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引流1000+用戶,我對裂變、社群和引流的一些思路

裂變三要素

1.產品牛逼

2.情感到位

3.利己利他

具體我給大家細化一下,裂變到底是什麼,怎麼玩?

首先第一點:如何定義裂變:

只要他幫你推薦,轉發就屬於裂變,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我在以前的回答裡寫過“別人為什麼要把你推薦給別人”我們迴歸場景,你通常會向身邊的朋友推薦什麼產品?如何推薦?當時的想法是什麼樣的?很多都是朋友閒聊中發現朋友的需求,然後恰巧我在用,無形中依據社交的這種關係鏈進行傳播。

影響裂變的直觀因素等於情感+利益。這個必須要看產品特性,舉個例子,如果是微信公眾號裂變,微信公眾號和粉絲的互動較少,所以利益優先,如果是社群裂變,那大家互動比較多,感情要大於利益。如果是標準產品,比如電商平臺,就需要大力去投入資金來進行相應的獎勵激勵。也是我常說的“情感不夠,利益來湊”和“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談感情是一種很省錢的的做法,但是會很耗費時間與精力,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有拉別人進市場人群的經歷嗎?你為什麼會拉別人進咱們群呢?因為群裡面大神比較多?大家都比較積極向上?很多幹貨?還是在群裡聊的比較好,希望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共同建設市場人發展?還是拉人進群可以獲得XX獎勵?這都是我們拉人進群的所有原因,當我們窮舉所有的原因的時候我們依據這些所有的可能就篩選出我們要主動發力的方向,然後圍繞著這一個點去深挖,比如:

打造成學習型社群,那大家就一起學習塑造氛圍,學習的玩法和鼓勵很重要,

打造成KOL社群,那大神的IP和專業性就需要有保證,

打造成共同建設的目標,壯大市場人堂口,那就需要找到千千萬萬的市場人建設粉絲,共同助力發展。

上面說了,談感情需要走心,需要多聊,又不能“慣壞”用戶,親而不近,需要把握好分寸。當用戶量比較少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超出用戶期望,製造驚喜,感動用戶來增進感情,甚至可以單聊,多聊來建立感情。但是當用戶規模比較大的時候,談錢反而是最穩妥的方式,將產品趨向於標準化發展,滿足用戶期望,然後通過資本促生裂變。

除了以上的區別,還有一點需要注意,你一定要和自己的目標用戶/種子用戶/粉絲家長談感情,那些主動交費,主動推薦,主動關心有明確需求的家長是我們要好好維護的“裂變節點”,給與他們特殊的待遇與福利,讓他們覺得做你的粉絲不虧,然後去讓他們幫你做口碑建設。但是粉絲始終是少數,大多數人還都是產品使用者,轉變為粉絲是需要過程的,也是隻有極少數人可以成為粉絲的。

接著聊聊裂變主體

我一直說產品劃分是引流產品-信任產品-盈利產品,很多人把裂變想成了直接轉介紹,直接介紹過來的試聽下就可以報,在確定裂變主體的時候一定要明確一點,我們要裂變的或者說擴散的是我們的引流產品,目的是為了增大輻射面積,儘量要多的輻射到目標用戶群體,但是引流來後面的轉化需要我們自己來做。

舉例:公眾號---個人號---社群---線上課程---線下活動---正課成交

這是很多人問的流量結構,我們從微信公眾號導流至個人號,再從個人號導流至社群,再從社群促活以及樹立KOL等過程之後導流至線上課程,培養付費習慣,然後再發放優惠券或者線下講座等方式導流到機構門店。

微信公眾號是我們的引流結構,個人號也是,社群也是,線上課程也是,線下活動也是,每個環節之間也可以互相導流。

再強調一下我們要做的是把我們的流量結構梳理清楚,然後把自己的引流產品進行擴散

上面我為了舉例寫的很全的,也可以直接選取部分引流產品,比如:“社群--線下活動---正課成交”或者“個人號--線上課--線下活動--正課成交”

流程需要梳理,不是異想天開的自由排列以及照搬照抄!切記!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能做好的方式即可!

我們按照每個流程節點進行分析,每個節點的裂變方式。

公眾號裂變:好友助力領取獎品(資料包、書等)

個人號裂變:分享帶個人二維碼的思維導圖即可領取獎品等

社群裂變:進群轉發海報+文字截圖發送至本群不分組無屏蔽即可領取獎品(領取獎品也可以是參加課程,只是一種激勵)

線下活動裂變我就不多說了,大家應該都操作過講座活動老帶新吧。

我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

一家理髮店推出10元3次洗頭的服務,只限女生,大家知道女生洗頭髮真的很麻煩。然後在理髮店洗頭,洗頭小哥會和你聊聊你的髮質,頭皮,你的臉型適合燙什麼樣的頭髮,然後聊聊你的飲食習慣和整體風格,是女生就有燙頭需求,那你在那享受洗頭還會去別的地方燙頭嗎?(產品相差無幾的情況下)那如果有一天,洗髮小哥和你說,姐,你可以把咱們的這個洗髮卡推薦給朋友,能送您一個原價188的護髮素,不止是送您一瓶,也送您朋友一瓶,如果是你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當時什麼想法?肯定是把身邊的朋友挨個想一遍啊。

從這個故事中你們能得到什麼有效關鍵點信息?

是洗髮-理髮-燙染的產品結構?

還是護髮素這種通用型產品作為獎勵?

還是引流產品的選取?

還是裂變流程中的低門檻,拉著朋友一起“佔便宜”?

還是中間銜接過程中很重要也很專業的引導?

我覺得一場裂變活動有幾個關鍵點:

一看產品,引流產品能否直接打動用戶

這是最基本的,即便是cx都必須讓下線深信產品過硬。

二看流程,是否清晰順暢

反面案例參照雙十一活動規則,當用戶覺得有很大難度的時候會直接放棄,在設置環節的時候我們要站在用戶角度想問題。

三看用戶,群體是否認同產品或者品牌及數量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那首先你得有個一,指望10個人去裂變1000個人簡直是痴人說夢。

四看獎勵,推薦別人所帶來的獎勵是否是用戶想要的

關於產品:

高頻低價不掙錢,低頻高價出利潤,這是設置我們自己引流結構的底層邏輯。

圍繞自身產品和用戶場景打造,尋找用戶的高頻需求,然後把我們的引流產品或者品牌植入到場景中,反覆出現,強化被動記憶,讓用戶有需要的時候會第一時間想到你或者直接用引流產品將用戶導流至養魚池二次轉化。

關於用戶:找目標用戶,培養成粉絲,去影響更多的人,並且依據現在的目標用戶群體數量確定相應的增長指標。

關於獎勵:我的建議是,獎勵足夠誘惑,門檻足夠簡單

我覺得《資本論》裡說的很多,“一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會非常膽壯起來。只要有10%的利潤,它就會到處被人使用;有20%,就會活潑起來;有50%,就會引起積極的冒險;有100%,就會使人不顧一切法律;有300%,就會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絞首的危險。”

裂變做不動,很多時候只是因為誘惑不夠,動力不夠,或者門檻太高。

關於流程:

我們前面通過裂變(拼單、砍價、團購、分享返現、分銷等方式)講了“擴散”引流產品

但是引流產品-信任產品-盈利產品的轉化也至關重要

我們要明確各個環節的短期目標然後匯聚成最終的目標“正課轉化”

然後去各個環節中摳細節,換位思考,考慮到那些可以影響短期/長期的影響因素,然後排除掉。

我們拿社群-線下活動-正價課舉例

社群屬於線上產品,遵循AARRR模型,短期目標就是活躍,因為在教培行業中,群的活躍代表著用戶的關注度,越多人關注,越多人在意就越來越多的人會慢慢融入這個圈子。

社群是我們的引流產品,我們就需要想如何讓更多的目標用戶加入群。

上面我已經提過了,我們要讓群裡的用戶感受到我們的價值才會願意把朋友拉進群裡,以前我們講過,社群運營的核心是“KOL+真心幫助+高頻互動”家長群屬於學習型社群,只有在群裡家長們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他們才會認同這個群的價值。所以如果是現在做社群全是“社群+老師IP”混搭著在做。先認同這個IP,再認同因為IP所聚集的這個組織或者是群體。加入一個組織,想壯大這個組織,讓更多的志同道合的人加入這個組織的邏輯關係,比如市場人的會員群。

3天引流1000+用戶,我對裂變、社群和引流的一些思路

3天引流1000+用戶,我對裂變、社群和引流的一些思路

在社群這個環節,如果不靠自然擴散的話,也可以混搭著一些在線課程做,比如,建預選群---想聽課的人進群---分享帶群二維碼的海報和文案到朋友圈---截圖發送至群內---邀請至聽課群。

下一個環節的線下活動,應該是家長直面老師和顧問的過程:

當家長在群裡暢所欲言,大家都認同老師的時候,這就是一個構建信任度的過程。以前我經常說,當老師展現出自己親和力和專業性的時候,就是信任的起源,不要忘記了,轉化的基礎是信任,所以在線下活動,我們短期追求的目標就是將線上社群的神秘感或者其他的感覺在這一刻得到證實,凸顯親和力和強化專業性。讓家長主動選擇老師報班,如果不行的話再去顧問跟單。

接下來梳理最後的轉化環節中的影響因素就當給大家留個作業吧,想要了解教培人員招生轉化的內容,可以私信我呦,回覆“轉化”領取,市場人在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