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黃河第一鎮

磧口古鎮,位於山西省呂梁市臨縣之南。磧,在漢語詞典裡解釋為水中沙堆,黃河最大的磧當屬壺口,黃河第二磧就是磧口古鎮的大同磧,古鎮也因此而得名。大同磧是一段近500米長的暗礁,落差10米,水急浪高,有“黃河行船,談磧色變”之稱。

九曲黃河第一鎮

磧口的繁榮緣於大同磧的驚險,船筏難以通行,南來北往的貨物只有在這裡進行轉運,因此這裡成了水陸運輸中轉的中心,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催生了諸多的商號、貨棧、錢莊、鏢局和客棧,明清至民國年間憑藉黃河水運一躍成為我國北方著名商貿重鎮,是晉商發祥地之一。有“水旱碼頭小都會,九曲黃河第一鎮”之美譽。

九曲黃河第一鎮

時近中午,去了一家黃河邊的飯館。到了山西,自然要嚐嚐杏花村的汾酒,品著酒,不由就想起那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山裡土雞、黃河鯉魚、手擀麵條……讓我大飽口福。

九曲黃河第一鎮

飯畢,開啟古鎮遊。古鎮還保存著許多原汁原味的老建築、老街巷。飯館旁邊不遠處就是四和堂,緊靠磧口碼頭,創立於道光初年,因其購建之初為四份銀股,故名“四和堂”,一直經營糧油營銷,久盛不衰。鼎盛時期,有“窗泊百舟、門走千駝”的景象。

現在的四和堂改建成了“磧口客棧”。想來,當靜靜的夜晚,旅人卸去一天奔波的疲憊,在冬暖夏涼的窯洞,端一杯香茶,清心養神,聽黃河波濤,聲聲入耳,該是別有一番感受在心頭吧。

九曲黃河第一鎮

走進青磚鋪就的小巷,陽光投下半明半暗的影子,野草在牆頭搖曳生姿。小巷寂靜無人,漫步其中,彷彿穿越了時空隧道,一下走進了歷史,一切都那麼悠遠、厚重。

九曲黃河第一鎮

上坡,到了天聚隆。天聚隆興建於乾隆年間,幾易其主,一直開的是油店。當年,磧口古鎮僅油鋪就有30多家,正如民謠所說:“磧口街裡盡是油,油簍堆成七層樓,白天黑夜運不盡,三天不拉滿街流”。至今,天聚隆的大門上還粘著一層厚厚的黑疤,這是當年搬運工成年累月用油手摸上的,它是蒼桑歲月的記錄,是當年磧口繁榮昌盛的見證。

九曲黃河第一鎮

磧口古鎮的街道和店鋪是清代山區傳統建築。主街順著臥虎山,從東開始,沿湫水河西去,再逆黃河北上,時曲時折。十三條小巷,就山依勢,錯落有序,主街上密佈著四百餘家店鋪。如今,雖繁華不再,卻面貌依舊。

九曲黃河第一鎮

西市街上的廣生源是晉西首富陳氏三兄弟在磧口的商號之一,以經營京廣雜貨為主。三層高的建築,算得上是當時磧口鎮上很講究的店肆了。

九曲黃河第一鎮

走在石板路上,腳下踩著的是厚重的時光,曾有多少富甲一方的人從這裡走過,又有多少討生活的人來到這裡。

九曲黃河第一鎮

看到一家店前砌著高高的臺子,都快遮了半個門面,這裡原來是駱駝店,高臺是為了方便給駱駝裝卸貨物。當年的磧口是水陸轉運中心,西北的糧、油、鹽、鹼、皮毛、藥材等土特產品由船筏載運至此,再用騾馬、駱駝等畜力馱運至吳城,由吳城轉運汾州、太原乃至津、京、漢口等地。回程時則將棉布、綢緞、絲、茶、菸酒、日用工業品等運到磧口進而轉銷大西北。因此民間有“馱不盡的磧口,填不滿的吳城”、“駱駝叮噹響,船家夜夜忙。商賈滿客棧,磧口賽蘇杭”之諺。

九曲黃河第一鎮

前行,到了十義鏢局。鏢局是隨著磧口的商業繁榮、大量的商品販運及銀票往來應運而生的。十義鏢局是由磧口西頭村人王泰勇與馬明貴等十位結拜兄弟開設的,這十位兄弟個個武藝高強,據說在一次押鏢途中,馬明貴一人獨戰十名悍匪,毫無懼色,直至匪徒全逃。此後,只要插上十義鏢局的旗,方圓幾百裡是無人敢打貨物主意的。鏢局的窗戶上有用粗鐵絲織成的網,這是最原始的防盜窗。

九曲黃河第一鎮

轉角,牆邊,幾個大大的醋缸在陽光下飄著淡淡的醋香,山西老陳醋是中國四大名醋之一,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譽,以色、香、醇、濃、酸五大特徵著稱於世。說來也怪,平時在家幾乎不吃醋的我,到了山西這幾天卻每天都要嚐點醋,可見山西陳醋名不虛傳了。

九曲黃河第一鎮

街巷裡,那些古老的磚瓦構築成的房舍,飄逸著一種古韻,雖已斑駁失修,卻風骨奇峻,塵土掩蓋不了精美的牆瓦、雕花和這裡曾經的興旺,訴說著古鎮的風月無邊。

九曲黃河第一鎮

古鎮依舊古色古香,腳下是石板路,兩邊是高圪臺,房簷連著房簷,店鋪挨著店鋪,門對門,窗對窗,那數量豐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時期建築,幾乎囊括了漕運商貿集鎮的全部類型,因而磧口又有“活著的古鎮”之稱。

九曲黃河第一鎮

街邊,鎮上的居民曬著太陽、聊著天、打著牌,在這兒生活的人們如今依然守著不緊不慢的生活方式,各自過著平靜的生活,不急不燥,保持著質樸的生活形態,古鎮沒有了往昔的繁華喧鬧,顯得安靜而悠閒。

九曲黃河第一鎮

街旁,一條小巷,從清末到抗戰前夕,每逢舊曆新年,這裡便是年畫的天地。跑生意的人從天津、北京、上海販回洋畫,懸掛在這寬敞又背光的牆壁上出售,人潮如流,熱鬧非凡,故得名“畫市巷”。巷中,一位老人步履蹣跚,彷彿帶著舊日的時光迎面而來。

九曲黃河第一鎮

不遠處,“祥記菸草”的店鋪很是醒目,當年這是民國大財閥孔祥熙的產業。磧口人吸“洋旱菸”(紙菸)始於清宣統年間,祥記菸草磧口分公司創建於民國十四年(1925年),當時磧口的菸民不少,除吸旱菸、水煙、潮菸者外,四百多家商號裡的客商吸“洋旱菸”者大有人在,因而“祥記”的生意非常興隆。中國菸民眾多,時至今日,菸草的生意似乎一直都不錯,菸草企業皆是利稅大戶,不知這是幸還是不幸。

九曲黃河第一鎮

陽光下,斑駁的石牆,晦暗的磚瓦,佈滿了歲月沉澱的痕跡。磧口,是屬於慢行者的,走在街巷裡,慢慢感受、品味著峰迴路轉的時光記憶,韻味悠長。

九曲黃河第一鎮

穿過狹窄的依山而建的小巷,路邊有一盲人撥著三絃,和著他那粗壯洪亮而略有沙啞的嗓音彈唱著磧口的古往今來,前世今生,繁華與落寞。

九曲黃河第一鎮

向上,就到了黑龍廟。黑龍廟高踞臥虎山頂,是磧口古鎮的標誌性建築,它始建於明代,後又多次增補修繕。門上楹聯“物阜民熙小都會,河聲嶽色大文章”形象地概括了磧口當年的地貌與繁榮景象。黑龍廟大殿正祀龍王,左右分祀風伯、河伯,傳說是保佑風調雨順的神靈,也是船家供奉的保護神。

九曲黃河第一鎮

大殿對面是一戲臺,戲臺有三奇:一是奇異的三空舞臺,視野廣闊,宏偉壯觀;二是罕見的左右看臺,今稱包廂,古代戲場,實屬罕見;三是音響奇特,古無擴音設備,卻聲音遠揚,十里之遙,清晰悅耳,就連黃河對岸陝西的村莊也能聽得清楚,故有“山西唱戲陝西聽”之說。

九曲黃河第一鎮

站在黑龍廟遠眺,黃河由北而來,湫水從東而至,山環水抱,陰陽交會,山的氣勢,河的雄渾,凝成了“虎嘯黃河,龍吟磧口”的壯麗圖景。

九曲黃河第一鎮

俯瞰,磧口古鎮全貌盡收眼底。遠處,大山巍峨壯觀,黃河奔流不息;近處,屋舍鱗次櫛比,小徑蜿蜒曲折。滾滾黃河水見證了古鎮的興衰沉浮,厚重時光與雄渾黃河在這裡交錯。

九曲黃河第一鎮

坐在黑龍廟前,想昔日古鎮商船如織、帆檣如林、人聲鼎沸的情景,憶當年毛主席在磧口率軍東渡黃河,轉戰西柏坡,指揮了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有著說不完的心緒,道不盡的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