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玉:金庸是很有意思的人,以他的才能怎麼淪落寫武俠小說

謹以此文 致敬 華語武俠小說家金庸!

中國文藝界有兩個怪人,一個是香港的著名才子金庸,一個是大陸的著名畫家黃永玉。

黃永玉:金庸是很有意思的人,以他的才能怎麼淪落寫武俠小說

巧合的是,這兩個人曾經交往甚密,是同事數年的知己,是患難與共的好友。

在黃永玉看來,金庸大俠是“很有意思的一個人”。

兩人的友誼小船源於70年前的香港洪流。

1948年,參加左翼運動的黃永玉為了逃避迫害,不得不離開上海遠赴香港。

在人生地不熟的香港,他參加了“人間畫會”,從事木刻創作兼自由撰稿人。

在堅持刻木刻之餘,他還善於利用時間給電影公司寫劇本。

當時,年僅24歲的黃永玉進入香港《大公報》。

非常湊巧的是,此時金庸也在《大公報》編副刊,兩個文化奇人便這樣相遇了。

在那個編輯部,黃永玉和金庸在同一間辦公室辦公,黃任美術編輯,金任國際電訊翻譯。

當時的同事裡藏龍臥虎,另一武俠小說宗師的梁羽生就是其中之一。

梁羽生曾經評價過這兩位前同事,稱“金庸是大俠,黃永玉是怪俠。”

1950年《新晚報》創刊後,金庸到《新晚報》副刊擔任“下午茶座”編輯,並撰寫影評文章。

那時候,黃永玉租住在九龍荔枝角。

金庸新婚不久,曾帶著妻子來黃永玉的租屋與朋友聚會。其間,喬冠華、胡風、臧克家等人都是常客。

在2012年3月,黃永玉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的時候,他說道:“他們不會講廣東話,誰要租房子,我就幫他們張羅。他們都叫我‘保長’。”

黃永玉還說,當年批判胡風的《論現實主義道路》,在香港開了座談會,晚上胡風就來找樓適夷發牢騷。

“當時只有一層隔板,但我也聽不懂。到半夜時聊得餓了,他們就來找我借點心。”

《新晚報》總編輯羅孚講過一件趣事:一家店名叫“美利堅”的童子雞做得很出名,黃永玉約金庸、梁羽生等朋友經常去。有一次吃雞吃到一半,大家發現口袋裡都沒有錢,很是尷尬。這時,黃永玉對著飯店裡的熱帶魚畫了一張速寫,用手指頭蘸著醬油抹在畫上,算是著色。畫完後,金庸給在《星島日報》工作的葉靈鳳打了一個電話。沒過多久,葉靈鳳笑眯眯地來了,黃永玉交上畫,葉靈鳳預付稿費付清了飯錢,大家盡歡而散。

對於因寫武俠小說而在華人文化中影響深遠的金庸,耿直風趣的黃永玉卻是如此評價:“那時寫影評是我先寫的,寫武俠小說也是陳文統(梁羽生原名)先寫的。那時《大公報》所屬《新晚報》銷路不好,為了吸引讀者,陳文統就到街上買了幾本武俠小說回來看,邊看邊寫。我們都當作笑話。”

黃永玉:金庸是很有意思的人,以他的才能怎麼淪落寫武俠小說

黃永玉回憶說:“那時剛解放,他(指金庸)呀,就穿個花襯衫到北京,找喬冠華他們,要到外交部工作,我們知道後當作笑話講。其實他那是愛國和進步的表現。那時我們覺得他不懂事,一個黨外人士,怎麼可能當外交官呢!”

針對溥傑稱中日關係恰如夫妻吵架、過一晚就好的說法,經歷過八年抗戰的黃永玉怒不可遏,憤憤然以毛筆寫下一篇《狗雜種,溥傑》,刊登在金庸主編的《大公報》副刊上。

還有一次,作家端木蕻良寫了一篇《畢卡索致張大千書》的文章,金庸打算刊登,請黃永玉畫插圖。黃永玉起了筆名叫“張大毛”,還畫了個小報頭。孰料,文章尚未見報,有人跑去告密,還叫個律師來警告時任《大公報》社長的費彜民,說不得刊登這篇文章,要登的話就告你。後來才發現告密的人是個特務。

一天下午,黃永玉和金庸、關愾幾位朋友坐在咖啡館裡,商量著該如何應對一場狂風暴雨。那是1951年年初,內地掀起知識分子思想改造的高潮,此風迅速刮到香港,黃永玉成了首批“槍打出頭鳥”的目標。

於是,黃永玉先後在《大公報》上撰文《批判自己的創作偏向》《檢查我這次的畫展》,自我解剖,自我鞭笞。他違心地寫道:“我進步得太慢了,這說明我過去承襲資產階級的遺毒極深,以致現在得花出十倍於別人的力量來進行和自己的這場搏鬥。”

黃永玉打算離開《大公報》時,金庸請求一位電影界的朋友幫忙,介紹黃去了長城電影公司,讓他一邊參加美術活動,一邊擔任業餘編劇。由長城電影公司主辦的《長城畫報》,創刊於1950年8月1日,主編為長城公司經理袁仰安。黃永玉在《長城畫報》上分別以“黃永玉”“永玉”“張觀保”“觀保”等筆名,刊發了數十幅速寫,包括風景、演員肖像漫畫、影人日常生活等內容。當時活躍於香港影壇的明星與導演劉瓊、龔秋霞、顧而已、夏夢、石慧、舒適、韓非、陳娟娟、萬籟鳴、萬古蟾等人,都成了黃永玉速寫的對象。 其間,黃永玉編劇的《海上故事》《兒女經》被拍攝成電影,女明星石慧因在喜劇《兒女經》裡的表演而當選為最佳女演員。金庸因為撰寫影評喜歡上了電影,後來也在長城電影公司任編劇,還導演過幾部影片。

1953年早春二月,黃永玉和張梅溪帶著七個月大的兒子黑蠻離開香港到了北京。

黃永玉:金庸是很有意思的人,以他的才能怎麼淪落寫武俠小說

從這以後,黃永玉與金庸天各一方。

1976年以後,黃永玉當上了中國美協副主席,迎來了他的黃金創作期。

金庸獲知老朋友復出,非常高興,在《明報晚報》撰寫了《讀黃永玉的畫》一文,深情地寫道:“黃永玉最愛畫的就是這些角色,就是平民老百姓,即使曾經英雄過,但現在倒黴落魄生活著的一些人。正因如此,黃永玉之畫的能量在香港是最接地氣的。”

20世紀80年代初,金庸訪問北京時見到了黃永玉。一對老朋友相見,萬分高興。

得知黃永玉30年間屢遭劫難,金庸無限感慨,十分敬佩黃永玉這樣的知識分子,覺得他們有膽識、有骨氣。

1988年,黃永玉偕妻子張梅溪回到闊別35年的香港。

在這個寬鬆的環境裡,黃永玉有了新的創作,也有了新的住宅。

黃永玉的家成了香港的一個文化沙龍,他每天工作完了就會召朋友來聚聚,跟金庸一起喝喝咖啡聊聊天,覺得是一大樂事。

黃永玉:金庸是很有意思的人,以他的才能怎麼淪落寫武俠小說

金庸(右一)、黃永玉(左一)與羅孚(右二)夫婦(1993年)

黃永玉對金庸的評價不是一般的高:“這個人是個很聰明、很有魄力的人…他是很內在的人……他是很可愛的人,很溫和的人,而且那種神奇的力量你都很難想象。”

據說,金庸還在讀中學時,出過一本名為《中學匯考指南》的書在全國發行。

一箇中學生出書,了不起,腦子超棒,而黃永玉自言這書看不懂。

儘管如此,黃永玉對老友的才能和品格評價甚高,可是也有例外的。

雖然海內外公認金庸為武俠小說第一人,可是黃永玉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黃永玉:金庸是很有意思的人,以他的才能怎麼淪落寫武俠小說


談到金庸的武俠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時,黃永玉表示“幾乎沒看過”。

他不只是沒看金庸的武俠小說,其他人的武俠小說也很少看。

他還為金庸惋惜不已:“以他的才能、他的智慧怎麼寫武俠小說呢?他應該做比這個重要得多的事情……在我來講是可惜了……我感覺太奇怪了,怎麼弄成武俠小說家了呢?”

黃永玉:金庸是很有意思的人,以他的才能怎麼淪落寫武俠小說



黃永玉與金庸:兩個有趣的老頭兒原來交情這麼深!(來源:作家文摘1820期 | 蔣連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