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印記丨白塔村:扶貧產業播下春天的種子

春分時節,樂平市省級貧困村——十里崗鎮白塔村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該村遵循“黨建引領、產業為先”總體思路,搶抓春耕時機,籌集扶貧資金50餘萬元,發展白蓮、茅蔗、有機葡萄種植等扶貧產業400餘畝,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播下了春天的種子。

支部帶產業

白塔村黨支部抓實黨建基礎,建強戰鬥堡壘。把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以及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運用到精準扶貧工作上來,帶領幫扶對象脫貧致富,增強“造血”功能,發揮了實施脫貧攻堅帶領貧困人口邁向小康社會的“主心骨”作用。白塔村黨支部圍繞村集體和貧困群眾增收,大膽探索、勇於創新,以“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發展茅蔗糖加工和白蓮種植等村集體產業,2019年村集體增收30餘萬元。貧困群眾人均收入從2015的18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3372元。2019年貧困勞動力在合作社就業收入人均3000餘元。

扶貧印記丨白塔村:扶貧產業播下春天的種子


▲白塔村白蓮基地

抓好黨建責任,科學統籌扶貧。以“黨建+扶貧”凝聚黨員力量,形成幫扶合力,推進脫貧攻堅;實施支部黨員幹部結對幫扶,問計問需貧困戶,建好收入臺賬,制定幫扶措施,穩步推進扶貧工作。在充分利用好駐村幫扶單位、駐村第一書記和結對幫扶幹部力量的同時,支部黨員對24戶44個貧困人口開展包乾對接,定期上戶走訪,加強“兩不愁三保障”監測,摸清問題短板,找準工作切入點,使黨建工作從“軟任務”變成“硬指標”,推動“黨建+扶貧”各項工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機制強產業

該村充分利用結對幫扶單位和上級扶貧部門力量,積極爭取黨委政府支持,挖掘本村已有的資源稟賦,抓住時機,搶先發展扶貧產業,用扶貧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推進鄉村產業振興。

集體有產權。成立以村委會主任為法人代表、所有貧困戶為成員的扶貧專業合作社——樂平市路與白種植專業合作社,產權歸屬村集體。以合作社為依託發展各種扶貧產業,產業有“孃家”,發展有動力。

產業有規模。2018年創辦了白塔村紅糖廠,種植了25畝小茅蔗,熬製粉狀和塊狀紅糖約7500公斤;種植白蓮120畝,實現純利潤14萬餘元。2019年擴大產業規模,村集體種植小茅蔗30餘畝,委託其它能人種植70餘畝,對紅糖進行深加工,製作薑糖、便攜式塊糖和茅蔗酒;種植白蓮200畝,建設白蓮加工廠,並以白蓮殼為原材料進行菌菇培育。引進浙江一家種植合作社投資建設100畝有機葡萄園,白塔村以土地或扶貧資金等方式入股該葡萄合作社,壯大村集體扶貧產業。2018年建成300千瓦光伏扶貧電站,每年發電收入10餘萬元。2020年預計扶貧產業純收入50餘萬元。

扶貧印記丨白塔村:扶貧產業播下春天的種子


▲白塔村扶貧產品

產品有市場。與廣昌縣客商建立穩定的白蓮收購協議,按照市場價全部回收。為達到訂單回收數量,集全鎮扶貧資金擴大白蓮種植,將白蓮作為主導扶貧產業全鎮推廣。今年全鎮投入百餘萬元扶貧資金種植白蓮1000餘畝,可年產幹蓮子90000公斤。可觀的規模,穩定的產量,吸引了多家客商前來訂購,為穩定增產增收創造了良好環境。

分配有機制。因戶制宜、公開公正進行產業收益分配。扶貧產業收益按比例分別用於村集體公益事業、貧困戶分紅與合作社管理支出。其中貧困戶分紅按照差異化原則實施,分為基本分紅、缺勞力和弱勞力分紅以及獎勵性分紅。既能保證貧困人口收入有增長,又能激勵貧困勞動力發展生產、勞動就業。2019年白塔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扶貧產業收入中分紅9萬餘元,其中獎勵性資金4萬餘元。

民主管產業

成立村民理事會,實施“村事大家管”。把扶貧產業發展的管理權、決策權、監督權交還給群眾,使群眾成為決策建議的提供者、產業管理的參與者、收益分配的監督者,充分激發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識,最大限度調動群眾參與脫貧攻堅的能動性、創造性。

建立貧困戶發展狀況自評互評機制。對貧困人口實施民主管理,每季度開展一次貧困戶思想動態、產業就業、生活變化等情況自評互評活動,年底進行綜合評議,對先進個人進行獎勵。如曾評選出思想轉變典型程榮花,產業發展典型程子華,捨己助人典型程長根。扶貧扶志,激發內生動力,引領感恩奮進。

生態興產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全面小康社會必須實現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和諧並進。白塔村“兩委”堅持走生態保護、綠色、循環發展之路,保證扶貧產業健康可持續。

一是綠色發展。這裡有百畝青青茅蔗地,有蔥蘢蓊鬱的百畝有機葡萄園,還有碧波起伏的百畝荷塘。遠處有山,近處有樹,水裡有魚;稚童快樂嬉戲,村民幸福勞動,遊客流連忘返。呈現於眼前的是助力白塔村脫貧致富、向著小康邁進的生機盎然的扶貧產業示範園。二是立體開發。綜合利用水面、山林、農田,打造集休閒、觀光、採摘(蓮子、葡萄)、垂釣(水庫釣魚、稻蝦共養)於一體的立體發展扶貧產業。蓮花搖曳、魚翔淺底,一副物豐景美的鄉村產業圖。三是循環發展。產業示範園帶動鄉村旅遊,夏秋兩季,很多遊客前來觀光和採摘白蓮、葡萄,促進了扶貧產品的銷售,提高了路與白合作社產品的知名度。白塔村還充分利用白蓮殼開發菌菇種植,培育的菌菇有白蓮的馨香,有菌菇的營養,別具一格。

如今的白塔村扶貧產業振興,村集體經濟壯大,昔日的省級貧困村從“空殼”到“實心”,從“底子薄弱”到“身強體壯”,從“一無所有”到“經濟小康”,實現了鳳凰涅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