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動盪的六七十年代背後的真相

王冠可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對於一個女性國王來說,可能她所面對的困難更為沉重。


歷史故事: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動盪的六七十年代背後的真相

導言

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對伊麗莎白女王來說是具有挑戰性的幾十年。從瑪格麗特公主的緋聞,到查爾斯王子與卡米拉·帕克·鮑爾斯的緋聞,英國王室從未像現在這樣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當阿伯凡發生災難,礦工罷工讓倫敦陷入黑暗時,伊麗莎白女王肩負著為這個不斷變化的國家恢復平靜和秩序的任務。從不斷對皇室自身的反省,到讓普通民眾瞭解皇室的生活。伊麗莎白女王的努力,讓英國的民眾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王室和女王。

1

早在卡戴珊姐妹打造自己的真人秀帝國之前,伊麗莎白女王、菲利普親王和他們的家人就已經是一部紀錄片的主題人物,女王通過電視邀請公眾一睹真實的王室生活。電視在當時是一種相對較新的、有影響力的媒體,同時這種媒體以成就或毀掉政治生涯而聞名(看看肯尼迪-尼克松的電視辯論就知道了)。

長達105分鐘的彩色紀錄片《皇室》於1969年6月21日在英國全國播出。這部沒有劇本的電影是為了讓皇室更人性化,並向公眾介紹伊麗莎白女王21歲的兒子查爾斯。

歷史故事: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動盪的六七十年代背後的真相

1969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與菲利普親王及其子女安妮公主和查爾斯王子在伯克郡的溫莎城堡共進午餐。

儘管伊麗莎白本人不是非常情願參加,但當時有超過3000萬人在英國各地收看了首映式,觀眾目不轉睛地盯著自己的屏幕,以至於在幕間休息時,倫敦各處的廁所都被衝得水洩不通。女王的這次真人秀也算是開創了真人秀的山河,至今英國仍然有相當數量的皇室粉絲關注著英國王室的一舉一動

一個月後,在電視攝像機的鏡頭下,查爾斯王子被任命為卡那封城堡的威爾士王子。女王的舉動拉近了人民與王室間的距離,彷彿神秘感頗強的英國王室反倒不那麼高高在上了。而此次出境也適當的挽回了女王因1966年阿伯凡災難女王沒有及時趕到現場慰問倖存者造成的不良影響。那阿伯凡災難當天到底發生了什麼?女王又為什麼說阿伯凡的災難是她本人終身的遺憾呢?

2

阿伯凡這場災難的基礎是在近一個世紀前奠定的,當時在該地區開採的煤礦——梅瑟谷煤礦(Merthyr Vale Colliery)。在工業革命期間,威爾士以採煤而聞名。在1920年的鼎盛時期,271,000名工人在該國的煤礦裡勞動。到20世紀60年代,煤炭開採量在下降,但仍然是阿伯凡附近約8000名礦工及其家人的生命線。

煤礦開採會產生廢物,而廢石被傾倒在一個叫做尖頂的地方。梅瑟谷有七個尖頂。到1966年,開始於1958年的第七個尖頂垃圾場大約有111英尺高,大約有30萬立方碼的垃圾。它搖搖欲墜地坐落在砂岩之上的天然泉水之上,泉水位於村莊上方陡峭的山坡上。

歷史故事: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動盪的六七十年代背後的真相

煤堆廢渣組成的尖頂

隨著採礦的進展,廢石堆越來越多。在1963年和1964年,當地居民和當地官員曾向擁有和經營這座煤礦的美國國家煤炭局(National Coal Board)提出了對第七號尖頂位置的擔憂。他們特別擔心的是,尖頂就在潘特拉斯初中的正上方,那裡有大約240名學生。

這些擔心都太有先見之明瞭,但國家煤炭局忽視了它們。“威脅是不言而喻的,”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但小題大做,礦山就會關閉。”

10月21日,潘特拉斯中學的學生只計劃在期中考試前上半天課。這是一個雨天,但這並不罕見——不僅已經下了好幾個星期的雨,而且這個地區每年至少有60英寸的降雨量。事情發生時,孩子們剛到學校,山上堆積的細煤塊被雨水浸透,液化成厚厚的煤泥,開始向他們衝來。

歷史故事: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動盪的六七十年代背後的真相

被煤渣廢料掩埋的城鎮

事情發生得太快了,沒有人能準備好。學生們聽到了像噴氣式飛機的聲音。那是黑色的流沙,把路上的一切都掩埋了。泥漿擊中了學校,把牆壁砸成碎片,從窗戶裡湧了進來。水管爆裂,水開始流出學校。

山下,小鎮開始從滿是碎石的溪流中湧出,人們開始行動了。急救人員和志願者跑向學校提供幫助。據《紐約時報》報道,“民防隊、礦工、警察、消防員和其他志願者拼命工作,有時徒手在煤渣中撕扯,救出孩子們。”

阿利克斯·帕爾默(Alix Palmer)是一名年輕的記者,他的第一個重要任務是前往阿伯凡報道救援工作。已經有好幾個小時沒有人被活著救出來了。“父親們剛從坑裡出來就在挖,”後來他給母親寫信說。“還沒有人真正放棄希望,儘管邏輯告訴他們這是沒用的。”

歷史故事: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動盪的六七十年代背後的真相

正在參加救援的人們

災後,這場災難的真實規模變得清晰起來。共有144人死亡,其中116人為兒童。村裡一半的孩子都被殺了。在審查了300件展品並採訪了136名目擊者後,法庭後來得出結論,認為國家煤炭局應對這場災難負責。“阿伯凡災難本可以而且應該被阻止,”法庭在報告中說。它寫道,這場災難“不是邪惡造成的,而是無知、無能和溝通失敗造成的”。

英國為了阿伯凡的人民迅速動員起來。在災難發生當天成立的阿伯凡災難紀念基金(Aberfan Disaster Memorial Fund)籌集了相當於現在的1660萬美元的基金。這筆錢被用來支付村裡的修理費和那些在災難中受傷和失去親人的人的撫養費。

歷史故事: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動盪的六七十年代背後的真相

女王向遇難者獻花

還有一個人對阿伯凡慘案一直耿耿於懷——伊麗莎白二世。她沒有親自來訪,而是派菲利普親王代替她。而她本人在災難發生8天后到訪了阿伯凡。慰問倖存者,並表達了深切的悲痛。這對於一向對於感情隱忍的女王來說,這是一種非同尋常的感情表達。但是人們對於女王如此怠慢的訪問倖存者怨言很大,但無論怎麼說,女王仍然用自己的行動來影響著人們對於她本人以及王室的認知。在悲慘的國家災難面前,提升了王室的形象。而不久後因為查爾斯王儲的感情問題,女王又一次挽救了王室的尊嚴。

3

1970年,查爾斯王子在溫莎大公園的馬球比賽上遇見了卡米拉。23歲的王子立刻就被迷住了,但他們接下來的關係卻很複雜。

在查爾斯之前,卡米拉一直在和退休的英國軍官安德魯·帕克·鮑爾斯交往,後者後來又開始和查爾斯的妹妹安妮公主交往。而年輕的王子喜歡上了這麼一個背景複雜的女人,這讓女王頭疼不已,作為一名平民,卡米拉有公開約會的歷史,王室認為她不太適合做王位繼承人的夫人。(儘管對於下一代英國皇室來說,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凱特·米德爾頓和梅根·馬克爾,作為平民的身份並沒有被視為愛情的障礙。)

歷史故事: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動盪的六七十年代背後的真相

小報記者拍到的卡米拉與查爾斯

而小報的添油加醋的報道讓王子的名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於是女王指示查爾斯的教父蒙巴頓勳爵安排查爾斯參加海軍,將他與卡米拉分開,併為查爾斯與戴安娜·斯賓塞女士約會打開了大門。對於戴安娜女王是很喜歡的。不過在我看來,一般的男士也會選擇戴安娜這樣漂亮溫婉的女士,是在不知道查爾斯的審美基礎是在哪?

而查爾斯在海軍服役時,安德魯向卡米拉求婚。兩人於1973年7月4日在惠靈頓軍營的衛兵禮拜堂舉行了婚禮。儘管查爾斯與卡米拉·帕克·鮑爾斯的愛情故事還遠未結束,查爾斯依然愛著卡米拉,雖然女王並不支持自己的行為。但女王的及時行動,還是避免了王室再出現如同女王叔叔愛德華八世那樣的結果。

4

伊麗莎白女王作為女人,她堅定的守護者自己家庭的和睦,懂得利用新技術為皇室宣傳,為未來的王儲宣傳,作為母親,她堅定的維護者自己兒子的名譽,維護者皇室的臉面。而作為英國國家的象徵,在災難面前,一向堅忍的女王主動表達自己的悲傷之情,慰問倖存者,努力幫助災難發生地的重建。在位67年努力的改善皇室的形象,在最為動盪的六七十年代,肩負起了為這個不斷變化的國家恢復平靜和秩序的任務。

歷史故事: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動盪的六七十年代背後的真相

雖然身為英國的象徵,但卻是所有民眾的精神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