響。所謂的“持之久遠”,在這個時候可能會表現出來。

陳履生:黃永玉“開牛頓先生玩笑”

黃永玉先生的生肖豬雕塑

對於年長的藝術家來說,能夠在八十之後還在努力去創作則是非常幸福的。相對於有些身體不好的藝術家,他們有很多的原因,或者是基因的問題,他們也非常渴望能在年邁的時候,依然像年輕的時候那樣去努力,去煥發藝術的青春,像伏櫪的老驥,“志在千里”。可是,他們確實是身不由己,心不由己,其具體情況各不相同。然而,這都是夕陽紅的意思。夕陽的特別景觀大致都是如此。面對此,大家會給予各種不同程度的寬容和理解,甚至是同情。可也有另外一些藝術家的表現卻完全不一樣,老而彌堅,老當益壯。他們在暮年的時候,除了身體不如當年之外,其藝術的狀態和狀況完全如同年輕時一樣。至少他們年輕的心態能夠驅使他們不斷去努力;他們努力珍惜每一天的光陰,去把握自己的藝術在人生暮年的最後的發展。實際上,像白石老人那樣能夠有“衰年變法”的藝術家並不是很多,能活到他那麼大都不容易。而現實中也有並不太珍惜衰年的,更有很多倚老賣老的,躺在功勞簿上重複自己的,或者像流水線那樣重複自己青壯年時期的一些題材和風格。面對如此,人們只能是無奈的嘆息。因為他們的年齡會得到人們的尊敬,他們的年齡會得到人們的寬容。

相形之下,在高齡的時候如同始初那樣,不忘初心,不斷去努力,則讓人們刮目相看。他們珍稀每一天的光陰。不同於年輕人的重要方面是他們知道自己的未來,實際上時日已經有一定的限度,因為生命的長度侷限了他們的可能性,因此,他們非常的努力。從這一點上來論,黃永玉先生是值得尊敬的。1924年出生的他,96歲了。他每天無時無刻不在努力於自己的藝術創作,或者在思考一些藝術的問題。他不同於常人之處,是他的思想永動機一直在動,其思想一直閃耀著火花。面對他,回頭來看他的勞作的質量,更是值得後學好好研究。黃先生平常一方面是寫作,繼續為完成他的長篇小說;另一方面,他依然在自己的繪畫領域裡尋找新的題材,把他那些生活中非常有趣味的內容,形成一幅幅畫面。

陳履生:黃永玉“開牛頓先生玩笑”

正月初六,給黃先生拜年。

每次見到先生,他都是躺在他那專享的沙發上,他都會露出驚奇的眼神。在8月他的生日之後,又是好久沒見了。依然是請安。

和先生聊天是非常有趣的。他有很多知識,他有很多故事,好像永遠說不完。

我告訴他前幾天去看他的學生劉勃舒了,並告知劉勃舒的身體不太好。先生說“他身體不好?他才多大啊?”我說“也85了”“才85啊”。先生告訴我“詹大(油畫家詹建俊)昨天來拜年”“我親眼看詹大學生的時候踢毽子,沒想到也80多了”。黑蠻在旁邊說“也88歲了”。顯然,在黃先生的眼裡,除了他寫過的那些“比我老的老頭”,其他基本上都是年輕的。

陳履生:黃永玉“開牛頓先生玩笑”

想到先生在每年歲末的時候為了迎接新年,都會畫一本掛曆,這就有了它持續多年的生肖繪畫。他把這些繪畫集中在一起,於2017年1月19日在國家博物館舉辦了“十二個十二個月——黃永玉生肖畫展”。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展覽,大家都非常有興趣看他在這個12年之中的不斷努力和積累,以及他對12生肖的不同的理解和認識,還有他畫生肖的別出心裁。此後這個展覽又先後於2017年4月23日在長沙美崙美術館、2018年1月30日在深圳美術館展出。雖然他在2017年初生肖展的時候說過不能保證以後每年還能都畫生肖,但他確確實實還是想畫一本不同於過去的月曆。因此,我問先生,“今年畫掛曆了嗎?”他告訴我,“原以為是二月底過春節,沒想到今年是二月初,沒來得及。”“把以前畫牛頓的那一套畫印出來了,也還有意思。”原來如此。

陳履生:黃永玉“開牛頓先生玩笑”

每次見先生,都想看看他的近作。問過先生最近畫畫的情況,他說那有一張,是最新的上午畫的。那張名為《真的》畫,四尺,臨時掛在櫃子邊上。畫兩位正在耳語,說什麼?看官自己去想,反正說者說是“真的”。這幅畫還沒有完成,還沒有上色,但題跋已經有了。

先生告訴我想畫一個喝酒的系列。這是他最有感悟的一個特別的內容,雖然他滴酒不喝。但是,他對於飲酒的尊重,以及他把人和動物的區別定位在喝酒與不喝酒之上,這些獨特的看法都是具有他個人特色的一種見解。因此,在去年底已經完成了喝酒系列中的幾幅。他說他的好朋友、那位著名的裱畫師劉金濤曾經對記者說,“他有一次和黃永玉喝酒喝了一通宵,他真會吹牛,我從來沒跟他喝過酒。”因此,我們看有些老人的回憶,實際上也不是都靠譜的。他們也不是有意吹牛。因為像劉金濤那樣炫耀和黃永玉喝了一通宵的酒,對他來說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對他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好處。估計也就是說說而已,是喝過一通宵,但不是和不喝酒的黃先生喝了一通宵。這實際上是記憶中的問題。因為在人們的感覺中,黃先生應該是一個能喝酒的飲者,因為他的幽默,他的好客,他的各方面都像一位好酒之徒。黃先生一輩子見過無數的酒徒,他說什麼鬼都不好,只有酒鬼是好的。所以,他設計了酒鬼酒,把他家鄉的一個不出名的連酒瓶都沒有的小酒廠變成了上市公司,酒鬼酒從此名揚天下。這是他的智慧所在,這也是他的能力範圍。因此,他對於酒的特別的感覺,以及對於酒的特別的興趣,希望能創作一個系列的作品,說古論今。

陳履生:黃永玉“開牛頓先生玩笑”

先生讓黑妮把已經畫好的拿出來給我們欣賞,有《我背葫蘆驢不累》《多保重圖》等。非常特別的是,畫上有長篇的題跋,一題再題,大大小小,左一段,右一段,這幾乎印證了古人所說的“畫之不足,題以發之”。顯然,先生所畫是難以再現他的內心所想,因此,寫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內容。其中有一段題跋的字很小,難以想象96歲的老人能寫那麼小的字,大概只有三四毫米高,先生還不戴眼鏡。他告訴我這紙不好,如果紙好的話還可以寫更小的字,這真是奇蹟。先生說,寫很小字的紙要磨,把紙磨得光光的,就能夠寫很小的字。

黃先生畫畫就是這樣,有著一定的隨遇性。並沒有事先的謀篇佈局,幾乎是想到哪畫到哪,想到哪寫到哪。因此,他所表達的這種趣味性有點像漫畫家,又像舊時的文人那樣,嘻笑怒罵皆成文章。毫無疑問,從已經完成了幾幅作品來看,他的這個“喝酒”系列是非常有趣的,也是值得我們期待的。顯然,只有他能夠勝任這樣的題材,也只有他的肚子裡有那麼多的豐富內容,以及只有他作為一個不喝酒的人能夠畫出喝酒人的那種錯綜複雜的感覺。

先生還對我說,不知道還能活多久,反正一直畫,等有一天差不多了,畫夠了,就辦一個新作展。先生不喜歡“回顧展”,說“沒什麼好回顧的”。

五點準時告辭。我跟黃先生說先走了,黃先生這個時候說的話讓我感到非常意外。他悄悄地跟我說,因為旁邊還有其它的客人。“你畫的那麼好,為什麼不畫?為什麼不好好畫呢?你應該繼續好好畫。有些事情做了實際上是沒有意義的,你要把更多的時間用到畫畫上來。”是啊,確實是這樣,有很多事情做的實在是沒有意義。黃先生的教導非常重要,我跟他說“我會聽您的,我會好好畫畫的。”

陳履生:黃永玉“開牛頓先生玩笑”

先生送我一本2019年掛曆。回家當即打開來欣賞,封面的畫和一月序言的文字以及十二月的那畫的印(己亥豬年)是新的。“開牛頓先生玩笑”一共是10幅,畫上都沒有年款。先生在序言中寫道:

這一組畫是十幾年前畫的,覺得用來做新春的月曆倒也不錯,蠻有趣的。

小時候讀書,知道英國古時有位牛頓先生,坐在蘋果樹下,眼見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便發現了萬有引力,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心中很不服氣,覺得東西從上面掉下來的現象很普通,我幾乎天天碰得到。弟弟吃飯不小心飯碗掉在地上打破了。爺爺上廁所不小心假牙掉進茅坑去了,我都是親眼見到,親耳聽到,我都不說,只可惜讓牛頓先生搶先了幾百年,沒做成大科學家。報紙上登載宣統皇帝從金鑾寶殿上滾下來,老師說,那不是物理現象,不算。戊戌歲暮黃永玉九十五書。

掛曆的封面上有先生做的對聯:“己亥年成好,豬歲喜事多”。橫批“大可開懷”。

還是沒聽先生的話,沒好好畫畫,又寫了一篇。

2019年2月11日

陳履生:黃永玉“開牛頓先生玩笑”

陳履生:黃永玉“開牛頓先生玩笑”

陳履生:黃永玉“開牛頓先生玩笑”

陳履生:黃永玉“開牛頓先生玩笑”

陳履生:黃永玉“開牛頓先生玩笑”

陳履生:黃永玉“開牛頓先生玩笑”

陳履生:黃永玉“開牛頓先生玩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