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縣長、鄉長都來帶貨,電商助農大有可為

“小木耳,大產業”,這兩天,被習近平總書記現場點讚的柞水木耳火了,12.2噸產品一上線瞬間秒光;疫情期間,全國上萬間的蔬菜大棚瞬間變成了直播間,市長、縣長、鄉鎮長紛紛帶貨……

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考察時特別指出,電商作為新興業態,既可以推銷農副產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又可以推動鄉村振興,是大有可為的。

市长、县长、乡长都来带货,电商助农大有可为

網上直播賣木耳。新華社記者 梁愛平 攝

一頭連在田間地頭,一頭連著消費市場。這個春天,新冠肺炎疫情雖然對農業發展帶來不少新的困難和挑戰,但電商+農戶的模式卻在網上越來越火。作為一種新型零售模式,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上行,正迎來爆發增長期。

據商務大數據監測,一季度,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936.8億元,增長31.0%;電商直播超過400萬場,100多位縣長、市長走進直播間為當地產品“代言”。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在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衝刺時刻,全國多地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復工復產,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積極拓寬銷售渠道,同步推進農產品電商與脫貧攻堅。

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農產品線下銷售渠道不暢,產品銷售受阻。在國家相關政策的精準扶持下,在電商平臺的積極嘗試中,滯銷農產品漸漸成了“暢銷貨”。

另一方面,如火如荼的電商行業,讓農產品走進了千家萬戶,悄然改變著市民的消費習慣和行為。而“宅經濟”迅速補位,也釋放了經濟新潛力,激發著更多新需求。

市长、县长、乡长都来带货,电商助农大有可为

線上訂單包裝。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流量就是“新農資”,電商銷售、直播帶貨對消費的促進作用進一步提升,讓我們看到了電商經濟的重要性及廣闊的發展前景,也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中國經濟強大的韌性與活力。

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商,打造產銷一體的供應鏈,就是促進農產品供需“雙升級”的重要解決之道,為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電商助農,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無論是平臺電商、社交電商還是直播電商,只有讓更多農產品、農資和其他農業生產要素實現更好、更及時、更精準的產銷對接,才能推進農村電商提質增效。這其中,離不開政府扶持政策的精準滴灌。

要讓電商助農成為長遠之策,就需要在建設優質特色農產品產業鏈和供應鏈上下功夫,協力補齊渠道多匹配差、開店易缺流量、商品雜品牌少、體量小上行難等制約農產品網上銷售的突出短板,實現從“產什麼賣什麼”到“市場需要什麼就生產什麼”的轉變。

保供給、促增收,激發特色產業活力,實現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的無縫連接,電商助農還需搶抓機遇、乘勢而上。(蘆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