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海盜勢力猖獗,屢禁不止,他們只想通商,不想當賊!

話說在明朝嘉靖年間,這一天皇帝正和一位大臣說著什麼……

嘉靖皇帝:“這幾年江浙地區的倭寇之亂一直沒有平息,尤其是汪直勢力日漸增長,朕打算再派愛卿前去,務必要清剿那些海盜。”大臣:“陛下放心,臣一定能平定倭寇,不辜負陛下的希望。”

嘉靖皇帝:“好,愛卿軍事才幹出眾,你辦事朕放心。”

大臣:“臣發誓,那些倭寇一日不除,臣一天不離開軍營,要是不能擒獲汪直、平定東南,臣便堅決不回京城。”

這位大臣叫做胡宗憲,他們所說的汪直就是上篇文章李夫子跟大家聊過的江浙地區最大的海盜頭子。

明朝海盜勢力猖獗,屢禁不止,他們只想通商,不想當賊!

那麼胡宗憲到達江浙之後是怎樣對抗海盜的呢?胡宗憲最後有沒有平定倭寇之亂?為什麼明朝的海盜層出不窮?這些海盜們又為什麼都有一個成為合法海商的夢想?今天李夫子就跟大家聊聊那些縱橫一時的海盜們。

如果有昨天看過李夫子寫的文章應該有印象,明朝嘉靖年間,汪直集結了一批沿海地區的破產農民和日本浪人武士,成為了這一時期最強大的海盜。他們從嘉靖31年開始就接連攻擊江蘇、浙江等地的沿海城鎮,這種事皇帝怎麼能不管呢?嘉靖33年,皇帝欽點了胡宗憲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主要就是負責抗倭鬥爭。

海盜頭子汪直冤死

胡宗憲是安徽人,家族世代都是錦衣衛出身,他自己能力也不差。自從27歲考中進士踏入仕途,便先後在宜都、餘姚等地做知縣,後來還以御史的身份巡查邊防重鎮,整頓軍紀,為明朝的邊疆穩定做出一份貢獻。他為官多年,都是一步一個腳印,無論是軍事經驗還是從政能力,還真是挑不出刺來。這次派他去抗倭,也足見嘉靖皇帝對他寄予厚望。

面對皇帝的器重,胡宗憲感激涕零,還在臨出發前立下誓言,也就是咱們開頭的那段對話,咱現在覺得這好像就是一次普通的平叛任命,但大家別忘了,從嘉靖31年汪直開始進攻,到朝廷派出胡宗憲,這兩年的時間裡,朝廷可不是什麼都沒幹,他們也曾經派兵大舉進攻,沒想到不但倭患沒平定,還損兵折將。朝中文武百官都把抗倭看成了燙手山芋,誰都不願意接受。在這種情況下,胡宗憲還敢高調赴任,足見他的才幹與魄力。

明朝海盜勢力猖獗,屢禁不止,他們只想通商,不想當賊!

當然了,胡宗憲的這番豪言壯志可不是白說的。上任之初,他就已經派人蒐羅了汪直的情報,做到了知己知彼,而且決定先試探一下對方的軍事實力。幾個月後胡宗憲率領4000軍隊夾擊汪直,沒想到大敗而歸,不僅士兵折損了1000多,將領也戰死了20多人,那叫一個慘。胡宗憲這下算是明白了,想要平定海盜,單純的軍事進攻恐怕是行不通了。那可怎麼辦?看來就只能是招降了。當然招降這招早就有人提出過,早在他上任之前,兵部的一些官員們都已經提出過這種建議,還在朝廷上爭了個面紅耳赤。不過最後嘉靖皇帝給這件事拍了板,堅決剿匪,而且絕不赦免汪直。有了前面這一遭,胡宗憲也不敢直接上書說招降的事了。可是這海盜作亂又不能不平定,硬打還打不過,到底該怎麼辦呢?

明朝海盜勢力猖獗,屢禁不止,他們只想通商,不想當賊!

胡宗憲靈光一閃,如果先用地方政府的名義招降,等和他們這邊談攏了,再去上報,請求朝廷赦免汪直,那成功的幾率不就大大增加了嗎?皇帝總比海盜好說話吧。就這麼辦。胡宗憲見到汪直軍事力量強大,決定招安。那麼下一個問題是怎樣才能讓汪直接受招安呢?前面也說了,胡宗憲的情報蒐集能力很強,他知道汪直在成為海盜之前,其實是個地方聞名的大孝子,可他的老母親和妻兒之前都被連坐收押。於是胡宗憲命令將他們全部釋放,還給他們妥善安置,緊接著才派出部下前往日本和汪直進行談判。而汪直也在確定了母親和妻兒一切安好之後,對這位監察御史產生了信任。

明朝海盜勢力猖獗,屢禁不止,他們只想通商,不想當賊!

嘉靖35年的3月初,胡宗憲的部下帶回了汪直的答覆,願意接受明王朝的招降,而且還能幫他們招安或剿滅其他地區的海盜,但條件是開放海禁,進行自由貿易。現在輪到胡宗憲糾結了,海盜頭子是比想象中好說話,可是取消海禁、開放貿易,皇帝打死也不可能點頭。不過好處在於摸清了汪直的目的,胡宗憲決定走一招險棋,那就是先答應汪直,再通過擒獲海盜、平定倭寇、帶罪立功,以此來說服嘉靖皇帝網開一面,儘可能的滿足汪直的要求。

轉年9月,汪直率領他的艦隊來到舟山島西面的城港,經過一番接洽,汪直對胡宗憲不再懷疑,還心甘情願的被軟禁在杭州。解決完海盜這邊,胡宗憲終於鬆了一口氣,到此為止,一切進展的都很順利,就等著其他海盜紛紛來投降了。然而接下來的事情完全超出了兩人的預期,那些海盜居然沒有一個來投降,而且就連四散逃亡的也沒有。他們還是在沿海地區燒殺搶掠,就跟沒有汪直被招安這回事一樣,這可讓胡宗憲頭疼不已。這請求嘉靖皇帝赦免汪直,讓他帶罪立功的奏書都寫一半了,結果那幫海盜沒一個投降的,這讓他很難辦。

明朝海盜勢力猖獗,屢禁不止,他們只想通商,不想當賊!

這還沒完,更要命的事情發生了。京城傳來消息,大臣們紛紛議論,胡宗憲之所以沒有殺掉汪直,是因為接受了重金賄賂。直到聽見這個消息,胡宗憲才真正意識到朝廷中主張嚴格實行海禁的那股勢力是多麼強大。為了自保,他立刻改變奏本,請求處死汪直。也不知道汪直死的時候甘不甘心?汪直死後,沿海地區的倭患依舊沒有平息,嘉靖皇帝不得不啟用戚繼光等大臣,採取殘酷的鎮壓手段,可即便如此,沿海地區的走私活動依舊屢禁不止,甚至在福建漳州的月港逐漸形成了一個走私貿易中心。

開海還是禁海?

海禁越是嚴格,海盜走私就越是猖獗。朝中的不少大臣終於開始反思這兩者的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明朝的政策又出現了什麼變化呢?這時候的大臣們彷彿是認識到了倭患的深層原因,主張開放貿易的聲音越來越多。最後分化成了禁海派和開海派,大明王朝重農抑商的政策也隨之開始鬆動。到了隆慶皇帝繼位之後,他終於批准了開海的奏摺,將月港建成一個貿易中心,不過不是完全開放,海外貿易依舊有許多限制,這件事在歷史上被稱之為“隆慶開關”,大家都沒想到這種方法對於根治海盜非常有效,從此之後海盜越來越少,漸漸不足為患,就連原本駐紮沿海的戚繼光也被調回北方,鎮守更為重要的冀州去了。

明朝海盜勢力猖獗,屢禁不止,他們只想通商,不想當賊!

雖然這次港口開放的不夠徹底,不過民間被壓抑多年的商業活力還是一下子復甦了。開關的十年之後,月港的關稅收入已經超過了萬兩白銀,20多年之後更是達到了將近3萬兩白銀。原本走私猖獗的月港竟然搖身一變成為了明朝重要的資金來源之一。然而月港的開放不過是曇花一現,1592年日本豐臣秀吉出兵侵略朝鮮,明朝海防吃緊,下令於次年開始實行海禁,直到6年之後,日本從朝鮮退兵港口才重新開放。

明朝晚期的中國海商力量

到了萬曆末年,明朝的海防一天不如一天。如果大家對這世界歷史也有一定了解的話,就會知道這個時候的歐洲正處於大航海時代。葡萄牙人、荷蘭人先後來到東方,截掠貨船、橫行海上,出於對海防安全的考慮,明朝政權宣佈第3次禁海,不過和嘉靖年間一樣,這時候的中日貿易非但沒有因為官府的阻止而斷絕,反而讓對日走私者賺了個盆滿缽滿。俗話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只要有暴利就一定有人鋌而走險。大量明朝居民開始移居到日本的平戶和長崎,專門幹起了走私,這其中勢力最大的就是泉州人李旦的海商集團。李旦原本是專心在菲律賓經商,不過因為與西班牙統治者不對付,這才轉到日本九州島定居,並且成為了當地的華僑領袖。

明朝海盜勢力猖獗,屢禁不止,他們只想通商,不想當賊!

他藉助日本海盜集團的幫助,籌建武裝船隊,在中國、日本、東南亞之間與荷蘭、英國的經商船隻進行國際貿易。據說統一日本的德川家康還曾經接受過李旦的資助。除了走私貿易之外,李旦也經常乾點海盜的搶劫營生。因為作風強悍,還被洋人稱為“中國船長”。大家可能要問了,李旦在海上這麼猖獗,明朝皇帝就不管嗎?這回朝廷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當時的明朝陷入了嚴重的社會危機,內有黨爭、外還有努爾哈赤虎視眈眈,可以說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哪還有功夫管海上那點事。

李旦和其他中國海商正是充分利用了這個機會迅速崛起,成為了東亞海域上的重要勢力。當然了,這時候對日貿易仍然屬於非法行為。李旦的商隊獲利再多,在明王朝眼裡也就是個賊,可誰想一輩子當賊呢?和汪直一樣,李旦也盼望著能開放對外貿易,從而成為合法的海商。就在李旦埋頭髮展海上勢力的時候,荷蘭殖民者佔領了澎湖,並要求開通商阜。面臨來勢洶洶的殖民者,李旦和明王朝又做出了怎樣的選擇呢?荷蘭殖民者要求明朝開通商阜,明朝政府是不希望開戰,但也不願意接受荷蘭人開出的條件,這種心理被敏銳的李旦捕捉到了,對他來說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您想想如果能從中斡旋,幫助明王朝解決這次危機,那就有可能因為立功而獲得朝廷對海上貿易的認可。李旦的身份不就洗白了嗎?

明朝海盜勢力猖獗,屢禁不止,他們只想通商,不想當賊!

東亞海域的唯一強權“鄭芝龍”

於是李旦主動請纓去交涉,而且為了能及時瞭解荷蘭人的情報,他還推薦鄭成功他爹鄭芝龍前往澎湖,給荷蘭人擔任翻譯,然而驕傲自滿的荷蘭人絲毫沒有妥協的打算,李旦想借此洗白的計劃也就失敗了。不久之後,明朝軍隊猛攻澎湖,缺乏準備的荷蘭人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被迫轉移到臺灣。斡旋失敗的李旦回到平戶,帶著遺憾病逝了。接手李旦龐大海上勢力的鄭芝龍自立門戶之後,就離開了日本,也來到臺灣地區建立新的大本營。他組裝了一支實力強大的私人海軍,而且效仿明朝在臺灣設立了官屬,形成了初具規模的割據政權。

明朝海盜勢力猖獗,屢禁不止,他們只想通商,不想當賊!

以後的幾年裡,鄭芝龍以廈門為據點,養精蓄銳,逐漸形成了一個擁有3萬餘人、戰船數千艘的海商集團。不過他可沒忘了同在臺灣的那些紅毛鬼子荷蘭人,這回他也不想著什麼做生意了,直接跟他們死磕。崇禎6年9月,鄭芝龍率領50多艘戰船,還有近100多條滿載著硫磺和稻草的火船,分兩路包抄荷蘭艦隊。不一會荷蘭人的船一艘起火焚燬,一艘被俘獲,還有多艘戰船遭受重創。無奈之下,荷蘭司令下令撤退,這場戰役被稱作“金門料羅灣海戰”,是荷蘭人來到東方後遭遇的第1次大挫折。在這之後的6年中,又經過大大小小的戰役,橫行海上多年的荷蘭人不得不和鄭芝龍達成了貿易協定。如果荷蘭想要同日本進行貿易,需要經過鄭芝龍中轉,才能運往日本出售。想必大家也能明白,這可以說是壟斷了荷蘭人的貿易途徑。從此鄭芝龍成為東方海洋世界唯一的強權。

明朝海盜勢力猖獗,屢禁不止,他們只想通商,不想當賊!

說了半天鄭芝龍,那時候的明朝又怎麼樣了呢?那就是一個字“亂”,內有軍事叛亂,外有強敵入侵,就連天公也不作美,洪水、旱災是接連不斷,不過最讓皇帝頭疼的還是嚴重的經濟危機,這時候真是地主家也沒餘糧了,朝廷缺銀子,快窮死的崇禎終於想到了大海。崇禎12年,他接受了傳教士的建議,再次開放了海禁。時隔這麼多年,這位皇帝終於和李旦達成了選擇海洋的共識,不過這一切已經太晚了。這個時候的大明王朝距離滅亡還剩下5年的時間,之後的事就不用多說了,大家一定也很熟悉了。

明朝海盜勢力猖獗,屢禁不止,他們只想通商,不想當賊!

中國海盜的唯一目的“通商”

明亡之後,清朝也依舊嚴格控制海上貿易,中國人綿延了幾代的海上夢徹底破滅,中國與大航海時代又一次失之交臂。說到這兒,大家可能也發現了,這些海盜們說到底並不是以搶劫為樂,他們的根本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通商。開海還是禁海的爭論,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幾百年,但每次爭論的結果都在告訴我們,選擇封閉是不會帶來好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