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啥尷尬的,直面汽車進口降關稅問題就行了

有啥尷尬的,直面汽車進口降關稅問題就行了

2018年5月22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了《關於降低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的公告》,宣佈自2018年7月1日起,降低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將汽車整車稅率為25%的135個稅號和稅率為20%的4個稅號的稅率降至15%,將汽車零部件稅率分別為8%、10%、15%、20%、25%的共79個稅號的稅率降至6%。

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主旨演講中提到:“在已經基本放開的製造業中,當前保留限制的汽車、船舶、飛機等少數行業已經具備開放基礎,下一步要儘快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特別是汽車行業外資限制。”未來,中國汽車行業對外資的限制還將進一步放寬。

有啥尷尬的,直面汽車進口降關稅問題就行了

因此未來從新能源汽車領域形成突破口,放開對外資獨立建廠的限制也是中國品牌汽車企業所必須面臨的情況。這與中國汽車業界的態度很相似。在中國汽車工業發展之初,我們總是自稱為“自主企業”、“自主品牌”。“自主”這個詞有“獨立自主”的含義,帶有半殖民地的色彩,有自我矮化的意味。而事實上,這種稱謂只是表現,看來只是文字遊戲,但背後的確代表了品牌自信:無論是汽車廠商,還是用戶,都把中國品牌作為低價、低質的代名詞。

一、樹立品牌自信。

在全球一體化的大格局下,有競爭力的汽車企業都應該是全球企業,中國汽車品牌必將從中國市場走向國際舞臺,這不是發展的目標,而是生存的必要。這就要求無論從產品上,還是品牌上,中國車企都要努力達到世界水平,而不應侷限在中國這個單一市場。中國的就是世界的,中國品牌應該有這樣的自信與覺悟。

有啥尷尬的,直面汽車進口降關稅問題就行了

二、產品完善

從汽車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以及各大汽車品牌的成長經歷看,“價格優勢”只是產品競爭力的一方面,“品質”才是持續發展、進步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品質、提高品牌溢價能力、才能獲得市場與用戶的長期青睞。因此,中國車企在過往的發展過程中通過低端市場獲取第一桶金、實現了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之後,應著力於產品品質和服務品質的提升,以長遠發展的戰略眼光來制定企業目標與願景。

產品的改款換代體現不出品質的進步與成長,卻想通過不斷改換名稱來回避過去產品的差評,這樣不僅沒能改變用戶對其過往產品的壞印象,新產品也仍然無法樹立新的形象。

因此在產品上,投入基礎研發、提升產品品質、優化譜系組合,才是中國品牌應該努力的方向。

有啥尷尬的,直面汽車進口降關稅問題就行了

三、三觀端正

汽車企業的成本投入,應該放在基礎研發、人才培養、品質提升、工藝改進方面,而不是為了省錢而到處山寨,甚至是省錢用來公關刪除負面消息。這樣既無助於建立自己的研發體系,也不利於品牌的長期培育。好在從2018年前幾個月新上市的新車來看,中國品牌一改此前的“山寨”習氣,紛紛打出原創牌、創新牌,為中國汽車工業,也為企業自身,帶來新的發展希望。

降低關稅也好,開放合資企業股比也罷,甚至未來允許外商獨資建廠——面臨這些曾經作為壁壘的保護措施的失效,中國汽車企業是時候直面問題,為之一搏了。關於其他話題的交流,來日繼續。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