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創新基層治理 埇橋區傾力打造“紅色物業”

本報宿州訊(朱明剛)宿州市埇橋區堅持問題導向,創新物業管理方式,以黨建為引領,以“紅色物業”為載體,努力破解“市場失靈、自治失效、群眾失望”等突出問題,積極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

統籌“怎麼建”,政治牽引規劃先行

埇橋區委、區政府出臺《“紅色物業”實施方案》《實施“紅色物業推動服務管理創新工作方案》等文件,統籌推進“紅色物業”建設,著力構建黨組織領導下的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等多方聯動的基層服務管理體系。

強化機制引領。由埇橋區城投集團控股、引入社會資本和技術力量成立了宿州埇橋紅色物業有限公司。埇橋區紅色物業公司發揮統籌統領作用,指導各街道辦事處成立“紅色物業”服務中心、社區成立“紅色物業”服務站,建立健全三級物業服務平臺,分級負責物業服務對接協調、日常服務工作。建立並堅持“社區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紅色物業公司”四方聯席會議制度,聚焦破解物業管理難題、推動居民群眾品質生活,積極推動黨的建設與物業服務、基層治理有機融合,推動物業服務管理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不斷提升。

強化組織引領。注重將物業企業黨員比例、黨建工作情況作為物業企業信用評級、行業評比、項目招投標的重要依據,積極推進物業服務企業和業委會建立黨的組織,開展黨的活動,全區已成立物業公司黨組織36個、樓棟黨小組156個、27個業委會或臨時管委會負責人由黨員擔任,選育物業公司黨員負責人38名、黨員安保隊長39名、黨員保潔班長28名,不斷鞏固小區物業服務企業和業委會黨組織和工作“兩個覆蓋”質量,引導物業企業在黨組織領導下開展工作、做好服務。

強化隊伍引領。堅持“三優先、兩側重”建強小區業委會,即轄區內有業主身份的社區網格員、“退二線”領導幹部、優秀黨員骨幹優先推薦為業委會主任,業委會成員側重於在職黨員幹部、網格支部黨員,先後推薦117名黨員通過法定程序進入業委會。推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街道社區選派優秀20名黨員幹部到物業公司擔任黨建指導員和物業服務質量監督員,積極推薦6名物業公司黨組織負責人作為社區大黨委“兼職委員”人選,推動街道社區黨組織成為小區治理、物業服務管理“主心骨”。

聚焦“怎麼幹”,圍繞紅色謀實舉措

把支部建在物業上,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和群眾工作優勢,協調解決群眾身邊的物業服務管理問題,讓“紅色”成為物業企業的底色。

堅持黨建引領主線,彰顯“紅”的特色。成立以區委書記為組長,區委、區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及各街道黨工委書記為成員的“紅色物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區、街道、社區三級聯動工作機制,明確各相關部門和單位的職責、任務和要求,並納入其年度績效目標考核內容。

制定“紅色物業”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完成了全區住宅小區10%的“紅色物業”試點打造工作,2019年底計劃完成60%的住宅小區“紅色物業”打造工作,2020年底實現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全覆蓋。將黨組織的政治功能融入物業服務領域,強化對社區物業服務的思想引領、組織引領、工作引領。目前,“紅色物業”已進駐11個街道的28個小區,總服務建築面積為150萬㎡,總服務戶數為12992戶。

明確公益服務為主責,把握“紅”的屬性。把全區住宅小區按照服務主體、服務模式分為物業管理小區、單位自管小區、老舊住宅小區3大類,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推進紅色物業覆蓋。堅持服務群眾公益屬性,通過“低價有償”方式,針對老舊住宅小區,結合基層黨建工作基礎、公共環境、基礎設施等情況,按照建築面積0.4元/平方米的標準,通過購買服務和以獎代補的方式給予公益性實體補貼,打通聯繫群眾“最後一釐米”。

規範隊伍建設強基礎,注入“紅”的基因。吸納小區黨員,選聘黨員大學畢業生、志願者、老黨員等參與小區治理,結合業主委員會組建“紅色業委會”,通過提高業委會履職能力來化解基層矛盾糾紛,至目前共受理投訴114起,已處理114起(其中現場投訴31起,電話投訴51起,12345熱線32起)。

完善制度保障促發展,激發“紅”的活力。將物業企業黨組織作用發揮、黨員隊伍建設納入法治化軌道,並完善物業服務配套的制度體系,推進物業企業更好成長、更快發展。建立考評獎懲制度,每季度對3類老舊住宅小區開展“紅色物業”工作情況進行考評,根據考評結果分類進行獎勵。對具體服務事項不落實、居民滿意度低於60%、黨建工作開展較差、融入社區治理無明顯成效的小區,對物業企業、相關社區、公益性實體進行約談,督促指導整改。對整改後仍不達標的物業企業扣減補貼資金或重新選聘物業企業。

落實“怎麼樣”,創新管理提升服務

創新社區物業管理模式,通過打整合服務力量、開展主題活動等方式,持續提升物業管理服務水平,滿足人民對美好居住環境的新需求。

整合服務力量。充分發揮紅色物業公司和街道、社區作用,先後引導68家駐區單位與街道社區簽訂共駐共建協議,將影響力較大的39個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等共建力量納入“紅色物業”體系,組建“紅色物業”志願服務隊伍,招募4.1萬名志願者開展各類服務活動,推動社區工作和物業服務有機融合、市場資源與社會資源統籌整合。

開展主題活動。積極開展“紅色文化進社區”系列主題活動,通過紅色經典文藝匯演、標杆人物展示牆、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組建專家團,指導小區黨組織開展活動、提供服務共計56次。在各物業小區開展了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活動,今年以來,共排查梳理違法建設、環境衛生、安全隱患等突出問題4800餘件,已全部完成整改;共投入3334人次,清除垃圾14817m3,清除亂拉電線1741條,恢復綠地面積5652㎡,拆除違建4877.88㎡,清除殭屍車輛801輛,清理小廣告10012處,住宅小區新增設公益文明創建宣傳欄及宣傳標語1700餘處。

提供精細服務。提供保安全、保清潔、保宣傳、保維修、保活動、保秩序的“六保”服務。同時,指導街道社區黨組織發揮聯結紐帶作用,常態落實四方聯席會議制度,落實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評“四民”工作法,對涉及物業管理的重大事項、重大問題,共同商議及時解決。截至2019年11月底,28個小區召開會議累計300餘次,共收集意見建議900餘條,幫助群眾統籌解決技防安全、小區停車環境衛生等普遍需求470餘件,服務群眾4.9萬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