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神白起,助秦開疆,屢立戰功,結局卻是被君賜死,自縊杜郵

導言:白起名列武廟十哲,為秦主將三十餘年,開疆拓土,戰功顯赫,也曾 授以高官厚祿,封為武安君,如此良將,最終還是被君猜忌,落了個杜郵自縊的下場。

自古伴君如伴虎,古代君王處於權利的頂峰,掌握著生殺大權,有人一句話惹君笑得厚祿,有人也會因一句話使君怒遭滅門。一笑一怒可能僅僅是一瞬間,但是對別人是天堂與地獄的區別。即便兵法謀略如白起,也逃不了生死不由君不由己的結局。前面還在征戰沙場,殺敵百萬,受君賞賜,得封武安君,春風得意之中,為秦主將三十年,之後,就因功高震主,遭遇貶官,最終被賜自殺於杜郵。高官厚祿是君恩,下令賜死是君令,一代戰神,卻落得如此下場,何其可悲。

殺神白起,助秦開疆,屢立戰功,結局卻是被君賜死,自縊杜郵

一、 指揮長平戰,坑殺趙軍四十萬

戰國時期,正值諸國混亂時期,而亂世,也正是英雄輩出的時刻。秦國白起便正是一個出於混亂戰國的名將。白起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熟讀兵法,擅於用兵,秦國人士,在他出生時,秦國兵力就已十分強盛。他那時的君王秦昭王雄心勃勃,為使秦國更加強盛,推行軍功爵制,提拔平民中的人才,而白起也就在時勢的推動下,登上了中國歷史的舞臺,開始了他戰功赫赫的一生。

殺神白起,助秦開疆,屢立戰功,結局卻是被君賜死,自縊杜郵


1、 上黨歸趙,引秦出兵

公元前262年,秦國與韓國交戰,打算將本屬於韓國的上黨郡佔為己有。那時,韓國當政的是韓桓惠王,他為了不讓秦國繼續進兵,派陽城君前去求和,並同意將上黨的土地送給秦國。然而,上黨郡郡守卻並不想向秦國投降,打算利用趙國,因此,前去趙國求見趙國君主,並答應將上黨郡十七座城池歸於趙國。而趙國國君見不費一兵一卒能夠得到十七座城池,因此,同意上黨郡郡守的請求。對秦國來說,出動部隊打下的城池,轉手成為趙國的囊中之物,自是十分不滿,因此,下令對趙國出兵。

殺神白起,助秦開疆,屢立戰功,結局卻是被君賜死,自縊杜郵

2、趙括換廉頗,白起使計滅趙軍

公元前260年,秦國部隊對駐在長平的趙軍發起進攻,此時趙國帶兵的主將是廉頗,但是由於秦軍過於強大,廉頗帶兵節節敗退,最終退到了丹河東岸,建起壁壘,不再迎戰,趙軍的避不應戰,引得趙國君王的不滿,最終在臣子的建議下,向秦國請求議和,然而,這卻是秦國的計謀,藉此以拖延時間,並使趙國處於孤立狀態。秦趙議和最終失敗,而且,趙國君主因廉頗帶軍戰敗多次對廉頗失望,又中秦國反間計,因此將廉頗撤下,由趙括接替主將一職。而秦國暗中派白起做為主將,將王齕換下,並令軍中嚴守換將這一秘密。當趙括當上主將後就令趙軍主動進攻,結果,正落入白起設的陷阱中,趙軍主力被圍困,斷糧四十六天,多次突圍失敗,最終,趙括被亂箭射死,四十萬趙國士兵被坑殺,只留下240名士兵放回趙國,這一場戰役,最終結果秦國勝利。

殺神白起,助秦開疆,屢立戰功,結局卻是被君賜死,自縊杜郵

二、 遭君猜忌,命喪杜郵

白起帶兵三十餘年,攻下城池七十多座,是歷史上當之無愧的戰神,對秦國來說,可謂之真英雄,可以說沒有白起,就沒有秦昭襄王的天下,就沒有秦始皇統一的未來。白起稱得上是秦昭襄王的左膀右臂,是秦國開疆拓土的一把利劍,然而,就是這樣的人物,最後死的也是悽悽慘慘慼戚,都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盡走狗烹,奈何敵國尚未滅,白起這個良將就已亡。

殺神白起,助秦開疆,屢立戰功,結局卻是被君賜死,自縊杜郵

1、 言語有失,慘遭貶職

在長平之戰後,白起帶兵一路凱歌,馬上就要打到邯鄲城,趙國很快就會被滅,趙國土地馬上就能歸秦國所有,一切的一切是那麼順利。然而,就在這樣的狀況下,秦昭王一聲令下,鳴金收兵,與趙國議和。當然,其中也有范雎的手筆,范雎擔心白起功勞過高,因此,不斷的給秦王進言,而秦王久而久之自然會被影響,不過秦王給出的藉口是,秦國的士兵東征西戰多年,太辛苦了,如果這個時候將趙國滅了,怕其他國家聯合起來攻打秦國。理由到底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無論繼續攻打下去秦國到底會得到多少利益,君主下令也只能收兵歸國。事實證明,時間和機會都是難得的東西,攻打趙國的機會已經錯失,失去了也就不可能再重來。在長平之戰後半年,趙國不兌現承諾,拒絕給秦國六座城池,甚至和其他國家聯合攻打秦國,秦王看到這種情況,也派出部隊迎戰,不過,由於這時候白起身患疾病,因此迎戰的並不是白起,而是王陵,但是,這場對戰經歷了六個月,可是依舊沒能取得勝利,正好此時白起已經恢復健康。昭王打算讓其做主將,但是,白起並不同意,因為他認為秦國現在已經錯失了先機,現在是不可能贏的,而這幾句話他就被昭王降罪受罰。用生命打出來的功績,就因為一句話就被抹殺,何其無辜。

2、 昭王遷怒,賜劍自刎

本來昭王就已經生氣了。而在昭王聽到源源不斷的從邯鄲傳來秦軍戰敗的消息時,也就越發的遷怒於白起。因此君王讓他立刻起身奔往前線,但他並未立刻動身,而是找藉口拖延,這一樣一推就是三個月,之後,實在是沒有辦法了方才啟程趕路。在白起走到杜郵時,加上范雎的挑撥,本身對白起生氣的秦王開始商議,主觀認為白起不肯聽從王命,就派遣使者賜予白起寶劍命令他自刎。白起拿著劍,對天嘆息:"我對上天犯了什麼罪,如今竟是這樣結束生命",然後,又想起坑上趙軍幾十萬人,感覺十分愧疚。嘆息過後,拔劍自刎。死於秦昭襄王五十年十一月。為秦國征戰一生,終落得賜劍自刎的下場,何其可悲。

殺神白起,助秦開疆,屢立戰功,結局卻是被君賜死,自縊杜郵

結語

縱觀白起的一生可以說是戰功赫赫,從無敗仗。就這樣的將才,同歷史上很多將領一樣,到底是功高蓋主,遭到了秦昭王的猜忌,最終被賜死。一代戰神落得如此下場,真是可惜了這位軍事天才。

在軍事上,縱觀全局,仔細分析,小心謀劃,不打無準備的仗。有時候看似在鋌而走險,實際上也是胸有成竹,用兵神速,不逞匹夫之勇,有勇有謀,方在亂世打出名堂,成就這輝煌的戰績。白起據記載來看,極其簡單,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征戰中度過的,縱橫沙場從無敗績,近乎神話。

只可惜卻不得善終,做了君王猜忌的犧牲品,縱觀史書,大部分武將都是寄希望於疆場,渴望在戰場上顯示威風,最不喜歡在朝堂上弄權使計。原本武將就不如文官那樣能說會道,而且能時時刻刻觀察君王態度,對君王的心思知之甚少,況且,又常年在外征戰,如果文官進言,那麼他們用命拼來的功績很有可能就被一筆帶過。君主疑心,文官挑撥,所以,大多數武將沒有死於沙場,卻死於了自己忠心保衛的君主的猜忌。

所以,作為武將,既要在外征戰,還要內防小人,方能安安穩穩,小心翼翼的做到善始善終,真真是不容易啊。

參考書目:《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呂氏春秋》、《史記·卷五·秦本紀》、《戰國策》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