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小家”带“大家”党员干部分类忙

“这些饮料瓶放在可回收桶里,分好的厨余垃圾丢进厨余垃圾桶就可以了。”4月5日上午,在天台城区紫金花园小区的分类垃圾桶旁,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职工李江,当起了小区垃圾分类的义务“示范员”。在他耐心的指导下,居民王阿姨熟练将垃圾分类投放进了对应垃圾桶。

天台:“小家”带“大家”党员干部分类忙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近年来,天台县垃圾分类办贯彻落实了习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抓好分类工作。2019年,隔水江垃圾填埋场被确定为台州市第一批分类宣教基地之一;创成2个生活垃圾分类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5个市级示范小区;餐厨垃圾处理厂完成主体建设。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90.3%,回收利用率达到45.3%,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7%。

天台:“小家”带“大家”党员干部分类忙

为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今年以来,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作为城区垃圾分类工作职能部门,积极号召全局党员干部争当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倡导者、推广者、实践者。不仅在单位做好垃圾分类,还要于“8小时外”的家庭里当好“三大员”,发挥旗帜引领作用。

首先要求当好“宣传员”。尽管垃圾分类工作已初见成效,但绝大多数居民群众习惯不分类的意识还是比较根深蒂固。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要充分依靠社区、居委会力量,利用好邻居节等活动,在居住的小区内以张贴垃圾分类宣传语,各类海报等形式,大力普及分类知识,让垃圾分类的理念真正入脑入心。其次要求当好“示范员”。党员干部职工应从自身点滴做起,以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周边亲属、邻居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之中,并且成为市民群众的日常习惯,助推“垃圾分类全覆盖”。最后要求当好“指导员”。垃圾分类的过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每个党员干部职工应熟练掌握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积极参与分类办组织的技能培训,通过“入户指导、桶边督导、精准辅导”等方式,做好每个楼道生活垃圾分类的先行者。

天台:“小家”带“大家”党员干部分类忙
天台:“小家”带“大家”党员干部分类忙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天台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分类办主任陈立构说,党员干部的家风也是其作风的重要表现。实现生活垃圾分类,需要长期培养引导,关键在于党员带头,以“小家”带动“大家”,形成良好氛围。他表示,局里将充分利用“家访”制度,常态化对党员干部的家庭垃圾分类工作上门检查。并且要求自觉把分类情况分享至工作群和朋友圈,接受大家的监督。

“现在我们已经基本习惯了分类投放,希望每个人都能一直坚持下去。”在跃龙社区,居民李女士告诉笔者,现在社区里经常有丰富多彩的分类宣传活动,大家分类的热情都很高。同时不少在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上班的党员干部职工,主动利用节假日、双休日义务为大家当起“指导员”,绝大多数居民都掌握了分类技巧。

据不完全统计,至目前,该县分类办和执法局联手,共发放“垃圾分类我先行”宣传倡议书5000余份,开展垃圾分类各项活动及专题讨论近300次,开展家访活动50余次。

“综合行政执法局通过‘干部先行、党员先行’,走在了生活垃圾分类的前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表率。”该县分类办有关人员表示,目前,县里已经印发《关于在全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明确在全县所有机关单位推行这一模式,让更多的党员干部都真正动起来,带头成为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助力我县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更好的实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