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鄭州憑什麼位列八大古都之一

鄭州是一個被考古發現的古都,也是歷代史書裡頻頻出現的歷史文化名城。在文獻中,鄭州有亳城、亳邑、管城、管邑、管州、滎陽、滎州、鄭州等別稱,中國歷史上許許多多重大歷史事件都與鄭州有關。今天的鄭州市區,不僅有很多的仰韶文化和夏商周文化遺址,在歷史上也有像文廟、城隍廟、夕陽樓、僕射陂、管城驛、開元寺、候月臺、伏波亭、東里書院等古代名勝,很多描寫鄭州的古詩詞裡都提到了這些鄭州名勝。

在建設國家級中心城市的今天,我們有必要重讀鄭州歷史,復建鄭州古代名勝,重塑鄭州城市靈魂。下面給大家分享部分描寫鄭州的古詩文,換個角度品味鄭州。



《桑林禱辭》

商代開國君主 商湯

政不節歟?使民疾歟?何以不雨,至斯極也?

宮室榮歟?婦謁盛歟?何以不雨,至斯極也?

苞苴行歟?讒夫興歟?何以不雨,至斯極也?

桑林:古地名,在今滎陽市區西北16公里汜水鎮東湯王廟溝一帶。

商湯六問成為古代帝王對自己政績反省的重要指標。商湯建都於今天鄭州市區的鄭州商城。

河南鄭州憑什麼位列八大古都之一


鄭州市區出土的商代早期大型方鼎

河南鄭州憑什麼位列八大古都之一


河南鄭州憑什麼位列八大古都之一


央視做的鄭州商城復原效果圖。



《述行賦》

東漢 蔡邕 ( 蔡文姬的父親)

經圃田而瞰北境兮,悟衛康之封疆。

迄管邑而增感嘆兮,慍叔氏之啟商。

【解讀】 莆田為鄭州東區一帶的地名,列子就是莆田人。列子曾經著有《列子--湯問》,有很多與商湯有關的內容。 管邑就是今天鄭州市區,商代在此建都後,周代在此建立管國,之後變成管邑、管城,今天為管城區。 啟商, 應該就是開啟商朝。



《送崔中丞赴鄭州》

唐 姚合

僕射陂前郡,清高越四鄰。

丹霄鳳詔下,太守虎符新。

霧溼關城月,花香驛路塵。

連枝相庭樹,歲歲一家春。

【解讀】 僕射陂是鄭州市區古代文化名片,是一個類似杭州西湖的風景秀麗的湖泊,位於鄭州商城內城牆東南。鄭州非常有必要引熊耳河水復建僕射陂。前兩句,尤其是第二句顯示鄭州地位很高。 實際上,唐代也是鄭州的鼎盛時代,唐高祖李淵曾任鄭州刺史,唐太宗李世民幼年時期曾經生活在鄭州。鄭州市區的唐文化也很厚重,許多著名詩人都在鄭州市區留下詩篇。公元583年,始有鄭州之名。

河南鄭州憑什麼位列八大古都之一


唐代鄭州八景之一--------古塔晴雲。從這張圖,可以看到開元寺,開元寺塔,東里書院,子產祠等鄭州古代名勝。開元寺塔和夕陽樓是鄭州古代的地標性建築。開元寺塔舊址在塔灣路,梁思成曾經專門從北京到鄭州看此塔,此塔建國後被毀。



《管城新驛記》

唐 劉禹錫

驛於城中,馬日遽不時。

四門牡鍵,通夕弗禁。

請更於外,遂永便安。

【解讀】鄭州自古就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在唐代也是一些重要道路的交匯點。 管城驛是中國古代驛站制度的標本。唐代鼎盛時,管城驛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唐帝國衰落之後,全國很多的驛站都荒廢了,管城驛依然興盛,可以看出唐代鄭州的重要。 管城驛因為車流量人流量太大,導致城市交通擁堵,後來在鄭州城外(依然在今天鄭州市區)建設新的管城驛。劉禹錫是鄭州滎陽人,管城驛的長官是其好友,這是管城新驛建成後,劉禹錫在鄭州市區留下的作品。

河南鄭州憑什麼位列八大古都之一


管城驛效果圖

河南鄭州憑什麼位列八大古都之一


千載悠悠管城驛



《酬鄭州權舍人見寄二十韻》

唐 劉禹錫

朱戶凌晨啟,碧梧含早涼。人從桔柣至,書到漆沮傍。

抃會因佳句,情深取斷章。愜心同笑語,入耳勝笙簧。

憶昔三條路,居鄰數仞牆。學堂青玉案,彩服紫羅囊。

麟角看成就,龍駒見抑揚。彀中飛一箭,雲際落雙鶬。

甸邑叨前列,天台愧後行。鯉庭傳事業,雞樹遂翱翔。

書殿連鳷鵲,神池接鳳凰。追遊蒙尚齒,惠好結中腸。

鎩翮方抬舉,危根易損傷。一麾憐棄置,五字借恩光。

汝海崆峒秀,溱流芍藥芳。風行能偃草,境靜不爭桑。

轉旆趨關右,頒條匝渭陽。病吟猶有思,老醉已無狂。

塵滿鴻溝道,沙驚白狄鄉。佇聞黃紙詔,促召紫微郎。

【解讀】這首詩值得玩味。溱流和鴻溝都是鄭州地名。劉禹錫祖籍洛陽,從曾祖父時遷居鄭州滎陽,死後葬於滎陽,滎陽市建有劉禹錫公園。劉禹錫才情很高,一生仕途坎坷,但樂觀向上。

河南鄭州憑什麼位列八大古都之一


滎陽劉禹錫公園



《宿鄭州》

唐 王維

朝與周人辭,暮投鄭人宿。

他鄉絕儔侶,孤客親僮僕。

宛洛望不見,秋霖晦平陸。

田父草際歸,村童雨中牧。

主人東皋上,時稼繞茅屋。

蟲思機杼鳴,雀喧禾黍熟。

明當渡京水,昨晚猶金谷。

此去欲何言,邊窮徇微祿。

【解讀】詩人早上離開洛陽,晚上到了鄭州。王維是著名的田園詩人,本詩描寫的也是鄭州的田園風光。鄭州是中原這塊風水寶地中的膏腴之地。

河南鄭州憑什麼位列八大古都之一


位於鄭州市東大街的鄭州文廟,始建於東漢,是全國僅次於曲阜孔廟的第二古老的文廟,與洛陽白馬寺幾乎同期而建。鄭州文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登鄭州夕陽樓》

唐 李商隱

花明柳暗繞天愁,

上盡重城更上樓。

欲問孤鴻向何處?

不知身世自悠悠。

【解讀】夕陽樓為唐代鄭州市區名勝之一,是唐宋八大名樓之一,歷代騷客文人寫夕陽樓的作品很多。夕陽樓舊址在鄭州火車站附近的鄭州商城內城西南角。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身世浮沉的感傷,當時作者好像是到鄭州投奔朋友。

河南鄭州憑什麼位列八大古都之一


滎陽李商隱公園。

河南鄭州憑什麼位列八大古都之一




《鄭州獻從叔舍人袖》

唐 李商隱

蓬島煙霞閬苑鍾,三官箋奏附金龍。

茅君奕世仙曹貴,許掾全家道氣濃。

絳簡尚參黃紙案,丹爐猶用紫泥封。

不知他日華陽洞,許上經樓第幾重。

【解讀】李商隱祖籍焦作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這是在鄭州送給朋友的卷軸,內容充滿仙氣。唐代道教是國教。唐玄宗就曾經封鄭州人列子為沖虛真人。



《送鄭州嚴員外》

唐 羅隱

欲將刀筆潤王猷,東去先分聖主憂。

滿扇好風吹鄭圃,一車甘雨別皇州。

尚書磧冷鴻聲晚,僕射陂寒樹影秋。

從此文星在何處,武牢關外庾公樓。

【解讀】本詩有人說是杜甫作品,也有人說唐代詩人羅隱的作品。

鄭圃指鄭州莆田。 僕射陂是古代鄭州商都內城東南的一個風景秀麗的湖泊,是鄭州古代名勝,許許多多描寫鄭州的詩詞作品裡都有僕射陂、夕陽樓等鄭州名勝。 武牢關即虎牢關,也是鄭州名勝。



《過鴻溝》

唐 韓愈

龍困虎疲割川原,億萬蒼生性命存。

誰勸君王回馬首,真成一擲賭乾坤。

【解讀】鴻溝是鄭州西北的一處運河,溝通黃河和淮河水系,在秦漢時期非常重要。劉邦和項羽曾經在此征戰,象棋上的楚河漢界就是指鴻溝。劉邦和項羽在鄭州滎陽展開的成皋之戰,是劉邦由弱變強的轉折點,是奠基大漢王朝的關鍵之戰。後來,劉邦在鄭州汜水之陽稱帝,建立大漢王朝。鄭州新鄭人張良,是劉邦能夠得天下的一個關鍵人物。劉邦和薄姬在滎陽生下了漢文帝劉恆,劉恆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開明帝王,開啟了文景之治。秦代在滎陽設置三川郡,西漢在滎陽設置河南郡,管轄今天的鄭州、洛陽、開封大片土地。滎陽郡冶鐵作坊,多項冶鐵鍊鋼技術世界領先,這種發達的鍊鋼技術,在漢帝國對匈奴的戰爭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滎陽是鄭州的別稱之一。今天鄭州東大街的鄭州文廟,始建於東漢,是全國僅次於曲阜孔廟的第二古老的文廟,與洛陽白馬寺幾乎同時而建。鄭州城隍廟,供奉的城隍正是楚漢戰爭時期的武將紀信。鄭州的漢文化非常厚重,劉邦能夠得天下,漢朝能夠坐穩江山,跟鄭州密切相關。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

唐 李白

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飛蓬。

項王氣蓋世,紫電明雙瞳。

呼吸八千人,橫行起江東。

赤精斬白帝,叱吒入關中。

兩龍不併躍,五緯與天同。

楚滅無英圖,漢興有成功。

按劍清八極,歸酣歌大風。

伊昔臨廣武,連兵決雌雄。

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

戰爭有古蹟,壁壘頹層穹。

猛虎嘯洞壑,飢鷹鳴秋空。

翔雲列曉陣,殺氣赫長虹。

撥亂屬豪聖,俗儒安可通。

沉湎呼豎子,狂言非至公。

撫掌黃河曲,嗤嗤阮嗣宗。

【解讀】廣武,即鄭州滎陽廣武鎮,劉邦和項羽曾經在此征戰。李白這首詩也是寫這個歷史事件。劉邦斬白蛇起義,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


河南鄭州憑什麼位列八大古都之一




《永福湖和楊鄭州》

唐 賈島

積水還平岸,春來引鄭溪。

舊渠通郭下,新堰絕湖西。

嵩少分明對,瀟湘闊狹齊。

客遊隨庶子,孤嶼草萋萋。

【解讀】鄭州,鄭溪,嵩少, 表明本詩寫的是鄭州。賈島也是唐代著名詩人。



《經溱洧》

唐 白居易

落日駐行騎,沉吟懷古情。

鄭風變已盡,溱洧至今清。

不見士與女,亦無芍藥名。

【解讀】 溱洧是鄭州新鄭的兩條河流,詩經中就有一首《溱洧》。白居易出生於鄭州新鄭,一直長到12歲。白居易12歲那年,河南一帶發生戰事,其父白季庚便送兒子到符離避亂。從此,白居易就離開了故鄉新鄭,開始了四處漂泊的生活。白居易一生漂泊,但他最美好的童年卻是在鄭州新鄭度過的,唐代鄭州管轄新鄭。大和元年(827年),56歲的詩人從蘇州卸任回洛陽途中,特意取道新鄭,在溱洧水河邊流連,濃濃鄉情也隨之湧上筆端。他在東郭宅住了一個晚上,撫今思昔,感慨萬千,兒時情景,歷歷在目,戀鄉深情,溢於言表,寫下了這首《經溱洧》,之後又寫了下面這首《宿滎陽》。

河南鄭州憑什麼位列八大古都之一




《宿滎陽》

唐 白居易

生長在滎陽,少小辭鄉曲。

迢迢四十載,復向滎陽宿。

去時十一二,今年五十六。

追思兒戲時,宛然猶在目。

舊居失處所,故里無宗族。

豈唯變市朝,兼亦遷陵谷。

獨有溱洧水,無情依舊綠。

【解讀】從白居易這首詩可以知道他出生於鄭州新鄭,溱洧是新鄭的兩條標誌性河流。滎陽是鄭州的別稱之一,鄭州市區在唐代曾經有一段改稱滎陽郡,下轄12縣,就包括新鄭縣。這首詩描寫了對自己在故鄉童年生活的回憶,表達了對世事變遷的感慨。

此後,詩人雖然沒有再回故里,但是故鄉的優美風光、豐富物產、歷史名人、鄭風名詩等時時出現在他思鄉的夢中,並在他的詩篇中得到充分展現。在他的許多詩篇中我們都可以找到這樣的關鍵詞:軒轅、鄭國、子產、東里、遺愛、張良、留侯、溱洧、鄭風、東郭、棗樹等,都留著故里的深深烙印。

會昌六年(846年),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白居易寫下了《醉吟先生墓誌銘》,仍然不忘故里:“大曆七年正月二十日,生於鄭州新鄭縣東郭宅。”

白居易祖籍太原,曾祖父時遷到了渭南,祖父時就遷到鄭州新鄭了。白居易出生於新鄭,白居易故居在新鄭的工地上還被發現了。在新鄭市辛店鎮現在還保存有白鍠墓、樂天祠等與白居易密切相關的文物遺存。在辛店鎮辛店村,這裡還留下了很多白氏後裔,並建有白氏祠堂。



《觀鄭州崔郎中諸妓繡樣》

唐 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嬌,爭拈小筆上床描。

繡成安向春園裡,引得黃鶯下柳條。

【解讀】本詩又名《詠繡障》。胡令能是唐朝詩人,鄭州中牟縣人,生活在今天的鄭東新區圃田一帶。圃田,是列子的家鄉。胡令能對列子推崇備至,時常祭祀列子。胡令能深受列子的影響,成就了一副道家風骨。他寧可像列子一樣逍遙於世,也不願意勞心勞力,為仕途功名去奔走。他自幼家貧,年輕時以修補鍋碗盆缸為生。傳說詩人夢人剖其腹,以一卷書內之,遂能吟詠。他的詩語言淺顯而構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濃,現僅存七絕詩4首。胡令能的《小兒垂釣》入選小學語文課本,是一首家喻戶曉的詩歌。



《駐蹕鄭州》

北宋真宗皇帝:趙恆

款謁已伸祈福意,巡方因慰徯徠心。

都畿仰望和鑾至,關輔歡迎警蹕臨。

地誌周爰風俗美,郡民遍洽渥恩深。

國僑遺愛常如在,百執宜思繼德音。

【解讀】鄭州在宋代的地位也很顯赫,鄭州的宋文化也非常厚重。宋太祖趙匡胤和柴榮曾經在鄭州市區結拜,在鄭州市區經營陶瓷生意。宋代很多宰相曾經在鄭州市區任職或生活過,僅僅鄭州市區在宋代就出了很多名人。

真宗皇帝這首頗無詩味的詩,大意是說:“你們多次懇求,已經表達了祈福的意向;我來巡視鄭州,為了慰藉你們長期的盼望。京畿之內,臣民們仰望著鑾駕的到來;關輔重地,爾等歡欣鼓舞迎接你們的皇上。鄭州方誌中,周詳地記載著淳美的風俗;郡民們和睦融洽,總能夠銘記著皇恩浩蕩。子產愛民的遺風,將永遠在鄭地光大發揚;希望各位臣僚,要時刻不忘繼承前賢的理想。” 這首詩雖然讀起來味同嚼蠟,滿是“皇帝詔曰”的味道,卻反映了北宋時期鄭州政治地位的重要,具有史料價值。皇帝每到一處先看地方誌書,這又可見地方誌的重要。



《賜端明殿學士曾公亮赴鄭州》

北宋仁宗皇帝:趙禎

儒術明師法,才能舉德輶。

詞林成惜別,郡紱是勤求。

罷直鰲番夜,前驅隼建秋。

國門三舍近,無闕貢嘉猷。

【解讀】曾公亮是在皇佑四年以端明殿學士知鄭州的,外放的原因《宋史》未載,但從仁宗皇帝親自贈詩(當時得說“賜詩”)“寵行”來看,肯定不是貶抑,應該是作為“第二梯隊”重點培養“下去鍛鍊”的,不過曾公此時已經五十五歲,到該提前退休的年齡了,“後備”得有點晚。此詩首聯是對曾公亮的稱讚,說他明於儒術,才能出眾。次聯表示惜別並寄予期望,要求他在鄭州崗位上勤勉工作。第三聯是撫慰之詞,說免去他在朝廷上的冗雜事務,是為了給他創造新建樹的機會。尾聯說:鄭州離京都距離不遠,希望不要忘掉多給朝廷提出決策參考。《宋史·列傳第七十一》記載,曾公亮知鄭州後,“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看來沒有辜負朝廷的期望。後來曾公亮被仁宗擢為宰相,也許與鄭州水土的養育不無關係。宋代很多著名宰相曾經在鄭州市區任職或生活過。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於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

北宋 蘇軾

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

歸人猶自念庭帷,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壠隔,但見烏帽出覆沒。

苦寒念爾衣裘薄,獨騎瘦馬踏殘月。

路人行歌居人樂,僮僕怪我苦悽惻。

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

寒燈相對憶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

【解讀】北宋大文豪蘇軾在鄭州西門(今天二七廣場東側順城街跟東大街交匯處)與他的弟弟蘇轍道別。 蘇轍也在鄭州寫有一些詩詞作品。



《宿滎陽寧氏園》

北宋 蘇轍

喧卑背城市,曠蕩臨溪水。

車流溯絕壁,河潤及桃李。

居人有佳思,過客得新喜。

中橋一回顧,欲入迷所自。

【解讀】元祐二年(1086)九月下旬,蘇軾其弟蘇轍從京城汴梁出發,攜帶在朝任翰林學士知制誥兼侍讀的蘇軾撰《西京會聖宮應天禪院奉安神宗皇帝御容前一日奏告永裕陵祝文》前往鞏縣永裕陵,過鄭州、宿滎陽寧氏園,作《宿滎陽寧氏園》《滎陽唐高祖太宗石刻像》〈並敘〉詩。



《滎陽唐高祖太宗石刻像》

北宋 蘇轍

〈敘〉雲:“滎陽大海院高齊石像二,高不數寸,而姿制甚妙。唐高祖為鄭州刺史,太宗方幼而病甚,禱之即愈。因各為一碑,刻彌勒佛,且記其事,至今皆在。元祐二年九月,祭告永裕陵,過而觀焉,作小詩以授院僧。

誰言膚寸像,勝力妙人天。

欲療眾生病,陰扶濟世賢。

身微須覆護,眼淨照幾先。

豈為成功報,猶應歷劫緣。

【解讀】滎陽大海寺位於鄭州西二十公里處,初建於北朝時期,盛於唐,北宋時,大海寺仍具較大規模,清代大海寺仍在,但沒有明確的資料證實大海寺具體廢止時間。1976年,大海寺遺址出土一批蘇轍目睹過的石刻佛教造像,分別為造像碑一座、坐佛8尊、菩薩18尊、菩薩頭像10尊等共約40餘尊造像。據出土石刻碑文記載,年代最早為北魏孝昌元年(公元525年)的造像碑,最晚至宋元豐4年(公元1080年)的釋迦立佛。成為鄭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2008年1月22日,河南省滎陽大海寺舉行重建大雄寶殿聖像暨地藏閣、普賢閣、文殊閣、觀音閣四菩薩聖像開光法會。

十月初四,蘇轍離西京返回京城汴梁,過鄭州謁列子觀,賦《御風》一篇,題下原注:“題鄭州列子祠”。文末雲“欲書之屋壁而未暇也。既還京師,錄呈太守觀文孫公。二十三日,朝奉郎、中書舍人蘇轍書。”《御風》收入《欒城集》卷十八。



《途次鄭州》

北宋 寇準

南陽西去見遺基,駐馬平郊遠樹微。

自笑平生無所著,不如山鳥解思歸。

【解讀】寇準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個詩人。作者途經鄭州,觸景生情,感慨人生。



《張子野赴官鄭州》

北宋 梅堯臣

盡室寄東里,一官辭上都。

只應乘小駟,寧肯躡雙鳧。

秋雨生陂水,高風落廟梧。

梅山為餘訪,還有舊家無?

【解讀】這首詩傳達了兩個與鄭州相關的信息。一是從“梅山為餘訪,還有舊家無”的詩句可以看出:北宋著名詩人、史學家梅堯臣曾在鄭州梅山附近住過,或其祖籍在鄭州梅山附近;二是北宋著名詞人張先曾到鄭州任職,從“寧肯躡雙鳧”的詩句看,比梅堯臣年長十二歲的張先任職級別可能低於知州,應是被貶離京。兩人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在鄭州的活動值得研究。這首送別詩字裡行間洋溢著深摯的忘年交情,透露著理解、尊重、信賴和同情。“秋雨”、“高風”二句尤為精警,詩人選取僕射陂和子產廟作為代表性景點,描寫了陂水碧綠、梧實金黃、色彩爛漫的深秋鄭州景色,留給人無限遐想。



《行經鴻溝》

北宋 呂蒙正

溝中流水已成塵,溝畔荒涼起暮雲。

大抵關河須一統,可能天地更平分?

煙橫綠野山空在,樹依高原日漸曛。

方憑徵鞍思往事,數聲風笛馬前聞。



《鄭州浮波亭》

宋 王隨

瀲灩波光入座寒,翠翎雪羽下雲端。

林花四繞餘何稱,好種青青竹萬竿。

【解讀】伏波亭是鄭州市區古代名勝,宋代一些宰相文人在此賦詩吟詠。



《楚漢戰處同欽叔飲》

金代 元好問

虎擲龍拿不兩存,當年曾此賭乾坤。

一時豪傑皆行陣,萬古山河自壁門。

原野猶應厭膏血,風雲長遣動心魂。

成名豎子知誰謂,擬喚狂生與細論。

【解讀】劉邦和項羽曾經在鄭州鏖戰,在此賭乾坤。漢朝能夠得江山。



《總詠鄭州懷古》

明代 曹璉

管城一望思依依,周帝荒陵接古陂。

斷石久埋丞相冢,井廬猶建大夫祠。

夕陽樓廢陽回早,候月臺空月上遲。

欲步浮波追祭伯,細將列子論希夷。

【解讀】 這首詩描寫的可能是明代鄭州在戰爭後的情景。中原飽經戰亂,鄭州也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管城即鄭州市區,周帝荒陵應該是指鄭州南部的後周皇陵。古陂即鄭州市區名勝僕射陂,伏波即伏波亭,夕陽樓、候月臺也都是鄭州市區古代名勝。 大夫祠應該是紀念子產的祠堂。祭伯為西周時期周公的小兒子,被封在鄭州東部,建立祭國,鄭東新區有祭伯城遺址。列子是鄭州古代名人。



《鄭州懷古》

明 馮振

管叔東封土一丘,不知何代卻為州。

大夫廟古人猶祭,僕射陂頹水漫流。

草滿荒郊裴相冢,煙迷故址夕陽樓。

嗟餘好古生來晚,在在名邦細訪求。

【解讀】管叔是周武王的弟弟,被封在商朝舊都亳都鄭州,建立管國。大夫廟即紀念東里子產的廟,僕射陂和夕陽樓都是鄭州市區古代名勝。



《鄭州懷古》

明代 林 厚

乾坤此日正清寧,弔古無勞感客情。

秦漢權輿開縣治,隋唐沿革立州名。

荒城曾說監殷士,隧道無由見寤生。

隱隱梅山遙接密,滔滔汴水遠連京。

南陵松柏圜周寢,東郭桑麻接祭城。

泮水豐碑猶峙立,禪林僧塔半欹傾。

昔聞晉楚爭要領,今喜華夷樂太平。

幾度觀風巡境內,棠陰處處頌歌聲。

—嘉靖三十一年《鄭州志》

林厚:廣東潮郡人。宣德二年(1427)進士,曾任鄭州知州,後歷任刑部郎中、山西左參政等職。

【解讀】秦漢權輿開縣治,隋唐沿革立州名。 秦在鄭州滎陽故城設置三川郡,隋朝583年始有鄭州之名。荒城曾說監殷士,隧道無由見寤生。 西周曾在鄭州設置管國,監管商朝遺民;後一句是鄭莊公掘地見母的故事。隱隱梅山遙接密,滔滔汴水遠連京。 梅山為鄭州南部名勝,汴水即賈魯河,流經鄭州市區。南陵松柏圜周寢,東郭桑麻接祭城。 描寫鄭州市區南部的後周皇陵,東部的祭伯城。



《夕陽樓》

清代 王世禎

野塘菡萏正新秋,紅藕香中過鄭州。

僕射陂頭疏雨歇,夕陽山映夕陽樓。

【解讀】此詩描寫的鄭州風景優美,荷塘碧波盪漾,荷花盛開。 僕射陂和夕陽樓是古代鄭州市區名勝。



《虎牢》

清代 魏源

山盡黃河抱,前橫斗大城。

鼉防千浪齧,虎扼一夫爭。

百戰寒雲陣,中宵萬馬聲。

休同廣武嘆,久偃北邙兵。

【解讀】歷代騷客文人寫虎牢關的詩歌很多,寫廣武古戰場的詩歌也很多。



關於鄭州的詩詞作品還有很多,限於篇幅就不詳細列舉了。鄭州不缺文化,而是缺少發現。高樓大廈只是軀殼而已,歷史文化才是一個城市的靈魂。要建設國家級中心城市,鄭州不僅要培育高端產業,更應該挖掘城市的文化內涵,提高城市的文化品味。僅僅在唐代,鄭州就孕育了杜甫、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等著名詩人,為什麼某些人就對鄭州厚重的歷史文化視而不見呢?歲月的塵埃掩蓋了鄭州曾經的歷史輝煌和文化光芒,但也使鄭州的歷史顯得更加神秘。鄭州需要重讀,需要品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