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巴黎聖母院失火”,我們看到了什麼?

隨著“巴黎聖母院失火”在大眾中的熱度逐漸散去,我決定把這幾天遇到的事情寫下來,單純作為一個記錄也好吧。算是我對一直嚮往的這個地方的一點緬懷。

2019年4月16日,北京時間0點,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下午17點,法國著名建築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火勢熊熊。

透過“巴黎聖母院失火”,我們看到了什麼?

(網圖侵刪)

災情迅速傳遍網絡。

等我從睡夢中醒來之後,朋友圈已經哭聲一片。上次是什麼時候發生這樣的“群體性”事件的呢?我已想不起來。

事件一:假文青,裝逼失敗

透過“巴黎聖母院失火”,我們看到了什麼?

(拼接自網絡)

不能說大家沒有讀過《巴黎聖母院》就是錯誤的,其實我也沒有讀過。但既然沒有讀過,大家感慨一下失火這件事情就可以作罷了,為什麼非要拉上“阿西莫多”,還打臉的給這個鐘樓怪人起了這麼多讀起來還挺順口的名字。而莎士比亞的躺槍,更是讓人不知道該說什麼。

世界文豪你不知道,名著主人公你不知道,作罷。

身為一箇中國人,頤和園和圓明園都分不清,是不是有些不應該。對於“頤和園它曾經也是那麼的美麗”,頤和園有話說:“人家現在明明也還很美麗啊!”

透過“巴黎聖母院失火”,我們看到了什麼?

(網圖侵刪:頤和園近照)

事件二:如何看待“民粹主義”

天道好輪迴,蒼天繞過誰。

燒得好,大快人心!

幾乎是同時的,網上開始有了這樣的論調。

誠然,不忘國恥,不忘國殤,這是每一箇中國人應該做到的。但是,對著這樣一個世界性的藝術瑰寶,說出這樣的話,還是很令人難過。

有人把這叫“民粹主義的狹隘”,但正如圓明園的官微“圓明園遺址公園”發佈的文章中所說:

159年前,英法聯軍搶劫併火燒圓明園後,譴責最深的是個法國人,而這個人就是《巴黎聖母院》的作者維克多·雨果。

透過“巴黎聖母院失火”,我們看到了什麼?

(微博截圖)

透過“巴黎聖母院失火”,我們看到了什麼?

(摘自《文明 不能承受之殤》)

事件三:誰給了你辱罵的權利

有人想起圓明園,就有人反過來當噴子,說什麼不懂藝術,說什麼夜郎自大,說什麼不配,甚而開始辱罵網友,對這樣的人,我只想問一句,誰給了你辱罵同胞的權利?

透過“巴黎聖母院失火”,我們看到了什麼?

因為巴黎聖母院而想到圓明園,有什麼錯麼?

兩者是世界文化的瑰寶,最終都毀滅於火災,雖然說一個是“自殺”,一個是“他殺”,但不能否認,兩者都具有的藝術和文化價值。

事件四:道德綁架

在大量明星紛紛轉發哀悼巴黎聖母院的時候,低下的評論又出現了諸如“涼山大火那麼多人犧牲,怎麼沒見你哀悼一下?”“中國的事兒咋沒見你操心的?”

我發現,每每出現這種大規模事件,總會有人開始上綱上線的進行道德綁架。

非得在大眾媒體上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才叫做的對麼?

有些人是沒有發聲,但是他們或許默默捐了錢,或許默默出了力,或許已經身體力行到達了一線。那些背後你沒有看到的事情,並不代表就都沒有發生。

寫在最後

祈願所有的藝術瑰寶,都能代代相傳。

希望所有善良的人們,都能安康喜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