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中的迷茫——我在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学与教中有感而发

在填报研究生专业的时候,我深思而又深重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选择它这既源于它的魅力,也是我兴趣之所在,所以我常说自己是马克思同志的学生。过去我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生,而现在我是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师。也正是在“学”与“教”的实践中,我困惑了,继而又生发出迷茫。

自工作以来,我似乎荒废了自己的专业,很少有时间去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段时间因疫情的影响,单位工作并不太多,主要是自己看书学习。因此,我得以有这宽裕的时间阅读。上一次集中学习还是在2017年的暑假,那个暑假因个人原因我选择在学校学习,我在导师办公室待了两个月。在此之前我虽然阅读过一些经典篇目,但没有成套地读过,在师友的教育下,我选择通读一篇。马克思的行文总是那么晦涩又充满哲学味,又似一位狠者咄咄逼人;而恩格斯的行为则稍显简明。刚开始的时候读不懂,读的很累,一天只能看三四十页,自己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也没有老师点拨,当时我的想法就是忍,不管怎么样总要忍着读,读不懂也要读,就这样,我花了五个月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四卷通读了一遍。这次我原本打算再将选集通读一篇,思来想去,应该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点,于是我选择了阅读文集十卷,一月有余,第一卷才读了200页,效率之低,且多有不明之处。每有晦涩难懂处,便心生不快,又自我怀疑,易限于困惑,而后迷茫。

困惑中的迷茫——我在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学与教中有感而发

与阅读不解相比,工作的困惑更让人迷茫。我工作所在的浙江省,社会治理一直是它的显学,我所在的单位也是一样。我们这种性质的单位,马列主义应该是它的重点学科,否则如何体现“姓马”。然申报课题、教学备课等等,如我之专业多有不便之处,这让我一度陷入极度困惑中,我、我的专业似乎多余。我想原因有二:其一、这与地方特色有关,浙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上与上海和江苏相比,学术界多认为浙江略逊一筹;而论实践做派,浙江有过人之处。久而久之,不读、不重视也就显而易见;其二、我们这种性质的单位是为领导服务,舆论认为我们的授课内容要与领导的实际工作相符合,换言之领导工作中需要什么,我们就讲授什么,再言之领导不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自然我们就没有市场,抑或我们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能解决领导的实际工作。正确与否,不做评价。我想表明一个观点,自党成立以来,凡被双轨之人,少因业务不精,多是因思想缺钙而堕落日下。

困惑中的迷茫——我在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学与教中有感而发

经过一年的调整,我逐渐适应了工作。以我年龄尚幼,应用功读书,以弥补专业能力不足的缺陷,待到他日花开时,自有闻香人。此外,我也呼吁我们要真正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教育,似我们这样性质的单位,又如科层体制内,一切人和单位都要学习和研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文本的研读,我所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经典作家的原著,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几位同志;真正弄通他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