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慘的一代人:先遭貧困,又遇病毒

沒有誰的命,比別人的命更要緊、更值得搶救。

這是我們的城市,但我們卻像狗屎一樣被對待!

憤怒地說出上面這句話的,是美國紐約的一位黑人老年女子。新型肺炎奪走她的丈夫,急救人員發現無力迴天後,直接撤走,一直沒有人來收屍。

她憤怒地向媒體控訴(紐約各大殯儀館已經被擠爆):

你們究竟還要讓我和屍體住幾天?

美國最慘的一代人:先遭貧困,又遇病毒

美國最慘的一代人:先遭貧困,又遇病毒

媒體報道,去世的這名男子,今年62歲,是一名拖車司機。他先前已經出現“感冒症狀”,後來還發燒。但醫生卻告知,不要去醫院,待在家裡。

最終,等來的是死亡。

1. 嬰兒潮一代,美國最慘的一代人?


這名男子,其實有另外一個身份:嬰兒潮一代。

我先前有文章分析這群人:1945年二戰結束,1946年美國共有340萬個嬰兒出生,1946—1964年間,美國出生嬰兒7590多萬,約佔1964年總人口的40%。

人們把這批人,被叫作“嬰兒潮一代”。

上面這名男子出生於1958年,是名副其實的嬰兒潮一代。

在先前的文章裡,我說這7000多萬人堪稱美國的國家英雄。

他們是美國繁榮到巔峰時代的建設者,並拖垮蘇聯,一舉奠定美國世界頭號強國地位。還把美國的思想、文化傳播到全世界,增強著美國的軟實力。

但這群人在退休後卻得不到充分保障,晚年破產非常普遍。

很多人只能打零工維持生活,還有人選擇吸食大麻麻痺自己。

美國最慘的一代人:先遭貧困,又遇病毒

嬰兒潮一代揹負了更多的債務

但現在看來他們很不幸,是因為又遭受到了第二次打擊: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新冠病毒。

《紐約時報》曾報道,美國新澤西州的一個小鎮,警方在當地最大的養老院停屍房裡發現17具屍體,原本這個停屍房只能容納4具屍體。

這17人只是養老院70名死者中的一部分,其中,只有26人在死前得到確診,其他人連確診的機會都沒有。

這不是個例。

美國超2500家養老護理院爆發疫情,超2.1萬名住戶和工作人員感染新冠肺炎,至少造成7000人死亡。

目前這些養老院仍然面臨人員短缺、裝備缺乏、病人日益增多的局面。

美國最慘的一代人:先遭貧困,又遇病毒

2. 老年人,正在被拋棄


病毒像屠夫一樣,正在收割著老年人的生命!

他們可能得不到及時的治療,甚至在死後,也不能得到最後的體面。

但更可怕的是,很多地方在有意地拋棄老年人。

意大利萊索托市,一家養老院因為疫情爆發,87位老人中就有80人確診感染,其中有9人已經死亡。

更雪上加霜的是,護理人員集體逃離。老人被遺棄,2天裡沒有東西吃,沒水喝……

在對病逝老人進行屍檢後發現,並不是所有人都死於新冠肺炎,有人是被活活餓死的。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郊區的一傢俬人養老院。

看護擔心疫情爆發,提前集體逃亡,只剩2名職員,照顧130名老人。

當地衛生部門調查發現,很多老人脫水,好幾天都沒有進食,只能虛弱地躺在床上,不少人身上還沾滿糞便。

最終,導致31人死亡。

美國最慘的一代人:先遭貧困,又遇病毒

在英國,率先提出群體免疫的首相約翰遜自己能從ICU出院,但對於英國一些老年人來說,卻沒有這樣的好運氣。

在霍夫、東蘇科塞斯以及南威爾士等地區,一些住在護理中心的老年人收到了醫生郵寄來的特殊“禮物”,一份關於放棄急救(Do Not Attempt Resuscitation),簡稱DNAR的同意書。

簽完DNAR同意書,意味著這些老人,在最危急的時刻不會佔用社會資源,家屬不會叫救護車,醫生不會進行心肺復甦和電擊救治。

有老人直言:感到自己的命一文不值。這就像給下了一條死刑執行令,但還沒做好準備給自己挖墳。

美國最慘的一代人:先遭貧困,又遇病毒

哪怕是在救死扶傷的醫院,放棄老人的事情也在發生。

有西班牙的醫生在社交媒體上說了馬德里醫院中的情況:65歲的老年人被迫摘下呼吸機,因為這些呼吸機要拿去給更年輕的人。

雖然當地政府出面闢謠,但實際操作中,年輕人優先使用醫療資源的情況確實存在。

美國最慘的一代人:先遭貧困,又遇病毒

3. 這是現實的明智之舉?


正像上面提到的同意書在最後辯解的:

我們沒有拋棄你,但我們也得現實點。

老年人被放棄,真的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嗎?

看起來似乎有幾分道理。

因為,老年人普遍年事已高,體弱多病,免疫系統和肺部本身抵禦病毒的能力就差。再加上,年齡越大,患有基礎病的概率就越大。

所以,不少時候即使不是病毒直接導致死亡,卻會因為免疫系統失衡,引發其他病情惡化而死。

有研究就發現,年齡的確是影響新型肺炎致死率的重要因素,其中,80歲及以上的老人感染病毒,死亡概率約為14.8%,是50多歲的10多倍。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歐洲新型肺炎死者中,超過60歲的老年人佔比95%以上。

美國最慘的一代人:先遭貧困,又遇病毒

而同時,搶救老年人(往往因為病情更加複雜、體質更弱),需要佔用更多的醫療資源(時間更長)。

比如像意大利,累計確診人數將近19萬,每天還有大量新增確診病例,而意大利重症監護病床只有5000多張。

搶救一名老人也許要治療10天,而治療一名年輕人可能只要5天。

搶救後者,看上去的確能救更多人。

所以,意大利都靈危機管理部門發佈的一份文件顯示,如果病人的年齡超過80歲,在病床等醫療資源緊張或者老人身體狀況不佳時,他們將無法得到重症監護。

其實就是,等死!

美國最慘的一代人:先遭貧困,又遇病毒

一份刊登滿訃告的報紙,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

在西班牙,重症醫學和冠狀動脈學會發布一份倫理指南,建議在決定病人能不能進入重症監護病房時,應該考慮其預期壽命。

這也就是說,應該讓預期壽命最長的病人優先使用,雖然未白紙黑字地規定具體年齡,但傻子也知道,一個老年人和青年人相比,誰的預期壽命會更長。

4. 更有人,預謀拋棄老年人


醫療資源有限,可以理解,但這並不是在疫情兇險時刻放棄老人的充分理由。

還有一個方面,這些只是西方社會一些人積壓已久的年齡歧視。

在英國,電視臺主持人在提問衛生部次長海倫·沃特利是否有大量老人死在養老院時。

這位女次長卻在不經意間,露出了笑容。

美國最慘的一代人:先遭貧困,又遇病毒

在美國,年輕人把新冠病毒稱為“老人消滅者”(Boomer Remover),在社交媒體上,一度成為熱門標籤。

Boomer原意不是老人,指的就是剛才我們提到的嬰兒潮一代。現在,年齡正好在56—74歲之間,恰好就是現在年輕人樂於犧牲掉的一群人。

為何西方年輕人對於老年人的意見這麼大?

有人分析,在美國,11%的老年人口,佔去國家財政預算的25%。

所以,年輕人抱怨老年人如今佔了他們的便宜,他們還認為老年人退休之後,就變成了整個社會的負擔。

但實際上,老年人在過去也做過貢獻。

在烏克蘭,前衛生部部長在採訪中公然將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比作“屍體”,“我們應該算一算,要把多少錢用在活人身上,而不是在那些屍體上。”

可笑的是,他今年已經64歲,距離成為他話語裡的“屍體”僅剩1年。

美國德州州長帕特里克甚至號召老年人:如果有人問我作為一個老年公民,你願意用你的生命作代價,換取為你的子孫後代留住希望。如果這就是交換,那我願意。

美國最慘的一代人:先遭貧困,又遇病毒

5. 每個人都會變老,每個人都有權利活下去


的確,最大化大多數人的利益,符合歐美功利主義的倫理。

但我們人類進化數千年,文明發展到今天,每個個體都應該給予同樣的關懷,沒有誰的快樂,比其他人的快樂更重要。

同樣,也沒有誰的命,比別人的命更要緊、更值得搶救。

在社交媒體上,一個日本網友上傳了一幅漫畫:病毒“帶走”了老年人,年輕人減輕了負擔,歡欣鼓舞。

美國最慘的一代人:先遭貧困,又遇病毒

但隨後,有網友同樣以漫畫進行了回覆。

美國最慘的一代人:先遭貧困,又遇病毒

每個人都會變老。

如果今天拋棄老人,終有一天,自己也會被拋棄。

中國古話說: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顯然,這要比西方政治家的功利算計,來得要更文明、更人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