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坑兒子”專業戶宋徽宗奇特的興趣愛好 如何葬送大宋江山

文|歷史之殤以之為鑑

本文已委託專業律師維權,為避免法律糾紛,請尊重別人勞動成果,禁止抄襲,洗稿,搬運,轉載請註明出處,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

導言

這件天媳婦喜歡上了歷史劇,非要我寫寫宋仁宗的故事,思來想去發現宋仁宗本身可寫的內容比起後輩宋徽宗來講,“梗”還真的沒有他多。但是又不能讓媳婦大人不高興,於是想借著宋仁宗起個頭,來說說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文化人”皇帝宋徽宗。

談到宋徽宗我們知道最多的就是這位皇帝是個藝術家,其實宋仁宗本身的藝術造詣也不比宋徽宗差,比如宋仁宗的“飛白體”以及他擅長畫的馬。但是我們現在一說到宋朝最有藝術氣息的皇帝往往都是宋徽宗,好像宋仁宗本身在藝術歷史上存在感非常低。

看“坑兒子”專業戶宋徽宗奇特的興趣愛好 如何葬送大宋江山

宋仁宗書法作品


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書法和繪畫在宋仁宗看來純粹就是個人愛好,從來不會以此影響“工作”,而且——很低調。但是宋徽宗可不是這麼個人,可以說此人性格和宋仁宗完全相反。

喜好奇花異石 重用奸臣誤國

話說宋徽宗年輕還未即位的時候,就有一個很“藝術”的愛好,就是把全國各地的奇花異石都蒐羅進自己的府邸,然後經過自己的設計,形成頗具美感的景觀。而當他繼承大統之後,徽宗皇帝玩的更大了。

我記得小時候家裡有叔叔大爺也頗為喜歡到山上撿一些石頭樹根什麼的,回去自己設計盆栽、微縮景觀之類的,但是畢竟這都是普通老百姓的做法,宋徽宗可是一國皇帝,自然不會這麼小打小鬧,他老人家大筆一揮,專門在蘇州、杭州等地設立了專門辦這事的官府,專人專辦,定期在當地進行花石的蒐羅。當時的人們稱這種蒐羅花石定期往京城運送的方式為“花石綱”。

起初的“花石綱”只是小規模的活動,對當地百姓的生活並沒有多大影響,但這時候如果按照電視劇劇本的走向,凡是有機會可以向領導拍馬獻媚的時候,必定會出現傳統意義的反派,於是乎,大奸臣蔡京粉墨登場。

看“坑兒子”專業戶宋徽宗奇特的興趣愛好 如何葬送大宋江山

蔡京


話說這個蔡京是被貶官到杭州的,本來說仕途沒什麼希望了,但當他得知當今聖上有這種嗜好,不由得覺得自己的春天又來了,通過賄賂,由他向負責蒐羅奇花異石的童貫推薦了一個叫朱勔的人,而這位姓朱的仁兄則仗著朝廷的權勢,欺壓百姓。只要看到喜歡的石頭,或者奇珍花草,即使這些是尋常百姓家蓋房子用的料,抑或已是在庭院中精心栽培,他都會搞到手。為此甚至不惜拆掉百姓的房屋,如有人稍有不從,則會引來殺身之禍。

當徽宗帝看見越來越多奇珍異美的花草樹木和奇峰怪石,被拉到皇宮之中,他心中大喜,在他得知是由蔡京找人為他辦的一切之後,更是大喜。

這個蔡京早年徽宗帝是知道的,當然徽宗記得他完全是因為蔡京和他一樣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只可惜因為當年蔡京在政治上“牆頭草”,所以在徽宗即位之初就被“發配”到了杭州。

而徽宗帝正好藉著這個機會,不光給童貫、蔡京和朱勔等人加官進爵,還藉此把蔡京重新調回了權利中樞。到最後,通過之前賄賂的童貫給他出主意,針對宋徽宗的愛好對症下藥,經常送徽宗帝他個人喜歡的書畫作品,結果半年內連升三級,官至宰相。

在我看來,宋徽宗最終能把蔡京提到這個位置除了他本身能投其所好外,還有如下二點:

1、徽宗帝以字識人:我們都知道北宋有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而這位蔡就是蔡京,可見其本人的書法造詣確實不低。而宋徽宗本人又對這些很感興趣,同時他又不同於宋仁宗,在徽宗帝看來,愛好可不僅僅是愛好,還同時是選人用人的標準。他本身就很喜歡蔡京的書法,再加上蔡京總能投其所好的給徽宗帝找到很多他本人喜歡的玩意,這就更讓宋徽宗滿意了。這種以自己愛好相同為標準,對某些大臣頗為喜愛的方法,在古代昏君中常見,在現今某些領導的觀念中更常見。


看“坑兒子”專業戶宋徽宗奇特的興趣愛好 如何葬送大宋江山

蔡京書法

2、執行力強,凡是領導喜歡的我們都喜歡:借古論今,現今社會有很多領導幹部,把自己的喜好和工作相結合,而“上之所好,下必甚焉”不過,一般這樣走下去的領導除了“雙規”也沒有什麼別的出路。而蔡京作為所有蠱惑領導人走邪路的祖宗級人物,也將此發揮到了極致。就拿“花石綱”來講,蔡京為了能為宋徽宗找到他想要的東西,不惜把整個杭州翻了個遍,那簡直是見房拆房,見橋拆橋。

話說當蔡京當了宰相之後,開始大肆陷害忠良,剷除異己。而且不光“大奸”還“大貪”。就在蔡京掌權的這20多年的時間,他愣是把北宋王朝變成一個奸臣橫行,極端腐化墮落的王朝。

而同樣藉助“花石綱”而飛黃騰達的童貫、朱勔等人也成為了徽宗帝最為寵愛的權臣,幾個奸臣湊在一起,結黨私營,破壞朝綱。而宋徽宗就如同很多企業領導人一樣,根本不覺得有什麼問題。是啊,在宋徽宗或者某些領導的眼裡,下屬既能投其所好,又能臭味相投的探討相同的興趣愛好,這簡直就是大大的“忠臣”。而徽宗繼續將藝術和自己的執政方式所結合,在“藝術人生”的路上越走越遠。

深愛蹴鞠運動 卻引高俅入堂

雖然現在中國男足在世界上沒有什麼大的作為,但是在大宋王朝,現代足球的前身蹴鞠運動頗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上到皇宮貴族,下到尋常百姓,每個人都對蹴鞠這項運動有著濃厚的興趣。我想要是當時有世界盃,中國隊絕對可以奪得桂冠。

話題扯遠了,當時的宋徽宗對於這項運動也是非常的熱愛,而且又發揮了其本人愛屋及烏的性格特徵,那就是隻要我熱愛的事物,如果能有人能同樣熱愛它,並且還能把它玩的比我還好,那他必定就是能為大宋王朝有所作為的人物。

於是歷史名人高俅就這樣走進了宋徽宗的心房。讀過《水滸傳》的朋友們都知道,高俅本人就是個小人,市井混混,在各個方面都沒什麼才能。但此人專攻溜鬚拍馬,趨炎附勢。還別說,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凡是會這兩樣才能的,基本在社會上餓不死,而且頗能抓住機會。

話說當時還是端王的宋徽宗有次在自己府邸中玩蹴鞠,恰巧高俅去端王府辦事,也說那天辦完事高俅也沒有著急要趕回去,正好瞧見未來的宋徽宗玩蹴鞠玩的正嗨,瞧著瞧著便出現了電視劇中常見的一個橋段——球不小心被宋徽宗踢偏了,跑到了高俅腳下,於是我們大宋王朝未來的男主角,向著未來的女主......哦不男配角高俅同學喊了聲“踢過來”,高俅一想,哎呀這正是我展現能力的大好時機啊,於是高俅同學不光把球踢了過去,還順便展示了一下自己的球技。

看“坑兒子”專業戶宋徽宗奇特的興趣愛好 如何葬送大宋江山

端王和高俅


宋徽宗一看“這是個人才”細問之下才知道是都尉王詵的小吏,而王詵和當時還是端王的宋徽宗關係甚好,於是宋徽宗一拍腦門,“你高俅留我府邸平時沒事陪我玩吧”。

多好,還不用付轉會費。

和蔡京一樣,這高俅也算是因為愛好對了宋徽宗口味而被留任的官員,當然也算是歷史上數的著的大奸臣。可在我看來,奸臣也是分種類的,如果說蔡京等人是通過自身把持朝政,欺上瞞下,通過自己的政治做法影響將大宋王朝並將其引向滅亡的話,那高俅這類就是直接通過對皇帝的妖言惑眾,混淆視聽,擾亂皇帝判斷,從而為大宋王朝的覆滅埋下了最大的一個隱患。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很簡單:

這就好比蔡京等人跟朝中胡作非為,通過欺上瞞下的方式讓皇帝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雖然國家逐步走向小人當道,腐化墮落的邊緣,但作為國家最高領導的宋徽宗三觀差不多還是比較正的。但是當高俅出現之後就不一樣了,因為這位仁兄開始給皇帝洗腦了,比如說什麼“及時行樂啦,人生就這麼長時間,做皇帝幹什麼這麼辛苦啦?享受生活啦”,之類的話,你說這要是跟意志力很強的皇帝說吧,根本不會起什麼作用,可偏偏這位宋徽宗本來就對於好好治理國家沒什麼興趣,一聽高俅這麼勸自己,心思也活分了,於是對於什麼治理國家啊,百姓疾苦啊,更沒什麼興趣了,整日以隋煬帝等等懂得享受生活的皇帝為榜樣,沒事就喜歡走出皇宮逛個街什麼的。

而高俅這邊也越加的過分,宋徽宗甚至通過高俅認識了京城著名的第三產業從業者李師師女士,並且一見傾心,這下對於什麼江山社稷,百姓疾苦更沒心思管了。而高球隨著宋徽宗與李師師感情的升溫,職位不斷晉升,就連其兄弟的職位也隨著高俅的晉升而晉升,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不是尾聲的尾聲

寫到這本想接著寫寫靖康之難,思來想去還是想把這段歷史放在之後再寫。總覺得沒有蔡京,高俅等人的禍亂,北宋還走不到那個地步,可這段歷史被寫成文的也很多,最後決定還是以史為鑑,說說前文中有哪些具有借鑑意義的地方,以供參考。

可以說宋徽宗作為書畫家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作為一個國家的領導者他又是失敗的。而作為一個真正的領導該怎麼做?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看:

一、愛好和工作不能很好地分開:作為領導者,把自己的愛好和工作結合,完全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如同前文所說,宋仁宗同樣喜好書畫藝術,但是其為人低調,愛好是愛好,工作是工作,任用大臣一切是以其個人能力所定奪,不可能因為這個人與自己有相同的愛好而給與其一官半職。而宋徽宗完全不同,通過花石綱,有大批的百姓因此遭殃,而這一時期已經出現了由方臘和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可是宋徽宗對此完全沒放在心上,依然重用蔡京等人。

而高俅僅僅因為陪皇帝玩蹴鞠玩的好就能當官,簡直不可思議,其實宋徽宗不是沒有讀過前朝的歷史,高俅也無非用了一般奸臣和溜鬚拍馬之人慣用的伎倆——投其所好,但只可惜,徽宗帝非常吃這套。從而失去了民本思想,而這種思想,無論古代還是現代均適用,談古論今,沒有這種思想的領導,下場都不是很好。況且把興趣愛好帶到工作中來,無形給那些想拉你下水的人很多機會,所以工作是工作,愛好是愛好,要想在仕途上走的遠,不要給別人拉你下水的機會。

看“坑兒子”專業戶宋徽宗奇特的興趣愛好 如何葬送大宋江山

徽宗畫像


二、貪圖權利,角色錯位且矛盾:宋徽宗作為宋朝的最高領導者其實心裡上是希望自己的國家強大的,所以對於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其本人還是主張強硬對待的,這表明了其本人是不想受制於人的。但同時年少偶得此皇位,對於之前一直沉迷於自己的心愛事業的宋徽宗來講有點過於突然了,其實其本人可以說從當上皇帝的那一刻起,自己的角色定位依然是錯誤的,雖然當時的徽宗極力在神宗的皇后向氏那裡表現自己,表現出對於權力的極大慾望,但是當皇位真正降臨自己頭上的時候,想必心裡還是有些突然的

我想,如果他本人依然還是那個端王,也許自己過得會更輕鬆,做做自己喜歡的事,沒有任何國家層面的責任會對他本人產生束縛。但是皇位卻來得如此突然和迅速,當上皇帝的之後,對於國家突然有了份責任,雖然有人說徽宗帝前期的表現很多是給向太后看的,但在我看來,當時的徽宗帝應該也是想做出一番成績的。但慢慢的,當地位穩固後,他又想在承擔這份責任的同時不丟失他本來所心愛的事物,可到頭來兩邊都沒有很好的兼顧,還白白葬送了大宋王朝。

最後還想說一句,珍愛生命,遠離馬屁精,因為溜鬚拍馬之人,除了讓你平時發現不了自己是傻子外,關鍵時刻還能要你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