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吴中诗派,以吴中四才子为代表,他们工诗文又善书画

吴中诗派是指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流行于江南一带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被称为“吴中四才子”的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其中徐祯卿进士及第后,入京加入前七子诗派,显示了南北文学合流的倾向。明代中期江南一带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城市生活日益繁荣,这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客观环境。吴中诗派就是在这个背景上产生的。

明代吴中诗派,以吴中四才子为代表,他们工诗文又善书画

祝允明

吴中诗派的诗人大都才华横溢,风流倜傥,工诗文,善书画,却又多科场不利,不能走一般士人通过科举致身通显的道路。因而他们只能隐居山林,放浪市井,啸傲江湖,以强烈的叛逆心理傲视正统,疏离主流,表现出一种特立独行的精神风貌。

明代吴中诗派,以吴中四才子为代表,他们工诗文又善书画

理论上,他们尊崇感情,强烈反对理学抑制感情的倾向。他们强调文学的抒情特点,提出“文即言,言即文”(祝允明《祝子罪知录》卷八)的观点,认为文学创作是“心动情之,自鸣于口”的一个自然过程,“非外身以为之也”(同上)。他们扬李抑杜,认为“称诗不可以杜甫为冠”,李白才“应为唐诗之首”(同上卷九)。这也是因为李白诗情澎湃,奔放不羁,合于他们尊情的审美观的缘故。对于前代的诗歌遗产,他们持尊唐抑宋的观点,认为“诗死于宋(同上)。主张要绕开宋诗直接宗法唐人六朝之诗,以为“观宋人之文无若观唐文,观唐无若观六朝、晋魏。大致每如斯以上之,以极乎六籍”(祝允明《答张天赋秀才书》)。

明代吴中诗派,以吴中四才子为代表,他们工诗文又善书画

唐寅

吴中诗派的诗以狂放不羁、真率自然、通俗浅近为特征。诗的内容多抒发他们愤世嫉俗之情,表现他们倜傥洒脱,不为礼法所拘的形象以及对世俗人情的肯定。唐寅是吴中诗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狂放不羁,豪气逼人,很能表现他的个性。如《烟波钓叟歌》中塑造了一位“不知朝市有公侯,只识烟波好风景”的八十钓叟的形象。他“饮如长鲸吸巨川,吞天吐月鼋鼍吼。吟似行云流水来,星辰摇落珠玑走。天长大纸写不尽,墨汁蘸干三百斗”。傲视王侯,独往独来,是诗人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在《桃花庵歌》中表现了诗人自我的形象。他隐居林泉逍遥洒脱,面对着荣华富贵与安贫乐道,他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明代吴中诗派,以吴中四才子为代表,他们工诗文又善书画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明代吴中诗派,以吴中四才子为代表,他们工诗文又善书画

文徽明

蔑视权贵,耿介孤傲的品格跃然纸上。他的诗语言通俗流利,随便自由,冲口而出却自然浑成。祝允明的诗也有一种舒张个性、纵情任性的狂傲之气,不过,与唐寅比较起来则显得深沉冷隽。如《口号》三首:

枝山老子鬓苍浪,万事遗来剩得狂。从此日和先友对,十年汉晋十年唐。

不裳不袂不梳头,百遍回廊独步游。步到中庭仰天卧,便如鱼子转瀛洲。

蓬头赤脚勘书忙,顶不笼巾腿不裳。日日饮醇聊弄妇,登床步入大槐乡。


明代吴中诗派,以吴中四才子为代表,他们工诗文又善书画

徐祯卿

既不用夸张,也没有想象,写的全是日常生活中的情形,一个脱略形迹、疏狂自放的名士形象便鲜明地显现出来。这样的诗虽不像唐寅似的激烈,却同样包含着对抗理学的意味。文徵明的诗在本质上与唐、祝诗并无不同,但在风格上却显得温雅闲静,细润轻灵。如《月夜登阊门西虹桥与子重同赋》中表达了他渴望摆脱市俗的喧嚣,向往安逸恬淡的生活情趣。《感怀》诗中则梦想能像范蠡一样功成身退逍遥江湖。吴中诗派在当时江南一带颇有影响,“吴中自枝山辈以放诞不羁为世所指目,而文才轻艳,倾动流辈”(《明史·唐寅传》)。与同时代的诗派相比,吴中诗派个性鲜明,卓然独立。就其在诗史上的地位说,他们又是元末杨维桢诗派与明末公安派间的桥梁。

作者介绍:我是“幸运多多”,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