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如此”,人際關係處理中的大忌

曾經看到過一個問題,“哈勃望遠鏡能看到百億光年外的天體,為什麼不能發現外星文明?

我就納悶了:哈勃望遠鏡能看到百億光年外的天體,就應該發現外星文明嗎

1、心想未必事成

我們都知道學習成績好未必能考上大學,努力工作未必能得到上司的認可,那看的遠未必能發現外星文明也是可以接受的吧!

如果百億光年外的地方根本就沒有外星文明,發現不了這不是很正常嗎?

“應該如此”,人際關係處理中的大忌

你想得到什麼跟你最終得到什麼是兩碼事!你想事情怎麼發展跟事情本身怎麼發展同樣是兩碼事!

2、所謂“應該如此”

“應該如此”,其實是我們心中的一個執念!

我們總是在心裡預演了事情發展的結果,但現實中發生的事情,往往與你這個期望不符,甚至相悖。由此產生的心理落差如果沒有好的辦法去處理,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有一個老教授,應邀去上海看望一個老朋友,約好中午十二點在某餐廳見面。

教授提前半小時到了,結果等到中午十二點,老朋友沒有出現。

老教授心裡為老朋友開脫:可能是路上堵了。

又過了半個小時,老朋友還是沒來,教授就有些生氣:明明都約好了,為什麼要爽約,而且也不來個電話解釋一下?

教授強忍怒氣,又等了一個小時,朋友還是沒有出現。

老教授拂袖而去,並在心裡把這個朋友劃為不可交往之列,拉入黑名單,並且回去之後告訴自己的秘書,如果以後有這個人的電話,一概拒接!

教授的做法無可厚非,正常人可能都會這麼做!

“應該如此”,人際關係處理中的大忌

但是,事情的真相是什麼呢

教授的這位老朋友十一點就從家裡出發了,但在下樓梯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滾下樓梯後磕到腦袋昏迷不醒,四個小時後才被發現送往醫院,昏迷了一個星期這才醒來。醒來之後給教授打電話解釋,結果打不通。打給教授的秘書,也被拒接。

兩個本來很好的朋友,就此斷了聯繫,形同陌路。

老教授在接受邀請的時候怎麼想的呢?

準時或者提前和老朋友在餐廳見面,和老朋友好好聯絡一下感情,交流一些最近的想法,好好的相聚一番,心滿意足的回家。

在老教授的心裡,事情就“應該”這麼發展!

然而,所謂的“應該”,只是一廂情願。老教授又非天命之子,世界為什麼要圍著他轉?又憑什麼讓他心想事成!現實給了老教授一棒,他接受不了,所以,事情的發展就理所當然了。

3、怎麼做?

其實我們都知道,不講誠信會導致失約(其實這也是促使教授斷絕關係的主要原因),但失約卻不一定是因為不講誠信!突發疾病、交通堵塞都可能導致這個結果!那教授為什麼只想到不講誠信呢?關鍵就在於教授對於因為“應該如此”所帶來的的心理落差沒有好的解決方法,不假思索選擇了最壞的結果。

“應該如此”,人際關係處理中的大忌

最好的處理方法是什麼呢?可以先找到朋友失約的真正緣由,如果原因可以接受,那就相互理解,冰釋前嫌,這是最好的結果;原因無法接受,就此斷絕關係,不相往來,也是來得及的,而不是僅僅靠猜測對事情下結論。

所以,沒有什麼是“應該如此”的,就像我們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互道萬事如意心想事成一樣,其實我們的心裡面都非常明白,像萬事如意心想事成這種事情是不可能存在的。

在事情沒發生之前,有各種可能性。當結果出乎你預料的時候,你要做的僅僅是接受這個事實,然後看看能不能讓這個結果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靠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