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美的一首“童诗”,陪伴了多少人的童年,值得一生回味

说到童年你会想到哪句诗?

是白居易的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还是胡令能的“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亦或是李白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童年是懵懂无知的,是无忧无虑的。

有首歌唱得好“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童年应该是一生中最纯洁美好的时光。

古代最美的一首“童诗”,陪伴了多少人的童年,值得一生回味

每当想起最欢乐的童年时光,我的脑海里都会浮现一句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两句出自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入选小学课本,仅28个字便惊艳了整个春天。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这个名字也许大家并不熟,但是这首诗可以说是耳熟能详,所以高鼎算是典型的“诗红人不红”。

这种现象,在文坛上也是屡见不鲜了。

古代最美的一首“童诗”,陪伴了多少人的童年,值得一生回味

“山雨欲来风满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作者许浑却往往被人忽略。

还有“为他人作嫁衣裳”也是千古名句,但写下这句诗的秦韬玉又有多少人听过呢?

而高鼎是清朝末期的诗人,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不多,只知他大约生活在咸丰年间,如果不是因为这首《村居》,恐怕很少人会注意到他,他这也算是“一诗成名”了。

这首诗堪称古代最美的一首“童诗”,陪伴了多少人的童年,值得一生回味。

当时的作者因为被排挤无奈归隐,但是山村的秀美静谧却渐渐治愈了他受伤的心灵,在万物复苏的季节里,诗人沉醉在迷人的田园景色中,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古代最美的一首“童诗”,陪伴了多少人的童年,值得一生回味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明媚烂漫的春光图,令人心醉。

农历二三月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惠风和畅,百花盛开,绿草茵茵,黄鹂也欢快地歌唱着,如此勃勃生机怎不令人心情愉悦呢?

“草”和“莺”自来就是春天的使者,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也曾提到“几处早莺争暖树”。

而更令人惊艳的是原野上的杨柳,微风吹过,柔软而细长的杨柳轻轻拂过堤岸,仿佛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

这里的“拂”和“醉”仿佛将杨柳写活了,淋漓尽致地突出了杨柳的袅娜多姿。

草长莺飞,杨柳拂堤,短短14字,便将春天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象写到了极致,令人身临其境,仿佛感受到了属于春天的气息。

古代最美的一首“童诗”,陪伴了多少人的童年,值得一生回味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正因为春光如此明媚,散学的儿童才会趁着东风,放飞纸鸢。

如果将人生的阶段按照四季来划分的话,儿童就属于“春天”。

他们在这烂漫的春天里,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让春天显得更加活泼生动。

而且在古人的眼中“放纸鸢”可不单单是一项娱乐活动,它同时也是为了祈福驱邪,甚至有“放晦气”的说法。

在《红楼梦》中就提到过大观园的姊妹们放风筝,当时李纨就对黛玉说:“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

所以诗人写儿童放纸鸢,除了为春天增添一抹亮丽的风景,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古代最美的一首“童诗”,陪伴了多少人的童年,值得一生回味

全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将乡村的明媚春光写到了极致,字里行间洋溢着欢快的情绪,仅28个字便惊艳了整个春天。

后来这首诗入选小学课本,陪伴了多少人的童年,值得一生回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