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茶室清供:中式美學的迷人風雅


茶室清供:中式美學的迷人風雅

清供,起源於禮佛插花。

不論是自家還是廟宇,佛前都是最清淨之地,中國古人便在此奉上瓜果香花等清雅之物,表達敬意。

其後逐漸發展為供奉金石、文玩、繪畫、盆景等藝術品,也不僅僅侷限於佛前,而是更廣泛地應用於文人書房、茶室的賞玩,表明自己的審美喜好和志趣。

案頭清供是君子之心

清供,分為“有名”與“無名”。

有名之供,按節日劃分,如歲朝清供,瑞陽清供,中秋清供等;若按了禮俗分,則有壽誕清供、婚喜清供等。

無名之供,則指隨心擺放的案頭之物,為家居增添清雅韻味,更體現主人的個人喜好。

茶室清供:中式美學的迷人風雅

歲朝清供圖


留塵開座上,清供滿齋中

清供,是文人對於生活美學的熱愛和虔誠。對於塵俗的對抗和治癒。

宋朝時期,清供便被視為文人風雅的標誌之一,在文人之間流行開來。

清朝時期,由於皇帝喜好以文人自居,喜歡品茗雅事,清供發展至頂峰。隨之,清供圖蓬勃發展,受到當時富人階層的追捧,成為一種時尚。

茶室清供:中式美學的迷人風雅

陳洪綬


茶室清供:中式美學的迷人風雅

八大山人


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

中國人講究“物境”,也自古視喝茶為清雅之事。

明代馮可賓《茶箋·茶宜》中,提出“飲時十三宜”之說:無事、佳客、幽坐、吟詠、揮翰、徜徉、睡起、宿醒、清供、精舍、會心、賞覽、文童。

擺放清供,自然要與茶性相合。或遊于山野,或聚於暖室,煮茶清供,便得一日溫暖。

以一茶一花,追問本心,世間人、世間事,便得了然。

茶室清供:中式美學的迷人風雅

臘梅

唯清淨者,物不能欺

佛手,水仙、松枝、梅花,是清供的常見之物。有香氣而不濃郁,外形香味都散發著清雅氣質,如同高潔文士的性格。如果你也想擺放於室內,不防參考。

  • 佛手
茶室清供:中式美學的迷人風雅

佛手

佛手,被稱為香中君子,散發著桔類植物的冷香。若有若無的香氣既可以使室內芬芳怡人,也暗指主人品行高潔。

  • 石菖蒲
茶室清供:中式美學的迷人風雅

《長物志》記載:“花有四雅,蘭花淡雅,菊花高雅,水仙素雅,菖蒲清雅。”四雅當中,唯菖蒲能“小隱於野、大隱於市”,故被文人騷客譽為“天下第一雅”。

  • 松枝
茶室清供:中式美學的迷人風雅

松樹四季常青,生命力頑強。王安石曾贊曰:“松為百木之長”。

中國人從不吝惜對松樹的讚揚,在不屑攀附、高大遒勁的松樹面前,中國文人將心中淡薄、隱逸、不朽的願望,投射在了它身上。

  • 苔蘚
茶室清供:中式美學的迷人風雅

清供無需奢靡破費,既寄情於物,自然之意最是難得。哪怕是路邊青苔,也自有意趣,充滿生機。

清供之“清”,講究的是不流於塵俗的格調,是不落俗套的清淨之心。

清供之氣,滿室香雅;茗茶之氣,唇齒留香。

茶室清供:中式美學的迷人風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