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應該有“亞軍”這一說法嗎?

亞軍這個詞明顯不適合NBA,既然有亞軍了,那季軍是誰?殿軍又是誰?你要怎麼來排呢?而且誰又能保證登上總決賽舞臺的東部冠軍就比西決比賽的輸家要強?說不定西決輸家能夠吊打東部冠軍呢,但是兩隊沒有碰面的機會,誰能服?NBA裡除了冠軍之外,剩下的都是輸家,沒有什麼打輸了總決賽就是亞軍一說,所以亞軍之說完全是無稽之談,更何況除了某些人之外,有誰會在意拿過多少次所謂的“亞軍”或者說輸過多少次總決賽呢?

NBA應該有“亞軍”這一說法嗎?


nba歷史悠久,創立於1946年,總共30支隊伍。大部分隊伍來自不同城市,所以對於這些城市而言,這個隊就是他們的主隊,也就是精神寄託。一個城市的人民歡聚於一個近兩萬人的體育館,支持自己的隊伍,你別提那氛圍該有多棒!其次,30支球隊通過選秀,交易,就是要使自己的實力提升,然後去競爭,而總冠軍就是每一個球隊的最終的目標,因為它意義重大,不僅代表著球員,球隊,老闆,更是一個城市的榮耀。

NBA應該有“亞軍”這一說法嗎?


NBA總決賽是冠軍和冠軍之間的對決!普通亞軍要麼是分種子打淘汰賽,1,4,5,8一個半區,2,3,6,7一個半區,就好像是CBA一樣。或者分組比賽,然後小組前兩名交叉打半決賽,就好像籃球世界盃一樣。但是NBA的總決賽既不分種子,也不交叉打半決賽,就兩個分區的冠軍對決一下,出個總冠軍就完了,總亞軍就是總決賽的最後一名,“NBA總亞軍”這個詞彙更多地帶走一些嘲諷的滋味。

NBA應該有“亞軍”這一說法嗎?


CBA總決賽還真可以有亞軍。CBA總決賽是爭奪CBA最高榮譽CBA總冠軍的賽事,也是CBA季後賽的最後一輪比賽,爭奪一二名。比賽採用七場四勝制,首先勝出四場的球隊將獲得CBA總冠軍,另一個就是總亞軍。

NBA應該有“亞軍”這一說法嗎?


CBA歷史上,打入總決賽最多的是廣東隊14次奪得了9次總冠軍,其次是八一隊11次總決賽奪得了8次總冠軍,遼寧隊7次總決賽1次總冠軍,新疆隊6次總冠軍1次總冠軍,遼寧隊成為了獲得“總亞軍”最多的球隊。

NBA應該有“亞軍”這一說法嗎?


眾多周知NBA裡球星對於勝利的追求幾乎到了偏執的程度。比如喬丹曾經因為沒有對手而現在退役,而看到科比等人的崛起和聯盟的力捧又選擇高齡復出。同樣科比也曾說過:第二就是輸,類似於這樣的話。所以如果給他們亞軍獎盃和戒指,我相信不一定是榮譽,而更像是恥辱。這個大家可以參考夢七隊在奧運會領獎銅牌的場景。

NBA應該有“亞軍”這一說法嗎?


完全商業化的聯盟中就如同鬥士的羅馬賽場,不是你死才能我活,只有一個人能從戰場中走出,這個樣子的看點往往是看客所喜愛的。因此,“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奧林匹克理論在這裡沒有意義,所以只有第一會更刺激比賽效果。

NBA應該有“亞軍”這一說法嗎?

從賽制上來講,通過常規賽而進入季後賽所採取的淘汰機制,也無法使用冠亞季軍的邏輯,而在總決賽中,比賽雙方球隊已經是東西部的冠軍了。因此,再有亞軍的稱謂也就比較累贅了。

NBA應該有“亞軍”這一說法嗎?

nba的球隊在進入總決賽前,就已經奪得了冠軍了,分別是東部冠軍和西部冠軍。nba的亞軍其實也是分部冠軍,對於美國這種冠軍代表一切的聯盟,亞軍就意味著失敗,代表著老闆的投資失敗。而冠軍則可以獲得一切,球隊老闆們為了拿到一次冠軍,會願意交大量的奢侈稅,會為了一次冠軍,放棄自己球隊接下來幾年的命運。可以說,如果有一次冠軍,球隊會願意接下來很長時間都做魚腩。所以,nba球隊稱呼他們為上賽季東部(西部)冠軍,而不是總亞軍。

NBA應該有“亞軍”這一說法嗎?


無論哪種原因,在職業的競技賽場上,大家都只會看到冠軍的光環,並不會有人關心誰是第二名。有很多優秀的運動員,比如李宗偉在職業生涯中一直都在給林丹做背景板一樣。還有張怡寧曾經有過笑話說:“訓斥”自己的孩子別玩銀牌,要玩銀牌玩王皓叔叔,他銀牌多,媽媽就點一塊。這些都能看出,職業運動員對於冠軍的渴望,甚至對於亞軍還有那麼一點“嫌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