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南京:2020美本申請總結,申請難度又又又加大?

隨著RD學校放榜,2019-20美本申請也漸漸落下了帷幕。回顧過去的這個申請季,前有香港社會事件影響,後有新冠肺炎肆虐,對於中國學生來說,RD申請階段刷新了申請難度,在如此重壓和重圍之下的申請季,有許多方面值得總結。

本文將結合大量的申請實踐,從2019-20美本申請特點、給未來申請者的建議和文書建議三個方面著手,詳細回顧和展望,希望籍此能給未來的申請者以啟發。


天道南京:2020美本申請總結,申請難度又又又加大?


2019-20美本申請特點


No.1

標化分數競爭慘烈,沒有高分難以突破


通過觀察今年申請者的標化情況,我們發現,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是,2019-20美本申請季SAT1500以上的人非常之多。雖然一般而言,託福110、SAT1500的分數已經過了所有大學的基礎門檻,美國的大學也總是對外宣稱他們並不劃分數線,對標化成績沒有一個cut-off的分數預設,但一方面今年過這個門檻的學生人數遠遠超過美國頂尖大學可以錄取的名額,另一方面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往年RD階段對國內高中的面試流程全部取消,因此SAT低於1500,託福不到110的學生,總體上獲得Top 20甚至Top 30高校錄取的難度極大增高。


對於部分3月底RD放榜的學校,以賓夕法尼亞大學為例,其往年校友面試的郵件會說希望能在2月底之前完成面試流程,意味著部分美國高校的招生錄取委員在3月份才會陸續開會審理並做出錄取決定。而美國的疫情是2020年3月初開始爆發,美國總統特朗普13日宣佈,鑑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美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在規定的放榜時間無形的壓力下,招生錄取委員會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錄取決定,出色的標化成績就成為了硬性指標。值得注意的是,從二月份開始,部分境外媒體喜歡用帶有地域歧視的“武漢肺炎”來指代新冠狀病毒,無形中導致了在RD申請,尤其是最終審理過程中,無可避免地產生不利影響。


No.2

頂尖名校的招生委員會並沒有特別青睞國內著名的國際高中學校


每年都有傳言說,藤校偏愛個別學校的學生,從今年RD錄取結果可以看出來,美國頂尖大學並沒有單獨偏愛國內個別學校的學生。

哈佛大學RD錄取有來自北京中學的,斯坦福大學RD錄取有來自深圳高級中學的,由此可以看出,國外大學也在逐漸重視增加生源的多樣化,錄取更多不同背景的學生。當然,如果你在名校的班級裡排名靠前,勝算還是很大的,但倘若排名不理想,或者學習能力處於班級中游或中下游且標化也難以有突破,選擇一般的高中就讀反而機會更多。


No.3

部分熱門學校招生政策發生變化


高分學生傳統的EA學校錄取政策發生變化。過去幾年,很多高分的學生在早申請時,會選擇排名靠前的院校,比如弗吉尼亞大學、波士頓學院和密歇根大學安娜堡校區進行EA申請。但在2020申請年,為了不再被高分學生當“備胎”,波士頓學院,增大yield rate(學校發出的offer數量以及實際新生報到的比率),取消了以往的EA申請政策,改為ED1和ED2申請;弗吉尼亞大學雖然保留了EA申請政策,但同時增加了ED申請。


這樣的變化,導致在早申請階段,學生可選擇的EA學校變得更加有限,造成了EA申請的扎堆和雷同,最後不管分高分低分很多人都選擇了大眾情人校伊利諾伊大學香檳校區(UIUC)和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Wisconsin-Madison)這類學校作為EA學校。密歇根大學安娜堡由於EA申請數量很大,在12月發放EA結果時大量採取了defer的策略,並且要求被deferred的學生補充提交附加文書,當然這也是學校過濾生源的一個重要方式。

總體來看,由於傳統的EA學校錄取政策的變化,使得高分學生的選校下探,也擠壓了中等層次學生的錄取空間。


No.4

專業/學術興趣申請集中


總有一些學生/家長認為女性研究、甚至歷史等屬於冷門的學術興趣,可以走捷徑,事實上這些專業也有大量學生申請。長期申請實踐表明,美國本科沒有特別好申請的專業,申請時候要慎重考慮自己的學術背景與申請的專業方向,在學習能力、好奇心、求知慾和研究欲等等方面是否匹配。

根據目前收集的信息,商科、計算機、數學、生物(生化)、心理學(女生),是中國學生競爭最激烈的五個申請方向。以伊利諾伊大學香檳校區(UIUC)為例,學校的綜合排名雖然沒有達到TOP30,但是其工學院的CS本科錄取一如既往的高冷,今年拒絕了一堆SAT分數1500+的申請者,整體錄取難度媲美TOP20。

美國大部分學校都有不定專業(undecided)這個設置,對於超大公立學府,加州大學(UC)申請尤為有利。通過選擇不定專業提高申請成功率這一點,相比選擇熱門專業,確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這裡也要格外注意,如果日後想轉的專業是商科專業或工程專業,除了要提前登陸學校的官網,瞭解申請所選專業的課程設置以及學校的先修課程要求之外,也最好提前向先輩的師哥師姐們取經,瞭解具體學校具體專業轉入的困難程度,如果GPA要求太高(比如:NYU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或者對國際學生轉進人數限制過於苛刻(比如:UCB College of Engineering),那麼日後成功轉專業的可能性就會很小。


No.5

Waitlist情況增多


很多美國學府已逐漸意識到,USNEWS的排名是申請者尤其是中國的國際申請者在選校時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學生的入學率和錄取學生的分數是會影響USNEWS排名的,入學率越高、錄取學生分數越高是越有利於排名的提升。

可預見的是,RD會大批量的發Waitlist是個趨勢,這也是大家可以努力的方向,即便被放在等待名單,也不要輕言放棄。因為,即使學校覺得你很優秀,你仍然很可能會被放進了等待名單。學校發的offer更少,而入讀的學生數量基本不變,就能確保較高的學生入學率。

對於今年由於美國疫情的持續爆發而造成的國際學生入學率的不確定性,我個人對於今年候補名單的轉正率還是持樂觀態度,預估的轉正率絕對要高於往年。


No.6

加州大學(UC)申請系統改革


時隔十幾年之後,UC體系終於更新了申請系統。除了申請系統的交互界面變得更加美觀實用之外,最重大的改變莫過於修改了填寫活動和獎項的部分。原先每一類活動最多隻能填寫5個,獎項最多也只能填寫5個,而更新之後,活動和獎項不再單獨分類,總數變為20個,具體怎麼填寫,則由申請者自行決定。

這樣的改變給申請者賦予了更加靈活的操作空間。一方面,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彙報自己的獎項和活動,另一方面,總數變為20對申請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平時只是一心只讀聖賢書,很少參與課外活動和比賽的話,那麼填寫時就會捉襟見肘。

以TOP50為例,今年UC的錄取難度:UCB > UCLA > UCSD > UCSB > UCI > UCD


No.7

更多學校加入Common Application(CA)申請系統


今年有更多學校接受通過CA系統申請,一些傳統的公立大學,比如愛荷華大學和密歇根州立大學,也加入了CA系統豪華午餐。許多成績中等的學生在申請時,因為系統的便利性,也就順帶把這些學校給申請了。CA系統裡的學校越來越多,好處就是申請變得更加便利了,反之就是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


No.8

Duolingo測試成績受到更多大學認可


Duolingo(多鄰國)測試,作為一項語言能力測試,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美國學校的承認,許多學校已經將其放在與託福雅思等傳統語言考試同等地位。比如哥倫比亞大學明確了多鄰國測試成績達到120分(滿分160)就可以滿足錄取要求,無需再提交額外的託福成績。芝加哥大學今年也同樣在官網明確了接受多鄰國測試成績。紐約大學2020年秋季轉學申請及2021年的秋季新生申請,也可以使用多鄰國測試成績進行申請。此外,加州大學體系學校,比如UCLA鼓勵學生提交多鄰國測試成績作為語言能力的補充。


給未來申請者的建議


No.1

GPA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GPA的重要性相信很多美高的學生是十分清楚的,但是很多國內的學生,包括國內國際學校的學生,卻往往忽略其重要性。覆盤過去一年的申請經驗再次表明,GPA非常非常重要!普高的GPA有些學校屬於灰色領域,這裡就不做展開了。國內國際學校的GPA(IB、 AP和A-Level),請記住,從九年級到十二年級每一學期的成績,記住是每一學期的成績(不單單是五月那次AP的分數,也不單是IB最後那個分)都非常重要!你每一學期的每一個科目的成績都會遞交給申請的大學,在招生官看來,你這幾年每一學期每一個科目的成績,選課的難度,課程表現,要比託福、SAT更能夠代表你的學習能力。所以,請大家務必重視自己的GPA,不可大意,若成績不理想,唯一能彌補的方式就是之後好好學,讓下學期比這學期好,呈上升趨勢。

關於和GPA息息相關的高中選課,可預測的是,偏理工類的院校更看重學生的數學和自然科學的功底。申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大部分學生在入學前就已經學習了微積分課程。但如果學生所在的高中沒有提供此類課程,這個時候可以通過相關的高級別的競賽獲獎來彌補。類似的情況有倫斯勒理工學院(RPI),他們強烈建議申請人在高中學習物理、化學和微積分。

下面是我個人建議,比較完善的四年選課計劃的例子:


  • 英語:4年
  • 社會研究/歷史:3或4年
  • 數學:4年(含微積分、統計類課程)
  • 自熱科學:至少3年(2年或以上的實驗科學)
  • 外語:如學校有相應的課程配置,學習至少一門第二外語,比如拉丁語,日語、法語或西班牙語,學制最好一年


No.2

SAT考試的不確定性增大,儘早考出成績


2018年的8月北美SAT考試,由於考試使用的是之前的舊題,讓當時的許多考生嚐到了甜頭。2019年的8月,很多學生再次把希望寄託在這次考試上,結果卻大失所望。2019年10月香港SAT,因為受社會事件影響,差點取消,在焦急等待幾個小時後獲准舉行,但是出分的過程又歷經坎坷,有些考生甚至到11月初才收到分數,直接影響了ED選校和送分。所以,提前做好考試規劃,提早開始備考,提早考出成績,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No.3

合理選擇綜合性大學和文理學院,拓展選校空間


過去的一季,綜合性大學尤其是申請人數眾多的公立大學,依然非常火爆,因此在初步篩選申請者過程中,GPA和標化成績就成了重要的參考指標,有些學校採取了計算機審核的方式進行初篩,所以很多學生在標化不高的情況下,在第一輪就敗下陣來。


相對於綜合性大學,文理學院會把更多的比例放在學生的活動、特長、文書、面試等因素上。比如今年有個游泳特長的學生申請某文理學院,直接收到了學校游泳隊教練的郵件,這個在大U發生的幾率是比較低的。文理學院因為申請的學生相對較少,學校有這個精力來安排面試,很多文理學院可以直接預約學校的招生官的面試,當然,大部分學校也可以接受第三方的面試,比如Initialview。


選校的時候,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合理選擇,可以增大致勝機會。需要提醒的是,考慮申請文理學院的學生,也需要儘早準備面試。


No.4

ED匹配度很重要


結合上面提到的兩點可以看出,ED的選擇很關鍵,不能盲目衝刺。大家都知道ED要選夢校,有些人想衝一下目標高點的學校,但盲目的衝刺也可能會讓自己喪失一個關鍵的機會。比如,一個按照匹配條件能ED申請到紐約大學的學生,出於衝刺名校的想法,選擇申請埃默裡大學,那還算合理,但如果把ED這個名額直接用來衝前20的熱門名校,甚至藤校,那可以說就要面對很大的挑戰了,ED被拒就會落到RD更大的不確定性當中。


在RD的輪次offer越來越少的情況下,ED就顯得越發重要。有些學生會想著ED一定要選個踩高蹺才能夠得著的學校,但是作為國內高中就讀的學生,如果你的標化都沒有在學校錄取學生分數段的前50%,即使是申請ED,錄取幾率也是比較低的。ED會有奇蹟,但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有這個幸運。踏踏實實的選一個分數匹配又很適合自己的學校ED,不失為一種良策。


No.5

課外活動的規劃非常重要


我歸納了一般美國大學招生委員會評估申請者課外活動時強調的因素,供大家review:


  • 學生花費多少時間在同一活動中?TA為活動帶來的貢獻,班級,校內,校外有多麼顯著?是否看重參加活動的深度多過廣度?例如,小明每週參加象棋俱樂部會議的例會和活動;小強則在附近的初中組織了象棋俱樂部和錦標賽,同時說服了贊助商捐贈比賽獎品/獎金。
  • “領導力證據”是在招生委員會討論中經常出現的一個詞彙,它能夠使一個在待定名單中的申請者成功轉正錄取。比如,參加地理俱樂部和創辦地理俱樂部,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越頂級的大學,越注重檢驗申請者的領導力。除了學生會主席,某某俱樂部主席和某某期刊創始人的身份也會給一些大學留下深刻的印象。
  • 校內外的相關活動(俱樂部,小組,合唱隊等)和校外活動(志願者,夏令營,教堂組織,社區劇場等)的平衡能開拓學生的眼界,但要切記,活動規劃的全面發展,要因人而異,並不一定適合所以申請者,適當體現一定程度的平衡發展就可以了。比如,參加了校網球隊的學生,同時也參加科學俱樂部和戲劇俱樂部,會比只聚焦參加體育類課外活動的學生顯得更加突出。
  • 志願者活動,也是一個活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需要我們注意的是,志願者活動不宜走高大上路線,關鍵在於要真正參與進去,長期堅持不懈的參與。另外,也不要走國際化路線,比如去印度尼西亞,不丹,或馬爾代夫去支教,會留下一個奇怪的疑問,你們國內就不需要支援了嗎?或者國內部分偏遠地區,比如西藏和貴州山區支教,不要走秀,重要的是體現志願者精神。(注:志願者精神:是一種利他主義和慈善主義的精神,指的是個人或團體,依其自由意志與興趣,本著協助他人改善社區,社會的宗旨,不求私利與報酬的社會理念。更重要的是,志願者通過參與志願服務,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促進了自身、社區,社會的進步。)


總之,在活動規劃方面,獨特性是加分項。美國大學招生的目的,不是想要一個全面發展的學生,而是一個全面發展的班級。所以,可以通過展現某個領域的才能或者展示某些奇特的興趣或經歷來吸引招生委員會的眼球。但是,現實的殘酷在於,無論你認為自己瑞士交換一個學期的經歷有多麼困難,或是你為了學習李爾王畫了多少條線付出了多少努力…到了招生錄取委員會那裡,這些都是司空見慣的。


獨特性可以是每天堅持練習六小時中國舞的學生,嘗試把中國舞和芭蕾舞結合在一起,並在布拉格國家大劇院舞臺上表演的經歷,或是在廣東地區一個不下雪的區域,愛好單板滑雪,並距全國青少年比賽金牌只有一步之遙的經歷。


獨特性有時也可以從愛好來反映。大學欣賞申請者具備一些不同尋常的愛好,譬如手工鈴鐺製造者、鏡舞者、魔術師、跳傘運動員或訓狗師。一位招生辦工作人員曾經說過:


“每當看到申請者從事不常見的活動,而不僅僅總是學生會、辦報紙、辦雜誌、拉贊助或者參與科學社活動,我都發自內心感到好奇,興奮。”


關於文書方面的三個建議


1、文書需要與申請材料有機配合,形成一個整體,因此不要單單在主文書上寫的太滿太全面

主文書一定要重點清晰而突出,在電光火石間留下的美好印象。避開篇幅的限制不談,焦點的過度模糊也無法給閱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需要通過對申請整體內容的統籌規劃來確定文書的寫作重點。在寫作或者修改文書時,可以嘗試只解決/說明一個問題,是在其它申請材料中難以體現的,自己的心路歷程和收穫。至於做了一個什麼樣的研究,成立一個什麼社團/興趣小組,發表了什麼文章之類的,可以具體放在活動列表或者學校獨立的補充文書裡,甚至是放進老師給你寫的推薦信裡,只要能夠相互呼應成一個有機整體即可。


2、文書裡不要給自己掛勳章

比如“我勇敢地怎樣怎樣”,“我堅強地面對什麼什麼”,“我成熟穩健地怎樣怎樣”,這絕對是文書的大忌!當你明知道你的讀者就是你的錄取評委,就不要自己做自己的評委,因為這是一種“僭越”。不要明顯地掛勳章,那麼如何巧妙地給自己掛勳章呢?比方說,你要表現勇敢,不妨可以這麼寫:“我很清楚我不被大多數人支持,但我堅信我所做的是正確的”;如果你要表現堅強,可以寫:“面對病床上的吸著氧氣的XX,我強忍住眼淚,拼命擠出了一個微笑”之類。讓別人通過你的文字給你掛的勳章,比你自己掛出來的要更加光彩奪目。


3、關於WHY文書該如何寫

不妨將這個問題替換成“為什麼我們彼此是對方完美的另一半”,僅僅回答,因為你長得漂亮(US News排名高)是不足夠的。當你研究學校(school research)的時候,可以重點列出你非常喜歡這所學校的5-10個具體原因。比如,你將來想學醫或從醫,學校有針對本科生開設大量的醫藥類基礎課程和Pre-med課程,將這個放在原因列表裡,寫出它對你來說為什麼是個完美課程(curriculum);你對學生物/化學感興趣?將這個也放在原因列表中,並找這個學校提供的生物和化學學習資源,可以是學術類或者是課外活動,你感興趣的教授科研或授課,lab或俱樂部等等,這些對你有什麼幫助,然後繼續往前延伸。


綜上,過去的這個申請季,無疑是艱難的。然而,只要是認真準備過,努力奮鬥過,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希望本文能帶給你啟發和助力,讓你在新一輪的申請季中,在以後的人生中,都勇往直前,無往不利!


本文作者

天道南京:2020美本申請總結,申請難度又又又加大?

嶽錕老師

天道教育集團董事總經理

  • 第58屆哈佛大學夏季招生官聯席會議成員
  • 愛丁堡大學理學碩士(全獎)
  • 清華大學文學學士
  • 美國大學招生諮詢協會(NACAC)會員
  • 美國獨立教育顧問協會(IECA)會員
  • 國際應用心理學協會(IAAP)專家會員
  • 十二年留學行業工作經驗,最值得信賴的留學界大咖之一

“和嶽老師交談是一件非常舒服的事情,他會認真地看著你的眼睛,仔細聆聽並換位思考,為你解答疑慮。”

——許多學生及家長與嶽錕老師接觸後產生的共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