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霄老牌坊

雲霄是漳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素有“開漳故郡”“開漳聖地”之稱。唐總章二年(669年),陳政奉詔率兵進入泉(今福州)潮(今潮州)間的蠻荒之地平亂,隨後陳政的母親魏氏及子陳元光等入閩馳援。相傳,陳家軍駐守於故綏安縣地即雲霄火田一帶開屯建堡。時陳政涉綏安溪,指之謂將士曰:“此水如上黨之清漳”,漳江自此得名。


雲霄老牌坊


儀鳳二年(677年),陳政在雲霄病逝,元光奉旨襲職,奏報立州。垂拱二年(686年),朝廷詔準於此地建州置郡,稱為“漳州”,治所在今雲霄境內,並置漳浦、懷恩二縣。開元四年(716年),遷州治於李澳川(今漳浦),漳浦縣治隨州徙,雲霄境遂為漳浦驛。宋時設漳浦縣臨水驛,元設雲霄驛,明為雲霄鎮,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設雲霄巡檢司,嘉慶三年(1798年)設雲霄撫民廳,為漳州分府。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雲霄縣,屬西路道(汀漳道)。雲霄縣境內有云霄山而得名雲霄,民國呂式斌《今縣釋名》載“縣有云霄山,以高聳雲漢得名。”


雲霄老牌坊


清末雲霄漳江河口。


歷史上,雲霄地文風興盛。早在宋代,就有石屏書院、精一堂等講學之所,明代崇文重教之風濃厚,七先生祠、雲山書院、南屏書院等相繼出現。明清兩代,誕生進士27名、舉人80多名、貢生34名,漳江灣沃土孕育出林偕春、張士良、吳原、陳天達、何斌、何子祥等先賢。


在一千多年的歷史發展中,雲霄形成了具有濃厚閩南文化特色的“漳江文化”。做為封建時代重要的紀念性建築,歷史上雲霄也立了許多牌坊,如今在城鄉道口依然矗立著多處老牌坊。


雲霄老牌坊


龍章褒錫坊

坊主:葉元浩

地點:雲霄縣火田鎮西林村

年代: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之後


坊南北朝向,為石構四柱三間三樓廡殿頂,高10米、面闊7米,頂脊兩端雕有鴟吻,中間置石葫蘆。正面匾額鐫書“龍章褒錫”,背面鐫書“天寵貤封”。額枋鐫“為明敕贈承德郎戶部山西司員外郎葉元浩立”。該坊於1992年列為雲霄縣文物保護單位。


雲霄老牌坊


葉元浩是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進士葉期遠之父。據清光緒《漳州府志》載:“葉元浩,以子期遠貴,贈戶部員外郎。”葉期遠,曾任湖北黃州知府,奏請將自己的封誥移贈父親葉元浩,葉元浩因此得了個戶部員外郎虛銜,並立了這座牌坊,以示父恩子貴,光宗耀祖。


雲霄老牌坊


雲霄老牌坊


林偕春墓道坊

坊主:林偕春

地點:雲霄縣莆美鎮馬山村西北隅七星山

年代:明萬曆年間


坊為石構四柱三間沖天式,高5.2米、面闊7.8米。主間額枋正中嵌聖旨匾,四柱頂端置青石石獅。主間雙柱對聯鐫“生前卜崇坵妥築寓成六八,歸去藏大璞庥光寵及雲礽”,落款為“男毓榛百拜鐫石”。林偕春墓於1985年列為雲霄縣文物保護單位。


雲霄老牌坊


林偕春(1537-1604年),字孚元,號警庸,晚年自號雲山居士。祖居漳州雲霄葭洲(今雲霄縣東廈鎮佳洲郭敦村),後遷居前塗村。林偕春自幼聰穎好學,年輕時隨父林文貢課讀。嘉靖四十年(1561年)中舉,四十四年(1565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檢討、編修,湖廣按察司副使、兩浙學政、南贛兵備副使、湖廣佈政司右參政等。


雲霄老牌坊


林偕春工於古文、辭、詩歌,文章氣節兼之。相傳他於隆慶間(1567-1572年)曾侍讀於太子。林偕春曾參與校勘《永樂大典》外,著作有《武宗世宗實錄》《承天大志》《漳浦縣誌》《三國志摘》《晉書北史鈔略》《雲山居士集》等。其文章氣節,深受世人敬敬仰,民間尊稱其為“林太師公”。明萬曆十六年(1588 年),林偕春載譽告老還鄉,封為“太子太傅”並賜贈“魁星公”以示崇敬。


雲霄老牌坊


相傳明崇禎乙亥年(1635年)春,林釬偕同黃道周一同前往佳洲拜謁林偕春祖地佳洲故居,一路感受漳江兩岸山清水秀,佳洲島上風光旖旎。林閣老感慨萬千,並親筆題寫“海國喬宗”以示讚譽。在明末,兩位部級領導偕同拜謁林太師公祖地,可見林偕春地位之高。


雲霄老牌坊


如今供奉有林偕春神像的雲霄雲山書院被稱為太師公廟,除了雲霄之外,在漳浦、南靖、詔安、平和、龍海、東山以及臺灣和東南亞各地共有100多座供奉林偕春的廟宇。


雲霄老牌坊


雲霄老牌坊


杜奄公墓道坊

坊主:吳夢麒

地點:雲霄縣雲陵鎮雲霄一中邊

年代: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


現存聖旨牌及額枋,聖旨牌上鐫“敇建”,額枋鐫刻“明賜進士戶部左侍郎雲波吳公男張進士杜奄公墓道”上款是“崇禎十四年歲次辛巳仲秋吉”,下款“孫光綠寺署丞□立”。


雲霄老牌坊


杜奄公墓道坊原立於雲陵鎮享堂村望安山南麓吳原享堂前,為侍郎吳原墓的組成部分。杜庵公吳夢麒為吳原之子,弘治十四年(1501年)張燮榜舉人。


雲霄老牌坊


吳侍郎墓建於明弘治九年(1496年),該墓氣勢恢弘,莊重典雅,為閩南罕見的古墓,早在1958年,杜奄公墓就被列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1960年因雲霄一中擴建及公路改造而遭損毀,2001年列入雲霄縣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吳原享堂重建。


雲霄老牌坊


今吳原享堂重建為前後兩殿及兩翼廂房,佔地面積約1222平方米。堂前墓道坊,兩側依次列置羊、虎、馬等石雕各一對;墓道東側立花崗岩石雕龜趺上背御製墓表巨碑,碑文為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撰書。


雲霄老牌坊


[小貼士]吳原(1431-1495年)字道本,號雲坡居士,漳浦縣雲霄鎮(今雲霄縣雲陵鎮)人。明天順八年(1464年)進士,官至正議大夫、資治尹、戶部左待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為官期間,吳原直議弊政,惠政濟民,卓有嘉績,深受百姓尊崇。近年來,臺灣等地吳氏文化研究會等10多個文化團體多次弔祭吳原享堂,2009年原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贈匾“光宗耀祖”。


雲霄老牌坊


雲霄老牌坊


貞德垂芳坊

坊主:張珍偉妻朱氏

地點:雲霄縣火田鎮菜埔堡北門口

年代:明天啟五年(1625年)


坊坐北朝南,為石仿木四柱三間三樓,廡殿頂。高5.2米、面闊5.6米。頂脊兩端雕有鴟吻,中間置石葫蘆。主間上層中間置聖旨匾,左右嵌浮雕太監立像。上額枋鐫楷書“貞德垂芳”,下額枋鐫隸書“旌故處士張珍偉妻朱氏節孝之門”。主間雙柱鐫刻明探花陳子壯贈聯“鯉膳怡姑湘竹霜深斑有淚,熊丸課子階蘭日暖玉生花”。兩側次間小平梁上置仕官圖花板。


雲霄老牌坊


主間中屏字板鐫刻立坊奏本三則,內容是地方官員奏請為張士良的祖母朱氏20歲守節奉姑撫子的貞德立坊。奏本三則由漳州圖書館謝茹芃輯錄如下:


雲霄老牌坊


“巡撫福建監察御史喬一本,為題請節烈照例旌表以勵風化事,內聞一口朱氏,廿歲,同字八年□愛課子,任甑底之生塵,奉姑僯機聲之帶月,所當照例旌表。奉聖旨:禮部知道。


禮部一本,為題請節烈照例旌表以勵風化事,核看得朱氏濭失所天,摧裂無地,惟存懷抱中物,且有高堂上□。朱之婦,炊況丁孤,□斷機之母教,更屬貧難,合照例旌故處士張珍偉妻朱氏節孝之門。奉聖旨:是準給銀三十兩,行令本家自行起蓋牌坊,該部知道。


新補直隸池州府貴池縣知縣張士良,為此例陳情,仰懇天恩追揚祖母,節孝以重綱常,以光□壤事。奉聖旨:禮部知。”


雲霄老牌坊


據清光緒《漳州府志•列女二》載:“朱氏,平和(時火田一帶地屬平和管轄)張珍偉妻。年二十四稱未亡人,養姑撫子,茹蘗五十餘年。孫士良,乙未進士。天啟五年巡撫題旌‘節孝’。”


雲霄老牌坊


柱聯由尚書陳子壯親題,可見“菜埔老爹”張士良不同凡響。


雲霄老牌坊


[小貼士]陳子壯(1596-1647年),字集生,號秋濤,明代廣東廣州府南海縣人沙貝鄉(今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石井鎮沙貝村)人。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崇禎年間累遷禮部右侍郎。清軍攻陷廣州時,陳子壯毀家紓難,募兵抗清。南明永曆政權授其為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總督廣東、福建、江西、湖廣等軍務。他率軍與清軍作戰,連戰連捷,開創南明中興的局面。1647年2月,陳子壯與陳邦彥、張家玉等起兵抗清,兵敗被俘後寧死不屈,於1647年11月初六日被磔死於廣州東郊,追贈番禺侯,諡“文忠”。陳子壯著有《經濟言》《禮部堂稿》《練要堂稿》《南宮集》以及《秋痕》等詩文集。清人伍崇曜曾將《練要堂稿》《秋痕》合刻成《陳文忠公遺集》11卷傳世。


雲霄老牌坊


[小貼士]張士良(1578-1664年),字思元(源),號起南,世稱張老爹、菜埔老爹,雲霄縣火田鎮菜埔村人。張士良祖父張珍偉早歿,父親張具錦也是一名清貧的書生,少年時期的張士良讀書刻苦。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張士良中壬子科舉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己未科進士。後官至安徽貴池、太和縣令,不久調任禮部試同考官,後升任戶部郎中,崇禎三年(1630年),任寧波知府,崇禎七年(1634年),任河南按察司副使兼大梁兵備道,駐河南信陽州。此時張士良已年屆58歲,他看到朝政昏暗,仕人迂腐,加上河南一帶又是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勢力範圍,時局動盪不安,張士良逐辭官回鄉。返鄉後,張士良為家鄉公益事業做了不少好事。


雲霄老牌坊


貞德垂芳坊所在的菜埔堡,也正是在張士良的倡議下建造的。菜埔威惠廟廟匾“世翼南邦”,也是由張士良所題。當地民眾敬稱張士良為“菜埔老爹”。今堡內有張士良故宅,堂中供奉其夫婦的塑像。


雲霄老牌坊


吳發生未婚妻湯氏貞烈坊

坊主:吳發生未婚妻湯氏

地點:雲霄縣雲陵鎮雲東路下港街

年代:清乾隆五年(1740年)


坊坐西向東,石構雙柱單間,高5.2米、面闊4米。柱端呈蓮苞形。梁頂鐫書“特旌”聖旨匾,主間匾額中間陰刻“貞烈”字樣,左右字板鐫刻有官員名號。大額枋鐫“乾隆五年為故儒士吳發生未婚妻湯氏立”。雙柱正面聯句為“燕好未□情尚淺□身中明是聖賢學,孤孀甘老志□□取義處不同□□□”,背面聯句為“誼篤同心魂□泉□擎□□,操貞奪石□□□書載□□”。


雲霄老牌坊


據清光緒《漳州府志•列女三》載:“湯氏,漳浦烈嶼人。許字詔安吳發生。發生沒,女欲奔喪,父母不許。女曰:‘婦人之義,從夫而已。夫亡矣,不往守,義將何之?’思以死殉,又防之密。比越歲,徑奔夫家,母追及,中途而返之。是夕,自經死,年方十八。族人請而旌焉。”另據清光緒《漳州府志•列女四》載:“湯氏丹娘,詔安吳發生妻。年十七,未婚夫亡,聞訃自縊死。乾隆四年旌。”


雲霄老牌坊


從牌坊身上可知,湯氏的未婚夫吳發生過世時,年僅十七歲的湯氏還沒有過門,但湯氏卻一心為未婚夫而自縊,後得到官府的旌表。這是何等慘烈的一處封建悲劇。


雲霄老牌坊




雲霄老牌坊


林南中,筆名南風,漳州市閩南文化研究會理事、漳州市政協文史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