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些,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记不住这些文学常识了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位散文家的并称,包括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两人以及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六人。

他们八人之中,可能有的大家很熟悉,有的不太熟悉,甚至是第一次听说。

不过没关系,下面我们先认识一下前五位。

01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韩愈出生在官宦世家,但他却丝毫没有得到祖上的荫庇。3岁时,父亲病逝,由兄嫂来抚养。9岁时,长兄也撒手人寰,韩愈又随寡嫂南北颠簸,寄人篱下。

随着年龄的增长,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肯定是要求取功名。这一考不得了,八年时间,六次落榜,最终越考越穷,身无分文。

后来在好友的举荐下,做了一个小官。韩愈回想起那八年悲惨的经历,又联想到了当时的朝廷,他曾多次上书当朝宰相,却没等到任何音信,窥一斑而见全豹,又有多少像他一样的青年才俊就这样被埋没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韩愈挥笔写下这篇《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通过文字,为天下被埋没的学子宣泄出压抑在心中的愤懑。

后来,韩愈通过吏部筛选,被正式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个时候,他正式扛起了“文以载道”的大旗,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古文运动。

韩愈的代表作《师说》便是在这种情形下诞生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后来被人诬陷,多次被贬,经历了沉沉浮浮。

韩愈再也无法沉默,以一篇《进学解》抒发自己仕途坎坷的苦闷。

著名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直到今天,一辈又一辈的长者还在用其教导孩子。

韩愈晚年官越做越顺,也越做越大,最终病死长安,卒年57岁。

看完这些,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记不住这些文学常识了

02

说完了韩愈,下面我们说说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在他的作品里,最有名且被很多人倒背如流的就是《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简单的几个字,就能描绘出引人遐想的画面,这是一首孤独到极致的诗,写下了大唐最孤独的声音。诗中“绝、灭、孤、独”四个字,每一个字都透着一种孤单寂寞的意味,用词巧妙。

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戴着笠的老渔翁,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他钓的不是鱼,也不是雪,而是内心的孤寂,是人生的百味,是生活的无奈。

他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后因多次被贬,政治抱负不得伸展,在47岁时,病逝于柳州。

看完这些,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记不住这些文学常识了

03

说完了柳宗元,下面我们说一说“三苏”才华最为显著的苏轼。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是宋代最著名的作家,诗、词、文皆独步一时,尤以词贡献最大,他突破了词为“艳科”旧模式,始创了豪放派。

他的代表作《水调歌头》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作品。尤其是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被作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这首词也被改编为歌曲,由王菲演唱,最为经典。

在外游玩时,看到西湖美景,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尤其是后二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被认为是对西湖最恰当的评语。

为朋友送行时,写下了《临江仙·送钱穆父》,不是痛哭流涕,而是乐观豁达,其中“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句更是展望未来,把人生比作旅行,颇有浪漫主义色彩。

多次被贬后,他写下了《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最后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让我们知道真正的安顿,是内心安定,随遇而安,如此,处处皆是故乡。

苏轼的一生写过了无数的经典名篇,很多都朗朗上口,深受大众的喜爱。在64岁那年,病逝于常州。

看完这些,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记不住这些文学常识了

04

苏轼讲完了,我们再来看看他的父亲与弟弟。

苏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是苏轼的父亲。多次考试均落榜之后,决定潜心看书,做一个有价值的学者。同时做一个好父亲,悉心教导两个儿子。他的这两个决定后来证明都是最明智之举。

他的很多经典作品都是这个阶段写的,儿子苏轼和苏辙,其才气和作品也被后人铭记与流传。

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是苏轼的弟弟。苏辙的代表作品也是以散文为主,代表作是《上枢密韩太尉书》,开头一句“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在论述“气可以养而致”的时候,特别强调了生活体验对一个作家的重要作用,这个观点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

苏辙除了成就自己,更大的功绩在于成就了哥哥苏轼,他为哥哥承担了太多世俗生活中的琐碎与不堪,所以苏轼才能自由写作,留下了很多经典作品。

看完这些,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记不住这些文学常识了

这就是唐宋八大家中“韩柳”和“三苏”的故事,他们在绽放自己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诗作和高尚的情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