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國展3體同時入展作者楊科雲​談學習書法的五條提醒

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中

經過評為重重評審和考核

最終

楊科雲老師三件作品同時入展

引起了書壇強烈轟動和關注

相信大家都很好奇

談學習書法的五條提醒

希望書法愛好者都能從中受益

學習之前請大家一起先欣賞蘭亭展獲獎作者

國展連中三元 | 楊科雲入展作品及其書風

十二屆國展3體同時入展作者楊科雲​談學習書法的五條提醒
十二屆國展3體同時入展作者楊科雲​談學習書法的五條提醒
十二屆國展3體同時入展作者楊科雲​談學習書法的五條提醒
十二屆國展3體同時入展作者楊科雲​談學習書法的五條提醒

楊科雲,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人文大學書法學院特聘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五屆國學班學員,鼎甲古文字藝術創作研修班學員,理想與現狀批評展入展書家,源流與時代當代書法創作展入展書家,中書工委書畫工作委員會理事、浙商書畫院藝委會委員、北海青年聯合會常委、北海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墨社社員、海門印社社員、龍美文化/書法理想簽約藝術家。

【主要成就】:2019年入展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2015年入展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後,在全國各項展覽中連續獲最高獎項20餘次。2019年,楷書、行書、草書三種書體作品入展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入展中國書協主辦蘭亭展、全國展、青年展、單項展等30餘次,另有其它展覽100餘次入展。

十二屆國展3體同時入展作者楊科雲​談學習書法的五條提醒

楊科雲老師談學習書法的五條提醒

楊老師:一、首先,路子要正,要回歸傳統,要從書法的“源頭”開始學起。

取法要正,還要高古,“取法乎上,僅得其中”。我們在選擇某一個書家作為學習目標的同時,要有一種崇尚、尊重經典的心態,但是經典的東西不代表他就是所有的方面都是最完美的。要善於理性的對待經典。

二、我們要在經典的作品裡面去吸收屬於自己的東西,吸收我們能夠駕馭的東西。就像每個人一樣,每一個人的特長,或者說他的所擅長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那麼我們在學習古人古帖的時候也一樣,吸收的東西也是不一樣的。

三、學習理論,疏導帖學源流,制定學習“套路”,這需要我們去理清書法帖學的發展過程,然後再從後人對古人的研究過程當中找到相應的答案。

同時學習的時候要保持一顆好的心態,對待自己的學習或者說創作作品要尊重,要認真對待自己書寫的每一次的作業、作品。因為有時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會發現有些學生對自己的臨摹或者創作作品,不太尊重,我認為我們自己首先要尊重自己,要珍惜自己的學習或者是創作成果,然後在這個珍惜的過程當中逐漸去自我批評和去自我改進。這樣做在學習過程當中才會更好的循序漸進的成長。

四、按照個人的性格喜好,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方向,比如性格內向安靜的可以選擇安靜一些的楷書或者行書,性格豪放大氣一些的可以嘗試大字行草書,總之要因人而異找準適合自己的書體。

我相對比較喜歡魏晉的行草書一路。首先是學魏晉的格調,包括王羲之和王獻之的行草書,但是二王的行草書,年代離我們比較久遠,沒有真跡流傳於世,所以沿著這條脈絡從魏晉到唐、宋逐漸往後梳理,發現後人學習王羲之過程當中透露出來的信息,用後人的書寫痕跡去彌補前一個時代所缺失的東西,循序漸進,讓作品更加高古和豐富。

五、對於學習書法,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心態和方法。心態就是我們對待書法的態度要端正。書法對我們來說它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它的載體是漢字,我們中國人基本上大家只要會會識字的人都知道書法是用毛筆寫漢字的過程,所以說他比較熟悉。

那麼陌生在哪裡呢?陌生就在書法和漢字書寫是不一樣的。書法可以叫做有法度的書寫,這個“法度”正是我們陌生的地方,而法度也是需要“入門”的,有很多書寫者一生都在“寫字”卻從未涉足書法半步,這是很遺憾也是很悲哀的事,所以說書法學習的方法很重要。

為了學習書法不走彎路,最好的辦法第一就是拜師,有好的老師指導自然會事半功倍;拜師也要慎重,切不可追名逐利,誤拜了“江湖大師”;第二是學習古人,臨摹學習經典古帖,或許效果不一定很明顯,但至少不至於偏離書法軌道太多,倘若悟性較高又在適當的時候有人點撥自然也能寫好書法。有時方法不對,努力白費,初學書法者當切記之。

微X號:13614143030

寫好規範漢字

傳承中國書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