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工藝美術師陳喜偉:因材施藝,寫實人物木雕原來這麼有意境


專訪工藝美術師陳喜偉:因材施藝,寫實人物木雕原來這麼有意境

陳喜偉在雕刻創作中

因材施藝,也稱為“巧雕”,講究“七分天成,三分雕刻”,跟中國繪畫中的應物象形異曲同工,根據木材天然的形狀和紋理方向,結合創作者生活中的經驗不斷地推敲,賦予這塊材料以特有的形象,再巧妙雕鑿後便使其形象展現出來。來自福建仙遊的工藝美術師陳喜偉就十分擅長這門“巧雕”技法,已形成自己鮮明的藝術風格。在創作構思過程中,陳喜偉擅於從中國傳統歷史文化中提煉適合的創作靈感,從生活中挖掘美的表現形式來營造意境。

專訪工藝美術師陳喜偉:因材施藝,寫實人物木雕原來這麼有意境

《達摩千里傳經》小葉紫檀

1979年陳喜偉出生於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大濟鎮,1994年開始跟隨仙遊民間藝人學習仙遊洋塘雕花技藝,繼承了仙遊洋塘雕花的精湛技藝後,遊藝各地,博採眾長,吸取各家精粹技藝,不斷進取,擅長雕刻壽星、達摩、觀音、彌勒佛等傳統人物題材,創作風格獨特。2002年陳喜偉創辦了仙遊縣大濟阿偉根雕廠,2010年又創辦了仙遊縣大濟木思緣工藝品店,採用前店後廠的經營方式,創作的木雕、根雕作品在市場上受到眾多木雕收藏家的好評。2015年6月,陳喜偉設計創作的根雕作品《萬壽無疆》榮獲2015年中國工藝美術“華藝杯”優秀作品評比金獎。

專訪工藝美術師陳喜偉:因材施藝,寫實人物木雕原來這麼有意境

《長壽如意》小葉紫檀

沒有文化積澱成不了傳世的“大工匠”。多年來,陳喜偉還特別注重創意文化理論的探索和學習,堅持撰寫創作手記,參加專業繼續教育培訓,提升綜合素質和藝術修養。2018年5月撰寫論文《“漁樵耕讀”題材在中國木雕藝術創作中的應用探析》發表在《明日風尚》雜誌,該論文還被中國期刊網數據庫(CNKI)中國知網全文收錄。2018年6月,論文《現代木雕藝術中生動傳神之美的塑造探析》再次在《明日風尚》雜誌發表。2018年8月,作品《歲月》、《空禪》、《達摩東渡》、《笑口常開》、《達摩千里傳經》、《長壽如意》六幅在《藝術品鑑》雜誌發表。因業績突出,2018年12月經莆田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評審考核,陳喜偉被批准確認為中級工藝美術師職稱。

專訪工藝美術師陳喜偉:因材施藝,寫實人物木雕原來這麼有意境

對於仙遊木雕的歷史文化,陳喜偉熟稔於心,娓娓道來。仙遊木雕又稱為“洋塘雕花”,歷史悠久,品類繁多,技法多變,以寫實人物雕刻為主,且非常講究因材施藝,營造意境。在數千年的傳承和發展中,仙遊木雕通過與其它地區的木雕藝術相互交流學習,既有共同的地方,又逐漸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藝術特點。

專訪工藝美術師陳喜偉:因材施藝,寫實人物木雕原來這麼有意境

《壽星》崖柏

在陳喜偉看來,“巧雕”是一種適形的造型,其中因材施藝,追求自然的樂趣無窮,但要求滿足某種限制和制約的條件,這種受約束的因素,有時候反而會決定形成其化朽木為神奇的藝術特點。如陳喜偉設計創作的作品《壽星》,能順其自然地依據材料本身特有的天然形狀,很好地體現以量形取材,因材施藝的方法,帶給人很強的立體感和空間想象。

專訪工藝美術師陳喜偉:因材施藝,寫實人物木雕原來這麼有意境

《空禪》海南黃花梨

一般來說,事物都可以看做是線的複雜組合,線條不但可以表現物體的形態輪廓和內部結構,還可以突出變現木材的肌理美,還能用數筆之間對形體和明暗進行高度概括。陳喜偉說,對於一些外形特徵明顯的材料來說,不僅可以直接激發創作者的想象和靈感,而且間接影響作品的藝術效,例如有些木料的“殘片碎塊”或者不規則形狀,往往可以讓創作者聯想起某種獨特形象的存在。所以,很多雕刻藝人們會把一些“奇形怪狀”的木頭蒐集起來,一直襬放在自己工作案頭的顯眼位置,並且時常琢磨和推敲,一旦考慮周全,就會拿起刻刀一鼓作氣完成作品。

專訪工藝美術師陳喜偉:因材施藝,寫實人物木雕原來這麼有意境

《達摩東渡》越南黃花梨

在陳喜偉看來,任何一種藝術形式,只有融入了情感,才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仙遊木雕藝術連同中國繪畫一樣,其藝術表現形式除了通過以再現客觀的形象外,還要通過作品自身的內涵氣韻來抒發情感,並使這種性情思想到達一種特定的藝術境界,也就是“意境”。這是木雕創作方法中最難的一種,也是木雕創作的最高境界。

專訪工藝美術師陳喜偉:因材施藝,寫實人物木雕原來這麼有意境

因此,陳喜偉在創造某個形象時,不侷限外在的傳移摹寫,而是要在對自然的觀察和把握的基礎上,用藝術手法概括出某種內在生機。用空間包圍互動,用作品的整體形象來傾訴,用作品的材質肌理、色彩和線的韻律給欣賞者以情緒的感染,以表達對於生活、人生的詩意追尋,用雕刻作品的有限空間,渲染出無限的意趣。

專訪工藝美術師陳喜偉:因材施藝,寫實人物木雕原來這麼有意境

陳喜偉認為,仙遊傳統木雕、根雕長期受到仙遊國畫的影響,尊重材料的物性,並將材料的物質和塑造的形象提升到心靈的層次,既不執於心,也不偏於物,而是物我交融,象與意合,具有“行神合一”的傾向。陳喜偉會更注意對人物神韻的表達,把“意境”或“神韻”當做是最高的藝術準則,在立意和構思上突出“應物象形”,因材施藝。

專訪工藝美術師陳喜偉:因材施藝,寫實人物木雕原來這麼有意境

仙遊木雕無論是在題材內容,還是它的創作方法都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蘊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陳喜偉的木雕作品,體現生生不息的生命節奏,讓我們沉浸在審美的感動之中,讓我們得以窺見盡善盡美的生命境界。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我們應該努力創作出更多獨具藝術魅力的木雕、根雕工藝品,以宣揚和傳承中華民族的思想和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