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黑斑病,三七重点防治病害详解


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黑斑病,三七重点防治病害详解

为害三七的主要病害

三七别名田七,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以根入药,有散瘀活血、消肿定痛、止血的功效。在中药材生产中的地位仅次于人参。三七苗期病害有炭疽病、立枯病,以炭疽病发生更为普遍;成株根部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疫病及一种茎线虫病;地上部病害有锈病、黑斑病、炭疽病、疫病、白粉病及斑点病等;生理性病害有荫棚透光度过大引起的干叶、灼斑。

1、三七立枯病

立枯病是三七苗期的重要病害,严重时种苗成片死亡。种子、种芽发病变黑褐色腐烂,幼苗被害后,在假茎(叶柄)基部出现水渍状黄褐色条斑,随着病情发展变暗褐色,后病部缢缩,幼苗折倒死亡。

病原物为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无孢目。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土壤病残体上越冬。菌丝直接侵入,在病部产生菌丝后扩展为害邻近植株。立枯丝核菌为低温菌,一般在18℃左右发生严重。三七种子播种期在 11月至次年1月,低温下幼苗出土缓慢,易引起感染。育苗选地不当、土质粘重、土壤未经消毒、播种过密以及保温保湿草盖得过厚,幼苗生长瘦弱,容易发病。

防治措施

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整地做床质量,以利幼苗出土和生长健壮。出苗后及时调节天棚高度或宽度,保持田园30%-35%透光度为宜。及时增施磷、钾、钙套餐肥嘉美红利、赢利来,提高植株抗病力。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40%立枯灵1:1000倍液,50%利克菌1:800倍液浇灌病株基部。播种前用多菌灵或恶霉灵进行土壤消毒;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在病株周围撒施石灰粉,并喷洒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90%恶霉灵1000倍液;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灌根,喷雾。

2、三七炭疽病

炭疽病在云南、广西等产区发生很普遍,三七地上部分全年均能发病,造成损失严重。

为害叶、叶柄、茎、花及果实等部位。幼苗发病,在假茎(叶柄)的基部出现梭形红褐色斑或长条形环绕凹陷缢缩斑,引起幼苗折断倒伏。顶部若发生坏死斑造成幼苗顶枯。叶片发病病斑灰绿色,有同心轮纹,后变褐色,上生粉红色或黑色孢子堆,后期破裂穿孔。茎和叶柄发病,产生梭形黄褐色溃疡斑,致使叶柄盘曲以及茎扭折,七农俗称“扭下盘”,发生在花梗和花盘上的则称“扭上盘”,造成干花干籽。茎基部发生的病斑除引起成株倒伏,并诱发羊肠头(根茎芽)腐烂。果实被害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浅黄色凹陷斑,果皮腐烂。

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黑斑病,三七重点防治病害详解

病原物主要为胶孢炭疽菌,其次是黑线炭疽菌,均属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病菌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红籽(即三七果实,内含种子1-2粒)表面,或以菌丝潜存于软果皮层组织内,为初次侵染的来源并引起远距离传播。带菌羊肠头或残桩株叶也可作为侵染来源。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淋溅、昆虫等近距离传播,可不断引起再侵染。

病害的发生及流行与气象因素和荫棚透光度关系密切。病部湿润有水滴或水膜是孢子的生成、传播以及萌发侵入的重要条件,因此该病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的6-7月,尤其是连续降雨或久雨不晴容易造成病害的大发生。雨后天气闷热、不及时打开园门排湿以及天棚过稀、透光度过大,均可导致病害严重发生。

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黑斑病,三七重点防治病害详解

防治措施

清洁田园,及时烧毁枯枝落叶;调节影棚透光度均匀。

选用无病三七作种,移栽前用1:1:200波尔多液浸一下,凉干后移栽。

种子用100-150倍的40%福尔马林浸l0min用清水洗净,晾干后播种。

发病期喷65%代森锌500倍或50%退菌特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5%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7天1次,连续2-3次。

3、三七根腐病

根腐病是三七的重要病害,云南、广东、广西等产区一般发病率为5%-20%,严重时高达60%-70%。生长年限越长,发病越突出,严重影响生产。

根腐病又名鸡屎烂,为害根部,受害根部黑褐色逐渐呈灰白色软腐浆状汁,有腥臭味。多发生在6、7、8月雨季,种植年限越长,发病越严重,病株常由侧根先烂,延及主根,或在根状茎头及茎基部出现黄褐色病斑,不断扩大蔓延,致使全部腐烂,病株出现叶色不正常,继而地上部萎蔫,下垂直至全株枯死。剖开病根可见沿维管束组织变黄褐色。后期病根全部呈黑褐色或灰白色稀泥浆状,七农俗称"鸡屎烂"。

病原物以腐皮镰孢霉根生专化型为主,其次有尖镰孢、串珠镰孢中间变种。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在土壤、病残体上越冬。通过菌土转移(灌溉流水和土壤耕作等)或带病种苗传播;病残体堆制未腐熟的肥料也能传病。病菌通过根部伤口或从根茎(羊肠头)自然裂口侵入。冷害、机械伤、时干时湿和栽苗时伤根以及地下害虫和线虫为害造成的伤口是病菌侵入的最好途径。

如云南产区一种茎线虫为害根部,加重三七根腐病的发生。轮作年限短、土壤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耕作粗放及整地不平等因素对三七根茎发育不利,根腐病发生都较重。排水不良、耕作粗放及整地不平等因素对三七根茎发育不利,根腐病发生都较重。该病在3月出苗期就有发生,6-9月高温多雨时发病最重,10-12月低温少雨发病率明显下降。

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黑斑病,三七重点防治病害详解

防治措施

选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雨季及时排水。

选用无病健壮的种子或种苗种植。种植地最好选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生荒地。

及时拔除病株和用石灰消毒病穴,可用多菌灵、瑞毒霉锰锌1∶500倍液处理。

老病区应采用5年以上的轮作制,可与玉米、烟草轮作。一般三七不宜连作;施用腐熟肥料、适时浇灌。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是造成烂根烂芽的原因之一。因此若是用猪粪、油枯等农家肥,一定要堆沤3个月以上,使之充分腐熟,少施用氮素化肥。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25%代森锌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病区。选择健康种苗移栽,并用1:300倍的瑞毒锰锌+多菌灵进行种苗处理30分钟后带药移栽。加强冬季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并消毒处理。防治根腐病的辅助性措施,可采用杀细菌性药剂叶枯净和杀真菌性药剂敌黄钠、多菌灵等复配使用。每亩用10%叶枯净+80%敌黄钠各1千克制成药土撒施,防治达70%以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灌根。

4、三七黑斑病

黑斑病在广西、云南产区普遍发生,一般发病率为20%-35%,严重时达90%,是造成三七减产、种子干瘪主因之一。

三七的茎、叶、叶柄、花轴、果实、果柄、根、根茎及芽部等部位均受害,尤以茎、叶、花轴等幼嫩组织受害最重。茎、叶柄及花轴受害,初为椭圆形凹陷褐色斑,上下或不规则形水渍状褐色斑,潮湿时病斑扩展很快。后期病斑破裂,叶片脱落。果实和种子被害也生褐色斑,果皮干缩,种子变米黄色至锈褐色。为害根芽部(羊肠头)产生褐色腐烂斑,向下扩展形成根腐,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病原物为人参镰格孢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病害的初侵染源主要是病残株和带菌种子。种子和种苗(子条)带菌是造成苗圃和新辟三七园发病的原因。当环境条件适宜时(气温15℃以上,相对湿度80%左右)分生孢子即可萌发侵染为害,引起再侵染。分生孢子靠风雨、浇水飞溅等方式传播。一般3月出苗期就可在茎部出现病斑,4-5月天旱少雨发病少。6-9月雨季气温与湿度增高,病害蔓延迅速,叶片、叶柄、花轴等部位相继发病,10-12月低温干燥病情也相应下降。二年生以上三七发生根腐,由于上年茎叶受害枯死而后侵染根茎及根所造成。

防治措施

选用无病种苗,做好种苗消毒工作:用代森铵或多菌灵1:500倍液浸种半小时,浸种苗5-10分钟,可达到消毒种苗的目的。

严格选地:三七园一般宜选用生荒地,忌连作,尤忌与花生连作,可与非寄土作物如玉米等轮作3年以上,以减少田间菌源数量。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中心病株、病叶、病根与杂草,并一同烧毁作肥料用。合理密植,田间透光度应控制在25%-30%(或更低20%以下)。加强水肥管理,使苗壮抗病力强。除施足基肥外,要适时追肥与浇水,注意氮、磷、钾、钙的适当比例,追施有机活化营养套餐肥嘉美赢利来,控制氮肥用量,1年中可施用粪水4-5次。

药剂防治:代森铵、代森锌(1:300倍)混合液或代森锌、退菌特(1:300倍)混合液或炭疽福美1:800倍液对此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或用1.5%多抗霉素15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用65%的代森锌300倍或退菌特500倍液防雾喷治;专用防治黑斑病药: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异菌脲。

5、三七锈病

锈病在广西、云南三七主产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发病率一般为20%左右。

三七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主要为害叶片,茎、花梗和果实等部位也可受害。初在叶背产生针头大小、水青色至黄白色的疱斑,扩大后呈近圆形或放射状排列,边缘不整齐,破裂后露出锈黄色花朵状的夏孢子堆,外围有褪绿晕圈。疱斑也可发生于叶面。后期病斑多痂化或穿孔。严重发生时病叶卷曲不能展开,或叶片黄变脱落光秆。花果受害萎黄干枯。后期在叶背均匀散生桔黄色的冬孢子堆,锈粉不脱落也不散开。

病原物为人参夏孢锈菌,属担子菌亚门,锈菌目。病菌在病残枝叶和根茎芽(羊肠头)上潜存越冬。带菌种苗也是病害的侵染来源。次年早春2-3月,病菌侵染新抽生叶的叶背,导致叶片卷缩,变黄,枯萎脱落。产生的夏孢子通过风雨传播,成为株间再次侵染的菌源,4月后陆续出现夏孢子堆,扩展至叶面,7-8月锈病为害加剧,孢子堆亦大,造成第二次落叶高峰。11月以后在叶背产生冬孢子堆。气温在18-22℃左右、雨水多、相对湿度高或叶面有凝结露滴时,最适于发病。天棚盖得过密,棚内光线弱,空气不流通受害也重。在浙江锈病发生也有二次高峰,分别在5-6月、9-10月。

防治措施

及时播除中心病株;喷0.1-0.2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200-300倍波尔多液喷洒。

化学防治:发病期喷200-300倍二硝散或波美0.3度石硫合剂,或敌锈钠300倍液,7天1次,连续2-3次。

6、三七白粉病

白粉病是广西、云南三七产区常见的病害之一。

主要为害叶片,其次叶柄、花盘及果实等。叶片受害,主要在叶背上产生灰白色近圆形的粉霉斑,继而霉斑迅速扩大连接成片,严重时粉斑变黄白色,叶片干枯脱落。花盘、果实受害时开花不结籽,影响种子饱满度。

病原为粉孢霉,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病菌的菌丝体在根茎羊肠头上越冬,因此幼苗出土即开始发病。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引起再侵染。一般日平均气温在20-28℃,相对湿度49%以下的高温干燥及大风天气发病蔓延最快,为害最重。

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黑斑病,三七重点防治病害详解

防治措施

冬季清园并剪除病株叶,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除,深埋,销毁,喷波美1-2度石硫合剂。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降低密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加强肥水调理,施用嘉美红利、赢利来既注意了氮、磷、钾、钙等营养的合理搭配,又保护了土壤,增加了土壤通透性及缓冲性能,为三七根系生长膨大提供了有利的土壤环境及充足的营养。

发病初期喷波美0.3度石硫合剂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粉锈宁(500-800倍液),7天1次,连续2-3次。

7、三七疫病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暗绿色不规则病斑,随后病斑颜色变深,患部变软,叶片似开水烫过一样,呈半透明状干枯或下垂而粘在茎秆上。茎秆发病后亦呈暗绿色水渍状,病部变软、植株倒伏死亡。又名“搭叶烂”, 是三七苗期毁灭性病害。

病原为恶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属鞭毛菌亚门,霜霉目。

三七疫病常在多雨季节发生,一般早春阴雨或晚秋低温多雨均易诱发此病。参床通风透光不好,土壤板结,植株密度过大都有利于此病的发生和蔓延。干旱少雨天气转凉后发病轻。

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黑斑病,三七重点防治病害详解

防治措施

加强田间管理,降低温湿度;保持田园清洁,冬、春清除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并喷施波美0.8-1.2度的石硫合剂。

药剂防治:发病前用1:1:50-100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半月1次,连续2-3次;发病后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40%克霉灵300-400倍液和25%瑞毒霉700-1000倍液进行防治或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或敌克松500倍液,7天1次,连续2-3次。专用防治疫病药:甲霜灵锰锌、抑快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