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勤”当头,“走”出脱贫致富路

01 在此处输入标题

身残志坚“勤”当头,“走”出脱贫致富路

春雷响,万物长,清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被春雨洗礼过的稻田里,春风拂过,掀起一层层麦浪,甚是喜人。俗话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脱贫户最有发言权。

“党和政府帮我们一把,我们总不能坐享其成等着别人给吧?别人给的始终没有自己劳动得来的踏实,不勤快,再好的政策也没用,政府能帮我们到这步,已经很不错了,剩下的就要靠自己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现在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感谢新时期扶贫的好待遇,感谢帮扶干部”。这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谢,已成为杨小各常挂嘴边的话语。

杨小各,茨营镇茨营社区顾家庄人,家中共有5口人,夫妇二人均身患残疾,于2013年被评为贫困户,他虽被评为贫困户,但却始终不等不靠不要,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扶贫干部的帮扶下,他不断提高自身技术能力,依靠自己的勤劳致富,几年光景,这名朴实的汉子就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好榜样的蜕变。

身残志坚“勤”当头,“走”出脱贫致富路

“活着就应当有志气,自力更生才有出路”。不甘贫困的杨小各心里一直牢记。面对先天的不足,他没有“每天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小康送上门,而是发展自身动力,抓住机遇,创造幸福生活。

巧搭扶贫快线车,政策帮忙谋出路

近年来,麒麟区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精准施策,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人不少、一户不落”。茨营镇政府积极响应区委、政府号召,在全镇实行党员干部“牵手致富”结对帮扶机制,根据帮扶对象面对的具体困难开展针对性帮扶。在帮扶干部入户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杨小各夫妇二人因身患残疾,常年待业在家,家中还有年近8旬的老人要照顾,帮扶干部积极识别,对其制定“合身”的帮扶计划。疏通外出务工就业渠道,鼓励具备生产劳动力的杨小各外出务工,另外帮助聘请农科专家上门开展蚕桑养殖培训,让其妻在家构筑蚕桑养殖,并适时“土专家”针对养殖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置。同时,帮助并鼓励成年子女外出务工、就业。目前,杨小各一家年均纯收入可达90000余元,人均年收入10000余元。

身残志坚“勤”当头,“走”出脱贫致富路
身残志坚“勤”当头,“走”出脱贫致富路

身残不忘父母恩,脱贫致富感党情

有了国家的好政策,有了暖心的帮扶干部,杨小各一家依靠勤劳的双手,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建好了新房,成为村中勤劳致富的榜样。同时,他也积极响应危房拆除政策,主动申请拆除自家老房子,消除住房安全隐患,真正铺筑了一条自立自强的脱贫致富之路。他不仅是勤劳致富的代表,也是孝老爱亲的模范,孝老爱亲从来都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繁衍生息、代代相传的传统。生活中他对待家中老人不离不弃,尽管家中条件艰苦,也坚持和老人一起居住,对老人悉心照料,村里人说起他对老人的孝心也是竖起大拇指。

身残志坚“勤”当头,“走”出脱贫致富路

“党的政策好了,房子也帮助我建好了,收入也可观起来了,虽然还有困难,但是我们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用我们的双手改变贫困的命运,把自己从一个贫困户变成致富带头人,在脱贫攻坚路上我们有信心、不掉队”。杨小各一有机会便鼓励身边的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

身残志坚“勤”当头,“走”出脱贫致富路

图文: 崔媛晶 杨帆 贾海波

编审:朱绍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