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老羅還是那個老羅

我是聽著老羅錄音長大的人,當年他是新東方的老師。

但大家可能只知道被剪掉乾貨後的段子錄音,卻不知道老羅當年在東方講的那門課,全國內能講得好的老師,五個手指頭數得過來,老羅便是其中之一。

別問什麼課,說了你也不懂。自學你也學不會,首先詞彙量就不過關。

後來牛博網,老羅英語培訓,星巴克,西門子,方舟子,手機,電子煙,再到昨晚的直播,一路看來,其實老羅,還是那個老羅。

今天看到很多人評老羅,多數認為老羅的直播帶貨不及格。

他們不懂,最起碼,事情還有幾個可能。


可能一:自成一派

你看他,心不甘情不願地坐在那裡帶貨,沒錯,他真的是心不甘情不願。

因為這裡只是他的驛站,距離他的夢想重點還很遠。

肖申克的獄友們,都以為安迪要的是一把錘子,但只有安迪自己知道,他要用這把錘子挖出一條隧道,穿過黑暗,掙脫牢籠,抵達光明的遠方。

普通人會覺得能成為大主播,成為網絡紅人搞點錢就很不錯了,所以大多數批評的聲音也是從這個維度出發,以主播的角色為終點,從而反向來論斷老羅的表現。

但大多數人的渴望,世俗標準中的那種成功,老羅在十多年前就實現了。所以你們只能看出老羅好像累了,但你們沒看出老羅可能真心覺得這事兒沒勁。

畢竟他是那種自我挑戰,不安於現狀的人,這是基線(baseline)。

我還真怕,老羅變成了刻板印象中的主播。

幸好,老羅還是那個老羅。


可能二:刻意為之

我特意騰出一個晚上,看完了全場的直播。發現每每到了產品介紹的環節,老羅會說,蕭木,你來。

或者就讓他的產品經理來介紹。

說好的帶貨呢?怎麼都讓旁邊的人來?

我在想,如果這不是懶得說,而是刻意為之呢?

為什麼要這麼做?細思極恐。

老羅隨意拿出過去十年任意一場演講的十分之一水平,即可碾壓絕大部分主播。

為什麼不這麼做?

那就是他想證明一件事:我不賣,也能賣。

因為只有這樣,在商業上才是行得通的,這才是資本愛聽的故事。

老羅能帶貨是意料中事。而老羅帶的人能帶貨,卻更有商業價值。

有可複製性,才可能規模化,才能保持增長率。

對整個行業來說,老羅這次在直播中的作用,就是隻完成消費者的聚集。

而幾乎什麼都沒說,是為了說明,我就坐在那什麼都不說,也能賣出那麼好的成績。

這才是讓奮力吆喝的主播們誠惶誠恐的。

老羅還是老羅,彪悍的產品,不需要我來解釋。


可能三:深謀遠慮

縱觀之前老羅這些年的經歷,他的辦事風格是,一旦上場,火力全開。

這次反而一改常態,給了自己足夠的進步空間。

所以我想,如果真投身到直播帶貨行業中,老羅必然深謀遠慮,會考慮到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三點:


1)注意力

說段子雖然能吸引人,但也會影響注意力。

如果我是商家,我更希望,大家來看直播的初衷是因為我需要買貨,或至少是老羅這邊有性價比的好貨,而不是我來免費聽段子。

講段子很可能會影響有限直播時間內的變現能力,至少是降低變現效率。


2)成長性

要讓用戶看到自身成長,和用戶一起成長。

一開始火力全開,萬事俱備,反正你們總會挑剔,還不如讓你們看到我逐步改進。

其實你們的建議,我們早想到了。但參與感嘛!好讓你也提供建議,好讓你認為你也參與了建設。

當然,不排除一些好建議也最終來自於用戶。

集思廣益,兼聽則明嘛。


3)弱傳播

老羅首播獲得空前成功,看起來不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新聞。

只有老羅太弱了,老羅說錯話了,老羅又搞砸了,才是好新聞。

越是弱,越能傳播。傳播的輻射面更大,更廣。

你想啊,這次直播後,是不是本來只認識薇婭,只認識李佳琦的人,現在開始認識老羅了。

如果你非要說直播失敗,那是你沒有營銷的視角,也沒有長期思維。

從營銷的角度看,是非常成功的。至少,成功入圈了。

要看你在行業裡多成功,先要看你和誰一起,被相提並論。

你是不是沒想到前面這3點呢?

作為操盤過資產過億公司的老闆,你猜老羅有沒有想到?


一個重要的問題

但是我們來思考一個更重要的問題,為什麼你會有落差感呢?會給出人云亦云的差評呢?

因為你的參照系也許是別的網紅,或者你的參照系是過往的老羅。

你正期待著一場像以往老羅發佈會一樣的,笑聲不斷放大,認知不斷提高的直播。

所以,如果非要雞蛋裡面挑骨頭,那就是以老羅的大腦,應該能為一次直播,創造更多的記憶點。

記憶點可以是某個段子,介紹產品時候的一句話,甚至是搭配一大波美少女主播。

但話說回來,商家給了坑位費,抖音給了曝光,老羅出境站臺,已經盡職盡責。

大家能以優惠的價格買到自己所需,也算是稱心滿意。

又沒有額外給一筆費用,老羅的營銷創意豈能免費。

畢竟,別人家的孩子再好,也不會有自家的孩子好。

你要我幫你帶孩子,還要讓我視如己出,那給錢吧!

不,給錢也不幹!

因為老羅,還是那個老羅啊!


另外通過這次的直播帶貨,我還有幾點思考,和大家分享:


一,鄙視是一種多餘的情緒。

如果一件事情,我自己從沒有做到過。我從不敢去鄙視,因為我沒有資格。

哪怕人家做到而做得不夠好,我也無法單憑想象,去估算這件事的困難和阻礙。

而且,很可能,所謂的鄙視,不過是一種嫉妒。吃不到的葡萄永遠是酸的,有人還會因為自己吃不到,還詆譭人家的葡萄是爛的。

嫉妒,就是自以為是,是學習和眼界的最大阻礙。

如果一件事,我已經做到了,就更沒必要鄙視了。

因為已經做到了,所以對事情本質更瞭解,對正在做的人更有包容心,鄙視便沒有發生的前提。

所以,個人的經驗是,往往你的鄙視裡,總隱藏著一個你自己未能實現的願望,不然它就不會那麼刺眼,那麼能挑撥你的內心。

下次鄙視出現時,不妨看看,它能不能給你帶來什麼?最起碼是對自己更深一層的認識?

沒準你能發現,到底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二,防止偏見有一個辦法

之前和一位朋友聊天,他說:你們這些意見領袖啊,就是對什麼都有意見。

我不同意,說:與其說有意見,不如說是有異見。

為什麼要有異見?

因為這是讓自己保持清醒,防止偏見的一種有效方法。

異見是異於大多數人,也異於過往的自己,更異於自己的預設立場。

這些”異於”,從前往後,一個比一個重要。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我們的頭腦中,我們的很多認為,都是基於先入為主,基於預判,而非基於邏輯和推理。

所以,我們的想法,無論對錯,正反,是非,好壞,很可能都只是是個人和主觀的偏見。

不掉進偏見陷阱的方法,就是:永遠多想一個可能,永遠尋找和自己腦袋中相反的聲音,永遠思考不同觀點的合理性。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合理性”不同於“合理化”。

合理化更像馬後炮,就是找一個藉口或理由,來讓自己之前的荒誕行為顯得合理。

比如,你買了一臺10萬塊的電視機,然後你會覺得它特別高清,高清到連自己的近視都治好了。

這個“高清”,只不過是你對“10萬塊一臺的電視機”的合理化。

事實上,它的清晰度,可能與2000塊的電視完全一樣,但由於花了10萬,你的心理作用會告訴你,“10萬的電視更高清”這件事是合理的。

而合理性,更像是一種思考方式,它是基於多一種可能性的假設,也就是關於以下問題的回答:假如這個可能是合理的,它合理在什麼地方?這種合理性的作用是什麼?

在可能性中找到合理性,在合理性中推演可能性。

這就是防止鞏固偏見的辦法。


三,收穫由你自己決定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超級學習者,那你應該首先學會把決定權交給自己。

也就是說,你來決定,到底自己要獲得什麼。

前些天,有一位家長來諮詢我。

這位媽媽滿臉愁容,說:現在孩子愛看視頻,老師我知道看視頻學習,有它的好處,但我怕孩子看著看著視頻,就看別的東西去了,我該不該讓孩子用看視頻的方式來學習呢?

這個家長的問題,很有代表性,不僅是家長,就連很多不斷在進步路上的職場人,也有同樣的疑惑。

我看出了問題的根本,於是問家長:那你覺得孩子應該通過什麼方式來學習呢?

家長想了想,說:看書唄!

我接著問:那你怎麼保證孩子,不會看著看著書,就看課外書去了呢?

家長陷入了沉思。

你發現了嗎,無論看書還是看視頻,都只是問題的形式,而不是本質。

本質是,是我這個人,決定了我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收穫了什麼。

如果我是個學習者,無論看書還是看視頻,我都能學習,都能得到學習上的收穫。

如果我不是,可能連看書都是在浪費時間。

這就有點像那個經典的辯論題,刀是好的還是壞的?

經典回答就是,看刀落在誰的手上。

如果落在廚神的手上,就是好的工具;如果落在了罪犯手上,可能就變成了壞的兇器。

收穫是什麼,由你是誰決定。

所以這是不是一個很好的反思機會呢?

看完一個直播帶貨,有人收穫的是剛需物品,有人收穫的是一堆不滿情緒,有人收穫的是抱怨與不屑,甚至是剛才提到的鄙視。

而我收穫了什麼?也順帶分享一下,昨天我利用了一個方法,收穫了2000多個粉絲。

當然今天的收穫是,通過思考,有了這篇文章。

而這些收穫,無一例外地,都由自己決定。


總結

我常說的一句話,是不是藝術品,得看你是不是鑑賞家。

所謂佛心自現,講的也許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此篇,沒有批評,沒有情緒,沒有指指點,甚至沒有驕傲到要給老羅建議,因為那隻能讓我學不到任何東西。

寫下此篇,不是站老羅,更不是為老羅洗白。也不存在什麼洗白吧,因為我從來沒用過那個框架,來看待問題。

而這篇文章改這個題目,實在是用心良苦。

裡面的潛臺詞,以防不是每個人都能看懂,我來負責任地翻譯一下:

幸好,老羅還是那個老羅。

不幸的是,你還是那個你。

晚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