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銷50萬元的“生意經”

江西文明網

叮咚叮咚,訂單來了。4月2日21時,鄉村鋪子後臺系統迎來當天的第6000個訂單。

60天、60萬單、3000萬元網銷營業額——這是鄉村鋪子自2月3日復工復產以來的業績。鄉村鋪子是九江市農產品電商運營中心,復工復產以來,平均每天有1萬個訂單、營業額50萬元,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

4月3日清晨5時30分,記者來到鄉村鋪子時,工人們早已在倉庫忙開了。總經理蔡娟正帶領十幾個工人分揀菜品,打包上車,要趕在上午9時前送至提貨點。“我們以前主要賣乾貨,疫情發生以後,九江市以外的訂單銳減,營業額大幅下滑。”蔡娟坦言,當時心裡非常著急。很快,他們通過線上監測發現,九江市城區生鮮蔬菜訂單劇增,於是果斷調整思路,發力線上生鮮農產品,構建起了“菜園子”直通“菜籃子”的網銷格局,破解生存難題。

“你看,這些白菜、芹菜、辣椒、芋頭,都是在鄉村鋪子買的,價格比菜市場便宜20%。”九江市潯陽區大橋社區居民李小玉說,社區封閉式管理後,幸好有鄉村鋪子,“宅”家買菜才不難。從2月3日起,她家的柴米油鹽醬醋、蔬菜水果、肉蛋水產都是在鄉村鋪子買的。疫情發生以來,大橋社區有上千戶居民下載鄉村鋪子小程序解決買菜難問題。

記者採訪時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鄉村鋪子設在社區的提貨點叫愛心驛站,驛站管理員被稱為“村長”,在平臺上訂貨的居民被稱“村民”。“村長”不僅給“村民”買菜,還順帶幫他們取快遞、寄包裹、送煤氣罐……大橋社區居委會主任段寧雪說,如今線上買菜已經成為新潮流。

疫情發生初期,不僅居民買菜難,菜農賣菜也難。

“我們江洲鎮有大量白蘿蔔、萵筍等新鮮蔬菜滯銷,希望各位熱心朋友一起幫幫我們這些農戶。”2月中旬,九江市柴桑區江洲鎮一名菜農在微信朋友圈求助。得知消息後,鄉村鋪子第一時間聯繫,將20多噸蔬菜全部購進,沒過幾天便銷售一空。

“2月初,我有20多噸大米一直囤在庫房,一家人很著急。”瑞昌市範鎮種糧大戶李民生說,原本的銷售旺季因為車輛無法通行導致大米積壓。鄉村鋪子得知此事後,將大米放在線上促銷,不到一星期就賣完了。

“鄉村鋪子充分發揮線上銷售的優勢,積極拓展‘農戶 電商 社區’的助農惠民新模式,上連農民、下連市民,減少中間環節,提高流通效率,有效保障了市民‘菜籃子’‘米袋子’,同時減少了農產品積壓,為農戶挽回了不少損失。”九江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梅繼國說,鄉村鋪子猶如一個“迭代貨郎”。

然而,訂單暴增的背後也有隱憂:隨著天氣逐漸變熱,生鮮保鮮成了鄉村鋪子發展最大的難題。蔡娟說,眼下最急需解決的是生鮮配送的冷鏈車,但資金不足卻是現實困難。

記者手記

思路一變天地寬。面對生存難題,鄉村鋪子開動腦筋、創新手段,化為危機。儘管前路並非一帆風順,但發生在鄉村鋪子的積極變化,也給農戶及相關企業上了一堂生動的市場課:雞蛋不能只放在一個筐裡賣,必須適應新形勢,線上、線下同步尋找出口,或許這才是經營之道。(鍾金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