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第二屆“客都好鄉賢”公示!看看有你熟悉的名字嗎?

4月10日,記者從梅州市文明辦獲悉,“梅州市第二屆‘客都好鄉賢’”公示,朱拉伊、廖平元、李奇、陳偉傑、李淦基、王標能、黃鏡芳、吳發彬、丘牡香、饒富強、趙義良、張錫復等12人被評為“客都好鄉賢”。

據瞭解,本次評選活動由梅州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委農辦聯合舉辦。在堅持嚴把審核關,做到好中選優的基礎上,重點推薦在全市推動鄉村振興發展中真抓實幹、做出傑出貢獻的鄉賢作為候選人。

朱拉伊

梅州豐順人、廣東新南方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憑著自己弘揚中醫藥的信念和興醫報國的理想,堅持不懈地投入到“治未病”和青蒿素事業中去。2006年,新南方集團與李國橋團隊研製出世界首個療程短、功效顯著的青蒿素類複方抗瘧新藥——Artequick(粵特快),被國家衛生部列為我國防治惡性瘧疾的首選藥物和基本用藥,2010年被商務部列為我國援助非洲的抗瘧藥品。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從大山裡走出來的熱心企業家朱拉伊決定用自己的力量援助湖北。他組織家族旗下的合生創展集團、珠江投資集團、新南方集團、鄧老涼茶集團、珠光集團聯合向湖北省捐贈價值3000萬元的醫療物資及26000箱鄧老涼茶。飲水不忘思源,廣東新南方集團還將一批中藥濃縮浸膏捐贈給梅州醫院和隔離人員,用於一線醫護人員防疫及患者治療。與此同時,還捐贈一批價值約30萬元的鄧老涼茶沖劑給他的家鄉豐順縣留隍鎮,用於防控疫情。

廖平元

梅縣人,作為一家2018年度銷售收入達11.53億的企業掌門人,他積極響應“百企扶百村”的號召,並且利用企業新增就業崗位優勢,優先解決周邊群眾就業問題,注重人才和技能培訓,聯合南開大學、嘉應學院,重金聘請專家、教授加強對技術工人的技能培訓,幫助工人掌握一技之長,目前企業招收員工約790人,在幫助群眾解決就業、脫貧奔康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掛點雁洋鎮文社村以來,廖平元還積極籌資十多萬元,加強新農村建設。廖平元積極關注民生,支持公益事業,捐資100萬元用於梅縣外國語學校獎教獎學金,捐資30萬元建設城東衛生院,近年來累計捐資200多萬元用於鄉村振興和民生事業。

李奇

梅縣人,作為一名成長於梅州鄉土,成就於大城市的企業家,李奇始終不忘家鄉的發展,積極迴歸故里,希望通過生態農業經濟,根植家鄉、發展致富產業、參與村莊建設,實現增收致富,有效帶領貧困村群眾擺脫貧困、共同富裕,推動梅州鄉村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在2015年發起成立“廣東梅農有機食品有限公司”,立志以綠色、生態、環保為目標,以開發經營的生態有機農場為主,以科學化管理為標準,天然綠色為理念進行農作物的種植和家禽類養殖,形成自然的生態農業發展。

自公司成立以來,分別在蕉嶺藍坊鎮和梅縣丙村鎮先後建立了3個硒源生態園——藍坊硒源生態園、梅福硒源生態園和鄭鈞硒源生態園,合計總投資達到近3.8億元。在推廣梅州有機農業產品過程中,也一直致力於農戶脫貧事業,與基地當地供銷合作社合作。經過數年的拼搏和經營,有效地助推了當地農戶踏上脫貧致富“快車道”,同時實現利益聯結,脫貧增收與生態保護雙贏,走生態提升、產業發展、農民脫貧高度契合的可持續發展新路。

陳偉傑(散打哥)

平遠縣人。2014年開始接觸快手 APP 拍攝短視頻,自2016年起組建了多家公司,業務範圍主要涵蓋傳媒、電商等,利用新媒體營銷的流量優勢,直播+帶貨的新型商業模式,帶動了幾十億的產品銷售

2020年初的新型冠狀病毒防疫期間,陳偉傑先是緊急採購60000只KF94口罩,於除夕晚上六點左右將這批捐贈物資運抵武漢。2月19日,陳偉傑通過廣東省扶貧基金會“散打家族愛心基金”向湖北洪湖市財政局、深圳市公安局、梅州市紅十字會、平遠縣紅十字會、梅縣梅西鎮人民政府等單位捐贈了一批用於防控疫情的物資,包括92萬副醫用手套、75噸84消毒液、35噸抑菌洗手液和2萬瓶酒精噴霧。

李淦基

梅江區城北鎮人(中國香港籍)。為支持家鄉的經濟建設,於2002年回到家鄉梅江區城北鎮幹光村興辦裕豐食品加工(梅州)有限公司。公司從事農副產品的深加工,產品遠銷東南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創建的“客味村”品牌六大系列60多個品種。目前,公司年加工肉類農產品5000噸,年產值達2億元。公司榮獲全國AAA誠信優秀企業稱號,是梅州市首家農業“新三板”上市企業,生產的熟雞產品是目前在廣東省具備出口資格的企業僅有的三家之一。2007年7月投入巨資在梅州市梅江區城北鎮紮下村興建“梅州鳳凰嶺養殖有限公司”,是梅江區唯一的活雞供港備案場,目前年出欄供港鮮雞60萬隻。企業堅持“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輻射帶動扶持近500戶農戶發展種養業,增加農民收入。同時公司解決周邊100多戶農村富餘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緩解了社會就業壓力。

在抓好企業發展的同時積極投入到家鄉美麗鄉村建設的工作,美化綠化了洋坑村道,新安裝了路燈,新添了健身運動器材,成為了洋坑村村民日常休閒娛樂活動的美麗鄉村新場所。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充分發揮作為港澳政協委員模範帶頭作用,自己積極主動帶頭捐款和防疫急需物資並積極發動港澳委員捐資、捐物。

王標能

梅縣人。1993年,王標能同志從素有“梅縣西伯利亞”之稱的松源鎮,到廣州打拼從事餐飲和建築行業。2008年,他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實施“鄉賢回鄉投資興業”工程的號召,回梅州發展房地產、農業綜合開發等。2015年,他發揮梅州市農業龍頭企業示範帶動作用,將優良的茶樹品種和先進的種植技術、加工技術帶進農村傳授農民,帶動梅南鎮1000戶農戶,種植面積優質茶葉3000畝,為農民戶均增收6000元,讓農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王標能同志心繫桑梓,致富不忘回報家鄉,積極組織和參與各項社會公益活動。他身兼松源商會常務副會長、梅南商會副會長、梅縣區茶葉協會副會長等社會職務,經常組織商會會員參與扶貧濟困活動。近年來先後捐資合計120多萬元。資助松源鎮貧困大學生就學,結對幫扶梅南鎮順裡村、上村貧困戶26戶,安排9戶貧困戶到茶葉種植基地就業,幫助他們實現穩定脫貧。

黃鏡芳

興寧市水口鎮人。作為家鄉政協委員他認真履職,多年來,傾心家鄉教育事業。從1998年開始,黃鏡芳連續多年資助深圳觀瀾二中和興寧宋聲中學兩校師生“手拉手、心連心”交流學習活動,出資130多萬元,資助上千名師生互學互訪。2013年,捐資設立“芳香獎”,用於獎勵宋聲中學優秀師生,投入獎教、獎學資金、物資等,摺合資金共180萬元,1300多人受益。

作為梅州興寧的客家人,黃鏡芳一直以弘揚家鄉客家文化為己任。2013年,慷慨捐資168萬,協助基金會在深圳觀瀾創建書畫院,對外展示客家農耕、建築文化等。2019年,他正式當選深圳市寧江文化促進會會長,熱心組織編印客家特色文化刊物、舉辦家鄉版畫創作評獎比賽等文化活動,為傳播客家優秀文化,繁榮家鄉文化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黃鏡芳積極響應“鄉賢回鄉投資興業”工程,計劃投資總額30個億推動建設“宋聲生態旅遊項目”。該項目自2016年啟動以來,已投入6800多萬元,建造了“宋聲書院”以及周邊一系列配套設施,60多位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

吳發彬

祖籍蕉嶺縣三圳鎮,是一位熱愛家鄉的好臺胞。1993年,其父親吳盛順先生第一次尋根認祖回到祖居地三圳鎮之後,父親經常帶領家人回鄉祭祖,並捐資家鄉的學校道路橋樑等公益事業建設。

從1999年開始,吳發彬先生接過了父親手中的“慈善之棒”,將愛心進行到底。2011年吳發彬先生創立“盛順紀念獎教獎學金”, 他常說:“先父生前就時常叮嚀我將來事業發展順利,如果還有能力,一定不要忘記回饋社會,資助貧困家庭。”多年來,吳發彬先生特別關心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在臺胞臺商中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據初步統計,吳發彬先生先後對蕉嶺中學等8所學校捐資了760多萬元。

丘牡香

大埔縣人。她誠實守信,熱心公益,樂於助人,先後參加志願服務活動過千次,曾獲得“廣東好人”、“廣東五星志願者”等榮譽稱號。她現經營大埔縣華僑大酒店和梅州萬川千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她的公司每年為大埔縣爭創稅收達100多萬元,多次被評為“文明經營戶”和“納稅大戶”,成為廣東省首屆最具責任感企業家。近年來為貧困學生、困難群眾、家鄉修橋修路捐款累計達到100多萬元。2015年她與大埔縣社會各界愛心人士自發成立了大埔縣萬川愛心協會,目前會員達529人,協會已籌集善款累計400多萬元,受資助的已達12456人。她還積極籌辦了“萬川籌”籌款平臺,目前已成功為38位重症患者家庭籌款共計18多萬元。

2020年,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她將1500箱價值達10.8萬元的梅州柚捐了出去,支援疫區抗疫一線。她還大力發動捐款,累計籌措善款40464元,在各項防疫物資緊缺的情況下,先後採購了2批口罩共6500只,護目鏡50副、消毒液2大桶,捐贈給所需人士與單位。

饒富強

梅州市豐順縣馬圖村人,他積極履行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職責,特別是為馬圖村革命老區人民的脫貧致富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突出貢獻:一是牽頭向政府及有關部門反映革命老區出入難現狀,提出努力改善交通條件的決議得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老區人民盼望已久的梅縣梅南至豐順龍崗馬圖村的40多公里道路,在市、縣交通部門支持下,斥資上千萬元鋪築水泥路面,解決了兩地人民出入難的問題。二是積極參與扶貧濟團活動,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和積極幫助老區人民脫貧奔康。2008年,在家鄉馬圖村成立馬山茶業公司,開闢茶園,走出了“公司+基地”的農業發展新模式,幫助農民種植高山優質茶,同時就地收購茶農自有茶葉,解決茶農賣茶難的問題,帶領全村茶農實現了發家致富的夢想。註冊了“馬山”牌商標,公司產品 “金針一號”還填補了廣東省高檔名優綠茶的空白。馬山茶業三千多畝連片茶園基地、全村10000多畝茶山資源得到了有效龍頭帶動,村民們終於不用再為茶葉市場的波動而苦惱。

趙義良

大埔縣高陂鎮人,2011年,他發起籌備成立了大埔縣高陂鎮古田教育慈善會。截至目前,慈善會通過各種方式共募集善款100萬元,大埔縣教育慈善發展基金300萬餘元,確保了數百餘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學子完成學業。他響應黨的號召,為家鄉新農村建設,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帶頭捐款80萬元。還捐資修建愛義大道、興梅大道等17多公里道路,鋪設300多杆太陽能路燈,維修3處橋樑。趙義良先生募慈善、濟貧危,關懷員工,心繫山村教育,無私資助家鄉教育建設,逢年過節慰問敬老院孤寡老人,累計捐款3000餘萬元。

張錫復

五華縣雙華鎮冰塘村人,他從事紅木行業35年,個人和東成紅木擁有極大的號召力,其發揮的帶動作用和榜樣作用加速了紅木傢俱產業的發展。據統計,中山紅木傢俱企業從原來的幾百家發展到現在的1000多家,外地企業由原來(1999年)的僅東成一家增加到800多家,其中五華籍企業近200家。為響應省委省政府的產業轉移,在2016年,以東成紅木張錫復董事長為首,帶領一批鄉賢企業回五華興業,成立五華紅木文化產業園。項目擬投資100億元,全部建成投產後,能引進紅木傢俱生產企業100家以上,銷售企業300家以上、提供就業崗位2萬個。同年他又以發起人身份,成立五華紅木傢俱協會,凝聚鄉賢打響“五華紅木”在全國的影響力。

【全媒體記者】梁時禹

【作者】 梁時禹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