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從認知事物的基本方法,分類法開始!第2輯

數據分析,從認知事物的基本方法,分類法開始!第2輯

什麼是分類?為什麼要分類?

分類的方法是什麼?

解構事物的三要素——要素、屬性和行為

維度分類法

屬性分類法

流程分類法

層級分類法

分類中的權重設定問題

5.2 解構事物的三要素——要素、屬性和行為

解構是與結構相對而言的。把事物拆解開叫作“解構”,將事物按照一定的配比關係組合在一起叫作“結構”。這是從字面上來理解這兩個詞。任何事物都是由不同的結構組成的,事物既然存在結構,我們就可以對其進行解構,但並非所有的結構都可以解構,就像有些工程是不可逆的,解構也有一定的限制條件,解構的方法在大多數情況下也不會是唯一的。

我們要解構一家公司,可以從供給側資源要素的角度來進行,一家公司基本由四大類資源要素構成:人(員工)、財(資金)、物(土地、房產、設備、辦公設施以及其他各種固定資產)和信息(技術、管理方法、流程、制度、體系、系統、數據、關係資源、品牌資產、創新、新奇的想法等)。還可以從領導力、市場力、產品力、文化力、管理力、技術力等管理的視角來解構公司。

所以,在解構事物的時候需要有解構的方法或維度,而這個方法或維度要與解構分析的目的一致,要考慮到解構分析的應用場景。

一般來說,基本的解構方法包括:要素、屬性和行為。一家企業、一個組織、一個人、一個產品、一個活動、一臺設備、一個訂單等都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解構。

1.要素

要素即構成事物的組成部分。一件事由人和事兩個要素組成;一支筆由各個零部件組成;一個訂單由產品、數量、定價、交期、品質說明、付款方式等部分組成。這些都是事物的構成要素。

2.屬性

屬性是事物自身的特徵或者特性,也包括各種要素的特徵或者特性,這些特徵或者特徵包括顏色、硬度、強度、導電性、隔熱性、靈活性、可燃性、阻燃性等。

3.行為

因為事物的構成要素和其所具有的屬性,所以事物會具有行為上的特徵。人們有了雙腳,就有了走路、跑步等行為特徵,人們有了雙手就有了手工勞動的行為特徵……事物的行為都是由事物本身或者其所擁有的要素的屬性所決定的。

事物可以包含事物,當某個事物具備了某些要素、屬性和行為特徵之後,其包含的事物也將具有這些特徵。SUV是汽車中的一種,所以SUV也具備汽車的某些典型特徵,例如其在構成要素上有輪子、方向盤、發動機;在屬性上有燃油、驅動、油耗等屬性特徵。

要素、屬性和行為的解構方法是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在日常工作中並不見得要嚴格按照這種方法來解構事物,特別是非專業的數據分析人員,直接根據自己對事物的理解來解構需要分析的主體即可。如果是專業的數據分析人員,在對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各種數據構建數學模型時,這個方法就變得非常重要了,它能夠大幅度拓寬我們解構分析主體的思路。

我們可以用這個方法來練習解構企業的數據地圖。構建企業的數據地圖是數據分析師的主要工作,只有不斷完善數據地圖才能更好地規劃、統籌和管理公司的數據資產。構建數據地圖思維為數據分析師提供了一個網狀的數據管理思路。

例如從流程的角度來解構企業的構成要素。

第一層解構為投入→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產出。

如果從屬性的角度理解投入,則投入具有“資源屬性”,即需要有利用價值;而產出的屬性必須是對客戶有價值,所以具備“價值屬性”。從投入價值到產出價值,這個變化就是行為特徵,在這個行為的過程中,產出價值要大於投入價值,這樣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才能創造溢價,才能讓企業的存在變得有意義。

第二層解構是對這三個具有先後邏輯關係的流程要素再次解構。

投入的要素有人、財、物;產出的要素有產品、服務、品牌(客戶關係)。第二層的解構可以表示成下圖。

數據分析,從認知事物的基本方法,分類法開始!第2輯


每一個要素都有其屬性,也都有相對應的行為特徵。人——可再生資源,勞作一天後,吃飯、休息就可以恢復,而且該資源不僅具有再生性,還具有成長性,消耗越多,知識和經驗的積累越多,資源價值也會增加;財——代表著資金,有高流動屬性、投資屬性、時間價值屬性、所有權屬性等;物——包括動產和不動產,有所有權屬性、使用權屬性、消耗屬性、分攤屬性、折舊屬性、空間屬性等,這些都是需要用數據去描述的。限於篇幅,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對於第三層的解構,例如解構“人”這個生產投入要素,可以按照其組成分成員工(可進一步解構為管理者、生產者、服務者等)、客戶、供應商、股東、利益相關者(可進一步解構為政府、社區、競爭對手、行業協會等)等。員工有員工的屬性,客戶有客戶的屬性,可以深入去描述。員工基本信息表最全面地描述員工屬性。對客戶屬性的描述要看公司的經營模式,如果是B2B經營模式,則客戶的相關屬性內容就會有很多數據;如果是B2C經營模式,沒有會員體系,與超市或者大賣場一樣,客戶買了東西就走了,則客戶的相關屬性數據就是缺失的,所以在相同的模式下,誰更加用心採集數據,誰就有更多的客戶屬性數據,誰就能夠更加清楚自己的客戶是誰。

5.3 維度分類法

分類維度的選擇非常重要。一般情況下,建議採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維度對事物進行分類時,這些維度相互之間是不相關的,即在數學模型上就是“垂直”的關係,相關係數接近零,嚴格控制在(-0.3,0.3)範圍內。

為了確保分類的維度不相關,可以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算維度之間數據的相關性,如果相關性高,則需要對維度進行因子化拆分,這時會用到因子分析方面的知識,可以使用統計學上的主成分分析法來計算因子。

當然,在某些商業情景下並不需要這麼嚴謹的計算,我們在進行三維度分析時,常常採用RFM模型,這個模型因為數據比較容易採集所以應用比較廣泛。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絕大多數企業的RFM模型中的基礎數據都會存在F值與M值相關。這按照常理來推斷也是成立的,即當客戶的購買頻率高時,平均每次購買的量就會少一些,也就是M值相對會小一些,所以F值與M值在一定程度上應該存在負相關性。但在實際構築這個模型進行分析時,我們並未考慮兩者的相關關係,而是根據這個模型直接得出實際應用結論,然後在使用過程中不斷調優。

換句話說就是理論和方法可以是嚴謹的,但商業應用更重要,只要是能用就是好方法。在商業環境下,很多方法不見得是完美的,但卻非常實用。本章中所講的各種分類法,其實也不能看作是嚴謹的學術研究意義上的分類法,所有的分類法都可以歸為維度分類法,無論從哪個角度進行分類,都可以把這些角度叫作維度,包括屬性的角度、流程的角度、要素的角度、層次的角度等。之所以要列舉這麼多的方法,更多的是從實用的角度出發,為讀者在分析數據的時候提供一種思路或者探尋數據分析角度的路徑。

事物本身是複雜的,所以我們在掌握了各種認知事物的方法時容易進入一個誤區:看任何事情或者事物都是如此複雜,唯恐只看單一的維度或者少數幾個指標無法認知事物的全貌。所以,有些人試圖做出更加複雜的圖形或者用更加複雜的算法來對事物進行分類。其實我們需要從繁雜的世界走出來,將事物分類得越簡單越好。因為只有簡單才是實用的。

如果你發明了一個錘子,使用它能夠戰勝所有的對手,但是啟動這個錘子需要10道工序,在擊打之前需要掄上10圈[1],這在電影中是行得通的,但在現實生活中肯定是行不通的,因為你還沒有掄到第3圈,就已經被打倒了——你的競爭對手不會像電影中一樣看著你掄10圈。

以下所有的分類方法都可以算是維度分類法,但此處的維度分類法更加強調平行的維度標準。屬性分類法更強調從事物自身的屬性出發;流程分類法更加強調時間的先後或者有著必然的先後工序的變量;層次分類法更加強調父子關係或者層級關係。

5.4 屬性分類法

屬性分類法就是從事物的屬性出發進行分類的方法。事物的屬性可以有很多種,包括顏色、硬度、溫度、高度、強度、密度、導熱性、導電性等,每個事物的屬性都會有些許的差異,而我們利用事物的時候肯定會利用事物的關鍵屬性,我們按照屬性對事物進行分類時,要關注事物的關鍵屬性。

什麼是關鍵屬性呢?例如一支畫筆的關鍵屬性在於畫畫功能,而不在於能否成為防身武器,雖然有的人可以用其作為防身武器。我們必須要明確一個事物的屬性是什麼,關鍵屬性是什麼,從關鍵屬性的角度對事物進行分類我們就能夠更好地瞭解事物。

例如我們只能從銷售技巧、溝通技巧對公司產品或者業務的熟悉程度來考核一個銷售人員,而不能考核其財務記賬的能力,更不能考核其產品研發或者寫軟件代碼的能力。

之所以要把基於屬性的分類單獨羅列出來介紹就是要強調一個問題:我們對每個事物的屬性期望是不同的。我們對銷售人員的期望是其銷售能力,對財務人員的期望是其財務專業能力,對程序員的期望是其寫代碼的能力,對司機的期望是其安全有效駕駛的能力。每個事物的屬性都不同,不能因為次要屬性而影響對關鍵屬性的判斷。很多公司在評價員工績效時會經常加入一些與實際業績產出無關的屬性,導致考核目標和業績目標出現了偏差。有的國有企業會考核一個人才的政治覺悟與宗教信仰,這是因為國有企業有其特殊性,但是如果民營企業也跟著學習,就需要看這些考核能否實現企業的管理目標了。

屬性分類法本質上是指從事物的屬性角度對事物進行分類的方法。這些屬性之間是並列的關係,並且這些屬性之間並不存在強相關性。屬性分類法一個典型的應用就是產品競爭力評價模型,這個模型來自於IBM對其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評價模型$APPEALS,也叫作八爪魚模型。該模型從八個相互獨立的側面來評價一個產品的競爭性,並通過對比競爭對手或者其他公司的產品來評價本公司的產品,從而讓公司內部人員清楚本公司產品的優缺點,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銷售或者營銷策略,如下圖所示。

數據分析,從認知事物的基本方法,分類法開始!第2輯

我們在將自己的產品和競爭對手的產品進行對比評價時,可以採用類似八爪魚的模型,從而改進我們的產品,讓喜歡我們產品的客戶購買我們的產品,讓喜歡競爭對手產品的客戶購買競爭對手的產品,這個時候客戶的滿意度才是最高的。如果把產品推銷給不適合的客戶,則很有可能被客戶退貨或者遭受客戶的投訴,從而會影響我們的聲譽。

我們在被客戶選擇的過程中,也需要選擇客戶。為了賣出產品,銷售人員會將產品或者服務賣給那些不是我們目標客戶的客戶,這時客戶在使用我們的產品之後就會不滿意,就會投訴我們,從而讓公司的信譽遭受損失。在互聯網媒體非常發達的時代,客戶的一個投訴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很可能讓整個公司投入人力應付各種來自外界的投訴、政府的檢查,甚至第三方相關機構的檢查,從而嚴重影響整個公司的發展和穩健經營。所以,必須要慎重地看待每一個維度,每一個角度,每一個變量,確保我們能夠在絕大多數客戶那裡收穫好評。


全文摘自《企業經營數據分析-思路、方法、應用與工具》趙興峰著


版權說明:版權所有歸明悅數據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或請註明內容出處(《企業經營數據分析》趙興峰著),非常感謝!【往期內容已在(明悅數據)公眾號同步發佈】


下期內容更實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