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红中柱根腐病有救了

红中柱根腐病又称红心根腐病,是草莓病害中难以防治的根部毁灭性病害之一。近期各地降温明显,低温高湿的环境会助长该病的发生,要注意加强防范。

田间症状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有救了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有救了

叶片:发病时,新老叶片几乎是同时萎蔫且速度很快,部分新叶泛金属光泽,植株整体倒塌。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有救了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有救了

根部:患病根部明显变软和腐烂,颜色发暗,严重时小侧根几乎没有,主根呈鼠尾状。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有救了

根部剖面:根部的中柱呈红褐色,发病严重时,整个根部都会被病原菌侵染,呈红褐色,甚至黑褐色。

值得注意的是,草莓根腐病及炭疽病也可危害根系,这里也放两张图方便大家辨识。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有救了

根腐病:与红中柱根腐病的区别在于该病是在维管束表现出一定的褐变。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有救了

炭疽病:患病植株较前两个难以拔起,病斑也有呈棕红色的,但是自外而内,不同于红中柱根腐病。

发病规律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有救了

病原菌:草莓疫霉菌

侵染过程:病原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存活,由病土和病菌传播,土壤中的卵孢子在秋末冬初会产生孢子囊,游动孢子侵入草莓根部后,菌丝沿着草莓中柱生长,后中柱变成红色,腐烂。

适宜发病条件:土温6~10℃是发病适温,在多雨年份、低洼地排水不良或大水漫灌地块发病重。由于该病为土传病害,常年连作、土壤问题严重的可加重其发生。

综合防治方案

目前对于草莓红中柱根腐病是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只能尽力做好预防。

①做好土壤处理:草莓疫霉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多年,特别是对于连作的积累量只会更大,所以在种植前、采收后要做好土壤处理,以减少病原菌。具体措施包括土壤药剂消毒、高温灭菌、增施有机肥、菌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等。

②改善栽培环境:采用高畦或起垄栽培,尽可能覆盖地膜,雨后及时排水,利于提高地温及降低湿度,减少病原菌繁殖与侵染。

③适时用药保护:移栽前可用根艺生灌根;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周围健株多细心留意,加以保护。

为了解决上述防治难题,爱德望化工技术人员研究出新型内吸性土壤专用杀菌生物肥——润土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有救了



润土特别添加哈茨木霉菌和淡紫紫孢菌,其具备以下功效

1、使用范围广谱,效果显著,能快速杀灭危害土壤的真菌、细菌、病毒、对各种猝倒病、炭疽病、烂秧病、根腐病、枯萎病、防治效果显著,并且在土壤有机质的腐熟、转化及残渣分解方面,有不俗的表现。

2、促进植物生长,提高秧苗素质,预防青枯病,增强发根能力,提高秧苗的抗寒性,粮油作物可增产15%-20%,蔬菜瓜果可增产30%。

3、调节土壤酸碱度(碱性土壤最易引起枯黄萎病)。

4、破除重茬引起的病害及重茬缺素症。

5、解除土壤中除草剂的残留(特别是百草枯,二甲四氯对土壤的伤害)。

6、对环境和作物安全:本品对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无不良影响、毒性低、对环境安全。

哈茨木霉菌简介

可以在根围、叶围迅速生长,形成保护罩,阻止病原真菌接触到植物根系及叶片表面;同时还能通过重寄生作用,分泌胞外酶,杀死病原菌,或分泌一部分抗生素,抑制病原菌;哈茨木霉菌在植物根系定殖并且产生刺激植物生长和诱导植物防御反应的化合,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

淡紫紫孢菌简介

是根结线虫的天然克星;同时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效能,能够大大抑制菌丝的生长,从而预防病害。对玉米小斑病 、小麦赤霉病、黄瓜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和水稻恶苗病等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紫孢菌产生丰富的类似吲哚乙酸和多种功能酶等,促进细胞分裂,显著促进植物根系生长,不伤根不伤苗;能促进难溶磷酸盐的溶解,促进降解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分解,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

防治对象:

根癌病、根腐病、软腐病、立枯病、猝倒病、枯萎病、黄萎病、

重茬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根部病害等。

使用方法:

撒施:亩用量1-2袋,于翻地前拌细土或有机肥均匀撒施。

冲施:每袋可冲施5-8亩。

灌根:本品1000-1500倍液。

滴灌:每袋可滴灌8-10亩。

喷施:取本品600-800倍液可叶面喷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