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元勳”鄧稼先的後人如今過的怎樣?

鄧稼先是著名的核物理學家,是我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奠基者,為新中國核武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面對國外優厚待遇,鄧稼先選擇了報效祖國。他遠赴西北,隱姓埋名告別家人數十年,為兩彈事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兩彈元勳”鄧稼先的後人如今過的怎樣?

鄧稼先,1924年生於安徽懷寧,父親鄧以蟄曾是北大、清華等名校的哲學系教授,是典型的書香門第。鄧稼先的童年是在北平渡過的,在崇德中學求學的三年,為他的物理知識打下了基礎,同時也結識了世交好友楊振寧。

1941年,鄧稼先考入西南聯大物理系,他在求學的同時,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抗戰勝利時,鄧稼先也如願的取得了畢業證書。二十二歲時,鄧稼先被聘為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工作三年後,他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

1948年,鄧稼先鄧進入美國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成績突出,他兩年內便修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二十六歲的鄧稼先,獲得了博士學位。鄧稼先的才華,引起了美國政府的關注,他們打算以優厚的待遇留住鄧稼先。

“兩彈元勳”鄧稼先的後人如今過的怎樣?

面對優越的科研條件,豐厚的物質待遇,鄧稼先並不為之所動,他婉言謝絕。同年,他放棄所有美國待遇,與眾多的專家學者一起回到國內,投身到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籌建之中,開啟了自己建設祖國核武事業的新徵程。

1958年,中央決定發展原子彈事業,鄧稼先義無反顧的參加了這項秘密工作。鄧稼先難掩興奮之情,只是告訴妻子許鹿希,說他要調動工作,以後不能再照顧家庭,許鹿希默默的承擔了家庭重擔,支持了鄧稼先的事業。

從此以後,鄧稼先的名字在所有刊物中消失,這一別就是二十多年。鄧稼先在試驗場度過了整整八年的單身生活,有十幾次在現場親自領導核試驗。當時我國正處在嚴重的困難時期,蘇聯專家撤走使得核武研發更加困難。

“兩彈元勳”鄧稼先的後人如今過的怎樣?

鄧稼先一家

在此後的五年時間裡,鄧稼先帶領技術人員克服各種困難,經過無數次的試驗,終於迎來原子彈的爆炸成功。兩年零八個月後,氫彈也爆炸成功。同樣的事情,美國用了七年零三個月、蘇聯用了六年零三個月。

鄧稼先創造了中國奇蹟,成為中國的兩彈元勳。後來人們才得知,在1979年的某天,在原子彈的一次航投試驗中,因降落傘故障而導致原子彈被摔裂。鄧稼先非常清楚其中的危險性,他拒絕了年輕人拆裝檢查彈體的要求。

他親自動手拆裝,仔細檢查碎片並查找原因,正是因為這次檢查。鄧稼先不幸遭受到嚴重的核輻射,在其小便中檢測到有放射性物質,骨髓中也侵入了放射物。但鄧稼先並沒有放棄,仍然堅持回到核試驗基地繼續工作。

“兩彈元勳”鄧稼先的後人如今過的怎樣?

鄧稼先為國奉獻的精神不得不讓人動容。後來楊振寧首次回國探親,他點名要見好友鄧稼先。經過總理批示,鄧稼先回京接見楊振寧。面對老友楊振寧的疑慮,鄧稼先一直沒有透露自己所從事的職業。

臨別時,楊振寧試探性地問鄧稼先,聽說有美國人參與了中國的原子彈、氫彈研製,是這樣的嗎?當時送別的鄧稼先只是笑了笑,沒有表態,最楊振寧臨上飛機時,鄧稼先最後說,讓楊振寧先上飛機,回頭寫信在告訴他。

鄧稼先連夜向楊振寧寫信說:“中國的原子彈、氫彈全部是自己研製的,沒有一個外國人參加。”楊振寧看到信後激動得流出了淚水。1986年,鄧稼先才在各大媒體上得到披露,他隱姓埋名28年的事蹟才被人們得知。

“兩彈元勳”鄧稼先的後人如今過的怎樣?

同年,楊振寧再次探視病重的老友,看見鄧稼先憔悴的臥病在床。楊振寧含淚說,我替關心你的朋友問問,國家到底給了你多少錢,能讓你為此付出生命?鄧稼先伸出兩個手指說到:二十塊,原子彈和氫彈各十塊。

鄧稼先的回答,讓楊振寧既震驚又慚愧。鄧稼先在彌留之際,對妻子許鹿希交待了自己的遺願:如果生命還可以延續,我還會選擇中國,為中國的核事業做出貢獻!鄧稼先勇於獻身祖國的精神,就是我們堅強的民族脊樑。

鄧稼先與夫人許鹿希共育有有一兒一女,兒子叫鄧志平,女兒叫鄧志典。鄧志典出生於1954年,長大後前往內蒙古建設兵團插隊。鄧稼先曾看望過幾次,他希望女兒能堅持到底,做最後一批迴城的女幹部。

“兩彈元勳”鄧稼先的後人如今過的怎樣?

鄧志典回京後,在一家皮件廠當了一名普通工人。高考恢復後,姐弟二人都參加了高考並都收到了錄取通知書。後來鄧志典赴美留學,之後便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兒子鄧志平,生於1956年,畢業於重慶大學機械加工專業。現在是四川省機械加工專業委員會委員,一直從事於教材編寫及教學工作。姐弟兩人都繼承了父母勤儉節約、堅韌不拔的品德。沒有因父親的身份而四處張揚。

鄧稼先一生獻身祖國的核武事業,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被稱為“兩彈元勳”。他的子女沒有搞過特殊化,都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的為祖國做著貢獻。鄧稼先的奉獻精神,是全國科研工作者的楷模,值得全國人們尊敬。

我是野史也是史,期待您的關注與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