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顧,巴黎聖母院:大火之後會怎樣?

你好,我是楚楚,歡迎來到我的《地標文明》。

這是課程的緊急加餐,我要說的人類文明地標是巴黎聖母院。

| 歷史回顧,巴黎聖母院:大火之後會怎樣?

相信你在新聞裡也看到了,2019年4月15日,當地時間下午18點50分,一場大火降臨巴黎聖母院。聽慣了教堂鐘聲的巴黎市民,看到了巨大的火焰。

象徵聖母的尖塔,在熊熊大火中倒塌,讓很多人隔著屏幕都發出了尖叫聲。不僅塔尖,教堂的屋頂,還有著名的大玫瑰花窗,都遭受了慘烈破壞。

這樣一個悲劇性的突發事件面前,當然每一個人都會沉qi浸在複雜的情緒中。但我想帶你稍微平復一下心情,我們從人類文明的角度,再一次認識巴黎聖母院的價值。

這場大火,讓我更清晰地意識到:文明地標的意義不在有形的物質,而在意義本身。

我關心的問題是,大火之後,巴黎聖母院將會怎麼樣?

我知道很多沒有去過巴黎的旅行者,這一刻非常悲傷,覺得自己徹底錯失了這座偉大的建築。

我想告訴你的是,確實,2019年4月15日下午19點之前的巴黎聖母院,你是見不到了。但巴黎聖母院800年的歷史裡,它早就不是最初的樣貌了。

| 歷史回顧,巴黎聖母院:大火之後會怎樣?

我們對比一下中世紀插圖中的巴黎聖母院,和19世紀被修復後的聖母院照片,他們雖然在整體上保持一致,但細節上出入很大。最典型的就是盤踞在聖母院簷壁上的那些怪獸,很多都不是中世紀的原件,而是出自後來的修復工程師之手。

在800多年的歷史裡,自然的侵蝕、環境的汙染、設計師的重塑,始終伴隨著巴黎聖母院。包括更嚴重的人為破壞,比如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這場浩劫帶來的損失,超過之前幾百年的總和,也超過了今天這把大火。

當時的破壞體現在了兩個方面:

意識精神上,巴黎聖母院因為有著強大的象徵地位,被當作革命對象。為了精神上和舊時代決裂,和“自由、平等、博愛”的新時代接軌,聖母院一度被強制性改名為“理性廟0”.1974年,乾脆變成革命者用來裝葡萄酒的倉庫。

二是物理上的,巴黎聖母院還遭受了嚴重的打砸搶。給你一個細節,你就會發現聖母院西牆上有三道拱門,拱門之上是著名的“國王廊”,陳列著《聖經》裡的28位猶太諸王。但其實是複製品,真正的雕塑當年都被毀掉了,人們以為那些雕像是法國國王,既然是國王雕像。、,當然要毀掉。

| 歷史回顧,巴黎聖母院:大火之後會怎樣?

但巴黎聖母院何其幸運,它不但沒有被摧毀,反而更出名了。

因為,這是一座被偉大的文學作品加特過的教堂,你當然知道我說的是雨果的《巴黎聖母院》。這部小說的主角,與其說是鐘樓怪人卡西莫多和吉普賽女愛絲美拉達,不如說就是巴黎聖母院這座建築本身。

巴黎聖母院,作為一個超越了時間和王權統治的存在,在雨果筆下成為了自由和人性的象徵。100多年裡,教堂的細節通過小說、電影、話劇,成為了一個強大的意義符號。

一場大火,燒燬的是教堂的木質結構和磚瓦,卻沒有辦法焚燬在全世界人心中的巴黎聖母院的形象。

我相信,巴黎聖母院一定會被修復。

| 歷史回顧,巴黎聖母院:大火之後會怎樣?

我在文明地標這個課程裡想要傳達給你的,是看待文明地標的方法,恰恰是要透過表象、抵達意義。

大火之後,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表講話,大意是,巴黎聖母院是“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文學,我們生活的中心。是所有法國人的大教堂,使我們的命運。”

精神意義上的巴黎乃至法國的形成,離不開巴黎聖母院。

同時,政治意義的法國,也跟它息息相關。大革命之後,拿破崙就把加冕禮設在這裡,他從教皇手中搶過皇冠戴在頭上,那一幕,就發生在今天熊熊大火的屋頂下面。

| 歷史回顧,巴黎聖母院:大火之後會怎樣?

所有這些歷史記憶、精神財富,不會因為大火而消散。

巴黎聖母院歷史上曾經重修過,我想這一次還會重修。今天額聖母院,也早就不是800年前的那個,那它還是巴黎聖母院嗎?我的回答是,它就是巴黎聖母院。地標背後的意義和價值,比原子態的物質,更長久、更堅韌。

最後,請允許我引述生命學家王立銘老師的一段話:

| 歷史回顧,巴黎聖母院:大火之後會怎樣?

更多內容學習,請私信“筆記”,我會一一回復。今天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