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与理性通过外感觉才得以呈现,即意象必须指向深层意识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意象的内涵是情感(包括内感觉)与理性的结合,情感与理性必须通过外感觉得以呈现。然而人的感觉,既可能是特异的、深邃的,又可能是表浅的、浮泛的。至于情感,也是同样。人的情感虽有多种类型,但最基本的为两类,一为深层的情感,一为表浅的情感。前者关注人与宇宙的根本性的问题,是生命的本质体验;后者常与生活事件、日常事务相关联。前者是深厚的、凝重型的,后者是即兴的、冲动型的。前者较有持久性,将情感深深积蓄、埋藏,有时也奋发,但绝不滥施,不随意消耗,“蓄之既久,发之乃烈”;后者则较外露,易生也易灭。前者具有更多的个人凝思的色彩;后者则倾向于纳受与输入,个性特点相对较弱。

情感与理性通过外感觉才得以呈现,即意象必须指向深层意识

而理性的思索也同样可作如是分,一种来自既有的输入,是流行的观念、原则、条文的复写;另一种则是独到的自我精神历险,是个体对世界的深邃领会和顿悟。前者虽也有思索,但与群体的、传统的无多大区别,是重叠、复映与传播的东西,乃是“水平线以下的思想的平均分数”(鲁迅语)。后者强调个性精神,是诗人对世界的回答,他用诗与世界对话,并以此传达给更广大的人群,丰富人类的精神建筑两类感觉、两类情感、两类理性,表现于诗作中,其品性大异其趣,能给予人的也大为不同。如何使诗歌不至于停留在生活的粗浅表象和情与理的表层,而给人以深邃的情感震撼呢?那就要求诗人在自我的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进行深沉体验的基础上,使意象指向人类的深层意识。

情感与理性通过外感觉才得以呈现,即意象必须指向深层意识

研究者认为,无意识是人类心灵中的最大区域,其神秘与未知的程度,犹如未开发的一块大陆,它那未被认识的边界伸展到了无限远的地方。人类最伟大、最基本的活动是无意识在人类意识系统中,无意识构成其最庞大的主体,自觉意识仅仅是其表面的一部分。人类生命的本能冲动、情感的发生与积累等,均来自无意识的活动。我们说的人类的深层意识,即处于人类意识系统的无意识层次之中。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总是和集体无意识的原始意象有关。这种集体无意识出现在每个人的内心之中,是超个人的,因此艺术不属于个人,而属于集体,艺术与其说是表现艺术家个人的心灵的回声,不如说是表现人类心灵的回声。

情感与理性通过外感觉才得以呈现,即意象必须指向深层意识

为了表现这种人类心灵的回声,艺术家必须从人类的原型意象中去获得力量,这种原型意象,是无意识中的某种“力场”或意义核心,是一种“活的心理力量”。艺术的意义,就在于“抓住了这种从最深的无意识中产生出来的原型意象,把它纳入到与意识价值的关系之中,并按照当代人的接受能力,使这种意象通过变形而为人们所能接受”。他以歌德创作《浮士德》为例阐述了集体无意识的作用,认为《浮士德》“所表现的只是早就存在于德国人的灵魂中的一些深奥的东西,歌德只不过是帮助它产生出来而已”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原型表象”虽然很难得到确证,但融恩对于艺术要揭示人类深层意识|——集体无意识的肯定,对于我们的创作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情感与理性通过外感觉才得以呈现,即意象必须指向深层意识

卓越的诗人,总是把自我投置于宇宙、历史、人生的巨大环流与旋涡中进行深沉体验与博大思考,并以独创的建构,表达人类与这个世界的回响。对此,一些诗人也表达了这一自觉,如岛子认为:“只有思索的触角深入到意识的各个遥远部落,意识和记忆里过去与现在极其复杂的见解才会相互渗透。”诗,不能不是人类心灵深处的交响。尽管将诗降格为一次性消费的即兴创作仍然为一些人奉行,那种在生活表面滑行的意象充斥诗坛,但诗总是诗作为文学中的文学,诗应当有涵盖一切精神产品的超越性、深邃性与独具的风范。意象指向人类的深层意识,是使意象的内涵真正丰厚与博大的根本途径。然而人类心理结构中的深层意识具体又是指哪些呢?

情感与理性通过外感觉才得以呈现,即意象必须指向深层意识

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类,这就是关于人自身的存在、发展的生命意识,表达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历史意识,以及表达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宇宙意识。在作品之中也只能是渗透,是模糊的笼罩,是朦胧的存在,而不是独立在外、凌驾其上,或依附其表的。宇宙意识不是独立的山峰,不是孤耸的岛屿,它是漫盖在人类头顶的光与云,是穿透旷野的风,又似万古不语的星空;它不仅仅属于远古、原始、历史,它与人类是并行的,与诗人心心相印,在诗人不安的灵魂里永恒悸动;它同样也属于现代,涵盖未来。宇宙意识不是飘浮无定的神秘之物。它虽则空灵,但并非无根底。既然宇宙意识是人与宇宙的交会,那么内中也就必然蕴含人的意识、人间意识。

情感与理性通过外感觉才得以呈现,即意象必须指向深层意识

问题在于这种人间意识须表现得非同一般。被沈德潜称为“有吞吐宇宙气象”的《观沧海》一诗,其结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得何其沉静,通篇无一字提及人与自我,而仍然可以感受到人在其间的位置。宇宙意识不是高处不胜寒的玉宇琼楼,却有与现实人生相依的内在机理;也不是与现实意识相对立而是包容涵纳现实意识,是最高层次的对现实的注视。诗人以宇宙意识俯仰万象,观照人间,就更真切明了,昭然彻然,以之审察人生,体悟痛苦,也便更为清明澄澈、肃穆深邃。内有人说得好,哲学语言的终点往往就是诗的起点。

情感与理性通过外感觉才得以呈现,即意象必须指向深层意识

宇宙意识即哲学的思辨意味对世界的烛照。宇宙是人类的生存境地,也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对宇宙,人类的依恋与迷茫并存。宇宙与人间同样都是人类的探究对象,又都是无法深究穷尽的,但人类仍然会探究不息,具有恒久的执着与热望。维特根斯坦有句名言:“凡是不可以言说的,对之必须缄默。”对此,我们可以在后面再加上一句:以缄默之心,走向接近。

我是“钱多多爸爸”,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