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先的擴張和于謙的救國,土木堡之役,一系列改革給瓦剌當頭一擊

今日看點:也先的擴張和于謙的救國,土木堡之役,一系列改革給瓦剌當頭一擊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史皇弟,今天給大家聊聊土木堡之役及其影響。瓦剌是蒙古族的一支,本在貝加爾湖西南一帶遊牧。成吉思汗統一北方以後,瓦剌臣服於蒙古。由於元帝國發生了海都爭奪帝位的戰爭,當時貝加爾湖地區受到很大的破壞,瓦剌部遂遷離葉尼塞河上游,向南發展,牧地逐漸擴張到阿爾泰山山麓。十四世紀末葉,當元代衰亡、明代興起之際,瓦剌各部在猛可帖木兒統治下,部眾繁衍,勢力強大。明代初年,瓦剌在蒙古各部族中是比較強大的一部。

也先的擴張和于謙的救國,土木堡之役,一系列改革給瓦剌當頭一擊

蒙古騎兵

瓦剌的興起

1400年,韃靼部南侵,燕王棣派人去聯絡瓦剌,藉以牽制韃靼。永樂初年,明代更屢派使臣聯絡瓦剌。1417年,瓦剌首領馬哈木死,兒子脫歡襲位,勢力獨強。明宣宗時,瓦剌酋長脫歡擁立元室後裔脫脫不花為可汗,自為丞相,雄視漠北。脫歡死,子也先繼位,兵力益壯。

也先的擴張和于謙的救國,土木堡之役,一系列改革給瓦剌當頭一擊

朱棣

也先不斷擴張其勢力,攻破明政府的哈密衛,俘獲明所封的忠順王瓦答央裡;並和沙州各部酋長聯結,常阻截西域各國與明的交通線。也先又向東征服兀良哈三衛,勾結建州、海西各地的女真部落,屢次迫擾遼東、薊州、宣州、大同各邊鎮。因此,瓦剌的勢力高漲,其疆域西起中亞細亞,東接朝鮮,北連西伯利亞南端,南鄰明廷的邊境,形成元代以來最大的蒙古勢力。

也先的擴張和于謙的救國,土木堡之役,一系列改革給瓦剌當頭一擊

面板增加餓麼

瓦剌為患原因的分析

明代對蒙古的長期戰爭,到明英宗時發展到劇烈階段。在明統治層逐漸腐朽的情況下,政治黑暗,人民痛苦加重,國內的矛盾日漸加深,同時軍隊也腐朽起來,邊防力鬆弛了,使這元代以後最強大的蒙古勢力,也就是瓦剌,得以長驅直入。

也先的擴張和于謙的救國,土木堡之役,一系列改革給瓦剌當頭一擊

朱祁鎮

正統十四年(1444年)以後,瓦剌積極準備大規模進攻明室,北方的許多部族在兩大國間搖擺不定。明既沒有及時充實國防,聯絡近塞各部族,以孤立瓦剌;反而欺壓這些弱小部族,使他們投到瓦剌方面去,成為了明政權的敵人。

瓦剌成為明代最危險的外敵已經非常明顯,而王振反要粉飾太平,對瓦剌派來的貢使,厚加招待,賞給金帛無數,凡所要求的全部應允。洪武、永樂年間瓦剌貢使員額,每年不過五十人,到正統末年,竟增至兩千多人,貢使在塞外時常劫掠挑釁,也因王振庇護,守邊將領不敢幹涉。宣、大邊防吃緊,明室只好將紫荊關一帶的關口封鎖起來,添派一些守軍,虛弱畏縮的情形,完全暴露在強敵的面前。

也先的擴張和于謙的救國,土木堡之役,一系列改革給瓦剌當頭一擊

紫荊關長城

瓦剌順寧王脫歡自殺韃靼阿魯合併吞諸部後,國勢日強。正統八年,脫歡死,其子也先嗣位。其時英宗寵信宦官王振,也先再遣使進貢,王振為示中國富強,賞齎極為優厚。正統十四年二月,也先遣使貢馬,人數達二千名,而詐稱三千人,竟欲多獲賞賜。王振恨其虛報人數,令禮部計口給費,又故意核減馬價。也先大怒,於是誘挾諸部,分道大舉入寇,是年七月,也先自統大軍直逼大同。

土木之變

明使臣曾到瓦剌“許嫁”公主於其子,並以瓦剌所進馬匹為“定親”之禮物。而後明廷“毀婚”,也先於是大舉南侵。在邊報緊急聲中,一向專權的王振想乘機慫恿王上親征,企圖僥倖,冒濫邊功,明英宗聽信王振言,下令親征。百官諫止不從。

正統十四年七月十六日,英宗、王振率五十萬軍兵從北京出發,過庸關、宣府,八月一日抵大同,卻聽到前方慘敗真相,震驚非常,秘密決定退兵。三日,大軍東撤。從大同到紫荊關,經王振老家蔚州,他想邀皇帝臨幸,於是大軍向蔚州進發。但調動錯誤,勒軍東向,循原路奔宣府,被亂軍進迫,英宗急逃。十三日至土木堡,離懷來城僕二十里,因輜重未到,王振不肯進城,英宗乃留駐土木堡,翌日被瓦剌四面包圍。

也先的擴張和于謙的救國,土木堡之役,一系列改革給瓦剌當頭一擊

土木之變

土木堡旁近無水泉,掘地深二丈不得水,人馬飢渴。十五日,瓦剌軍詐退,遣使者議和,英宗派通事到瓦剌軍營議和,王振立刻下令移營就水,明軍陣勢動搖,而瓦剌騎兵突從四面衝殺而來,大呼“解甲投刃者不殺”,明軍大亂,棄械奔逃,死傷不計其數。英宗被虜,而王振亦為將軍樊忠用鐵錘錘死。明軍五十萬,死傷過半,馬二十餘萬頭,衣甲、器械、輜重全被瓦剌軍所奪。這就是歷史上所謂的“土木之變”。

明反擊瓦剌的緊急措施

“土木之變”的慘敗消息在八月十六日夜間傳到京師,當時京師形勢危急,人心震恐,英宗弟郕王集群臣議大計。以兵部侍郎于謙為首的主戰派佔優勢。八月二十一日,升謙為兵部尚書,九月郕王即帝位。于謙為了反擊瓦剌,進行了一連串的緊急措施,以解救國家的危機。

也先的擴張和于謙的救國,土木堡之役,一系列改革給瓦剌當頭一擊

于謙

  • 第一,調集兩京、河南所募新兵,江北及北京諸府運糧民兵,山東及南京沿海備倭的軍兵急赴京師擔任守禦。
  • 第二,亟派人四出募兵,令工部趕造軍器戰車,並令各地動員人民協同攻守。
  • 第三,從附近城郭居民入城,通州集糧令官軍自詣關支,毋棄以資敵,實行堅壁清野政策。
  • 第四,嚴令諸邊守將,竭力防遏。命楊洪守宣府、郭登守大同、韓清守紫荊關、羅通守居庸,堅決抗敵。
  • 第五,奏調遼東提督王翱、河南巡撫王耒率精兵向京進發,增強聲勢。
  • 第六,肅察京內外間諜奸細。
  • 第七,派石亨(守德勝門)、陶謹(守安定門)、劉安(守東直門)、朱瑛(守朝陽門)、劉聚(守西直門)、顧興祖(守阜成門)、李端(守正陽門)、劉得新(守崇文門)、楊節(守宣武門)等分率兵二十二萬“列陣九門外”。于謙親自率兵佈陣於德勝門外,當敵正面。
也先的擴張和于謙的救國,土木堡之役,一系列改革給瓦剌當頭一擊

居庸關

十月,瓦剌軍破紫荊關,進逼京師,列陣西直門外,置英宗於德勝門外,于謙諫主“社稷為重,君為輕”,反對議和,敗其先鋒,軍威大振。後經五天激戰,瓦剌軍連戰連敗,士氣低落,死傷眾多,前阻堅城,後有民兵襲擊,又聞明各路援軍和新募“勤王兵”將至,恐歸路被截斷,十月十五日,也先遂擁祁鎮從良鄉西退,出紫荊關退去。景泰元年(1450年)也先又對明發動攻勢,惜均被明軍擊退。

也先的擴張和于謙的救國,土木堡之役,一系列改革給瓦剌當頭一擊

朱祁鈺

景泰初,明國防在於謙的指揮下,予瓦剌以沉重的打擊,也先原以祁鎮為奇貨,屢次誘明媾和,但明室堅決抗敵,也先無隙可乘,且失掉通貢和互市的好處,不得已於景泰元年八月將祁鎮送回北京,並要求恢復“通貢”和“互市”的外交關係。

“土木之變”的影響

瓦剌也先對明的侵略,既然遭到慘重的失敗,從此在北方各部族中,也先的威望大為降低,而也先在蒙古各部酋長間,紛爭從中國所掠擄的大量財物,又特別專橫,遂在其統治層內部,引起互相猜忌、迫害和仇殺。一四五五年,也先為其部下阿剌所殺,瓦剌部屬分散,勢力衰落。既可以說,因瓦剌侵明失敗引起內部矛盾的擴大,也可以說,于謙的堅決抗戰,間接促成了也先的滅亡。

總結

經過“土木之變”而來的北京之圍中,明採堅決抗戰態度,加強了將士抗戰的決心。瓦剌軍隊退後,明室以于謙為首的主戰派執政,採取一系列的措施改良內政,加強國防力量,國內情況逐漸好轉,對敵也更有辦法,同時對邊防也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