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魅力

讀書的魅力

現代人已很少能靜的下心來讀書了,讀書無用的思想,浮躁的社會氛圍,巨大的生活壓力,以及各種娛樂活動的侵蝕,讓讀書已經變成了一種稀有活動。知識,雖不唯書而已,但對於我,書卻是獲取知識的最重要來源。

有人說:讀書足以娛情,足以博採,足以長才;讀書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為書中有廣闊的世界,書中有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都是新的,永遠充滿魅力!

長久的讀書可以使人養成恭敬的習慣,知道這個世界上可以為師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會沿襲洗耳傾聽的姿態。而傾聽,是讓人神采倍添的絕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視,而每一個生命也都不應被忽視。你重視了他人,魅力就降臨在你雙眸。讀書的時候,常常會會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與穿透,讓我們在驚歎的同時拈頁展顏。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裝點,微笑可以傳達比所有的語言更豐富的善意與溫暖。有人覺得微笑很困難,以為是一個如何掌控面容的技術性問題,其實不然。不會笑的人,我總疑心是因為書讀得不夠廣博和投入。

書是一座快樂的富礦,儲存了大量的濃縮的歡愉因子,當你靜夜撫卷的時候,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騰,迷住了你的雙眼,你眉飛色舞,中了蠱似地笑了起來,獨享其樂。也許有人說,我讀書的時候,時有哭泣呢!哭,其實也是一種廣義的微笑,因為靈魂在這一個瞬間舒展,盡情宣洩。你想美好嗎?你就讀書吧。不需要花費很多的金錢,但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堅持下去,持之以恆,優美就像五月的花環,某一天飄然而至,簇擁你頸間。

 書是無言的老師,它教會我許多人生哲理,教懂了我許多人生真諦。把書作為生活的常態,是生命最美好的習慣。如果手頭、桌頭、床頭,總有悅心的書陪伴,是一生的幸事。書在左右,或信手閒翻,或傾心細讀,或一笑看過,或反覆品賞,芬芳盈口,滿口餘香。

從春花讀到秋月,從夜雪初雯讀到朝輝甫上,在春秋默然交替裡,在歲月寂然運行中。心靈因書,時而大慟,時而微喜,時而寒霜徹骨,時而微風拂面......一波三折,百轉千回,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嘆人世蒼涼,都不失人生之快事。

書中是另一個世界,可以在浩瀚的《四庫全書》海洋裡激浪揚帆;也可以在亙古的《史記》幽林中閒逸漫步;從《十誡詩》中能看到倉央嘉措那純真愛情的傳奇;從《蘭亭集序》裡依稀聞到王羲之那流芳百世的墨香……

讀書,是智慧的行為,而這種行為本身,卻可以引領一個人走向更大的智慧。一個人在自我精神世界裡,能夠始終恬淡愉悅,一定是一本本的書,為他的心靈,打開了明燈,保持時時清醒,步步睿智,最終走出完美人生。

常讀書的人,錦心繡口,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受書的薰陶浸染。所謂“是真名士自風流”,其實就是指書的靈透、書的雅緻、書的睿智,穿透歲月的塵煙,浸潤到讀書人的心底裡,由內及外,付著於舉手投足做人處世之中,從而形成一種翩然風度,一種迷離氣質,超凡脫俗,卓爾不群。讀書的人不會孤獨。這個世界上,尋求熱鬧的人常常會覺得孤單,精神貧乏的人常常會覺得孤獨。

曾經有人問我,為什麼要讀書。我回答他,往高深了說,“讀書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往通俗了說,便是當你面對美景的時候,不是隻有“哇塞,真美”的感嘆,而是脫口而出的“落霞與孤鶩起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當你描述秋天的時候,不是隻有“秋高氣爽”,而是“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衰草悽迷”,當你表達事物發展的時候,不是隻是“變化、進步”,而是“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愛讀書,是一種生活的狀態。讀書可以培養人儒雅的氣度。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書博採百家之靈氣,薈萃文化之精髓,古今中外,萬千氣象,雲集其中。這些書,足以陶冶人的情操,歷練人的性情,厚實人的底蘊,純粹人的精神,完美人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