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利的力量,4.025%到底魅力有多大?

複利的力量,4.025%到底魅力有多大?

全文3628字,預計閱讀時間15分鐘

4.025%,最近一年在保險圈刷爆了的數字,

到底是什麼意思?

它對我們買保險有什麼影響?

複利的力量,4.025%到底魅力有多大?

-01-

4.025%是什麼?

保險產品的定價,影響因素主要有三個:

第一是預定發生率,如死亡率、疾病發生率、意外發生率等,是人們根據大數法則的原理,運用統計方法和概率論編制出來的。它的數值越高,價格就越高。

第二是是預定利率,指保險公司在產品定價時,根據公司對未來資金運用收益率的預測而為保單假設的每年收益率。它的數值越高,價格就越低。

複利的力量,4.025%到底魅力有多大?

第三是公司運營成本,主要分為佣金和管理費用兩部分。佣金是保險公司對支付給保單業務員及其團隊的各項支出,而管理費用則涵蓋了保險公司日常運作所需的各種費用。運營成本越高,價格也就越高。

當然,除了上面這三點外,還有一些因素也會影響到產品的價格,如保障範圍、品牌溢價、售後服務等。

這裡的4.025%指的就是預定利率。預定利率其實質是壽險經營者因佔用了客戶的資金,而承諾以年複利的方式賦予客戶的回報。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更高的預定利率,意味著保險公司承擔了更大的成本和投資風險,而保單購買者得到了實惠。更低的預定利率,意味著保險公司的投資風險減輕了,但保單購買者就需要支付更大的成本。所以,保單購買者每年交錢給保險公司,預定利率就相當於保險公司給我們的利息。

-02-

4.025%怎麼來的?

1999年之前,保險公司可以自由設置各自產品的預定利率,而國內壽險公司所經營的產品大多與央行基準利率掛鉤。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長期處於高利率的環境之下,高利率時代,在 1993 至1996年期間,三年定期存款利率高達12%。因此,保險公司在1999年之前的產品預定利率也處於較高的水平(7%-9%),當時買了這些保險的人,現在來看正是賺大了。

而從1996年開始,我國的存款基準利率一降再降,到1999年6月降到了2.5%。大家知道,保險公司銷售的都是長期保單,客戶在投保時就鎖定了保費價格;但保險公司收取的保費資金的投資收益卻是隨著市場的利率水平發生波動的。所以一旦存款基準利率大幅下降,就相當於保險公司已承諾給客戶多年期的預定利率收益,自己卻無法從市場上得不到同等的投資收益,如此,就會產生利差損。例如,某保險公司1993年銷售的某款產品的預定利率為8.8%,保期10年了,到了1999年的時候,由於還在保單期間內,這款產品當年對應的預定利率還是8.8%,但此時市場的存款基準利率只有2.5%,保險公司可以獲取的投資收益率就遠低於預定利率,就會發生虧損。這種保險資金投資運用收益率低於有效保險合同的平均預定利率而造成的虧損,就是利差損。

這段時期,利差損導致保險行業出現了巨大的虧損,在回顧保險業發展30年的著作《迷失的盛宴》中,作者將此稱為“利差損毒丸”。

複利的力量,4.025%到底魅力有多大?

於是,1999年6月,保監會緊急發佈通知,將壽險保單(包括含預定利率因素的長期健康險保單,下同)的預定利率調整為不超過年複利2.5%,並不得附加利差返還條款。

複利的力量,4.025%到底魅力有多大?

此後,預定利率進入長期的監管時間,一直到2013年,人身險產品的預定利率一直被限定不得超過年複利2.5%。隨著央行在2007年內連續六次加息,三年期定存利率重回5%以上,保監會所規定的預定利率逐漸低於一年期銀行定期存款,更比理財產品收益率低得多,影響了保險產品尤其是傳統人身險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於是,行業內呼籲預定利率的改革,保監會在做了多次嘗試後,正式在2013年8月發佈了《中國保監會關於普通型人身保險費率政策改革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普通型人身保險預定利率由保險公司按照審慎原則自行決定。分紅型人身保險的預定利率、萬能型人身保險的最低保證利率不得高於2.5%。”。隨後,又在2015年2月發佈了《中國保監會關於推進分紅型人身保險費率政策改革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萬能型人身保險的最低保證利率由保險公司按照審慎原則自行決定”“萬能型人身保險的評估利率上限為年複利3.5%”。之後又在同一年9月,發佈《中國保監會關於萬能型人身保險費率政策改革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對於開發的分紅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不高於3.5%的,報送中國保監會備案;預定利率高於3.5%的,報送中國保監會審批。”

複利的力量,4.025%到底魅力有多大?

那麼預定利率是否沒有上限呢?答案是不是。

預定利率雖然放開了,但有一個官方指導數字(術語叫:法定評估利率)——3.5%。普通型人身保險保單的法定評估利率。2013年8月發佈了《中國保監會關於普通型人身保險費率政策改革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2013年8月5日及以後簽發的普通型人身保險保單法定評估利率為3.5%。”“中國保監會支持保險公司參與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對國家政策鼓勵發展的養老保險業務實施差別化的準備金評估利率。2013年8月5日及以後簽發的普通型養老年金或保險期間為10年及以上的其它普通型年金保單,保險公司採用的法定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可適當上浮,上限為法定評估利率的1.15倍和預定利率的小者。”

按此規定,普通型養老年金可以在3.5%的基礎上,上浮15%,即最高為4.025%,這是極限了。而分紅型的年金險,預定利率只能是3.5%。這就是4.025%的由來。

-03-

為什麼4.025%這麼受關注?

剛剛講到,預定利率越高,保險產品價格越便宜。那0.5%的利率變動,能帶來多大的差距呢?

我們先來看看,這千分之五的收益:以50年為期限,3.5%和4%的收益率進行對比,假設本金都是100萬,則:

● 50年後,以4%利率複利增長,能變為710.7萬;

● 以3.5%的利率則變為558.5萬,收益降低了21.4%

我們再來看看,同樣的收益,所需保費:再假設一個場景,反過來推,如果想在50年後擁有100萬,則:

● 以4%的利率,現在需要繳納14.07萬的保費;

● 以3.5%的利率需要17.9萬的保費,相比之下需要多花27.2%的保費。

期限越長,差距越大。千分之五的差距,就是這麼令人咂舌。

需要注意的是,十八大以來,防控金融風險的重要性、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被反覆強調。防範包括利差損在內的各種風險,不僅是保險業在2019年的重要任務之一,其實也是金融行業乃至全社會在2019年的重要工作之一。

目前,保險公司的4.025%利率在現階段已經超過絕大部分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最關鍵的是,無論經濟形勢如何,銀行利率如何,這個4.025%的預定利率是固定的,或者說終身穩定的,未來一輩子都有4.025%的年複利,活多久算多久,一直有效。正如那些在90年代投保了“少兒360”、“99鴻福”的客戶,現在依然享受每年8%甚至9%的年複利一樣,難怪有人稱4.025%是薅保險公司羊毛的機會。

-04-

4.025%對你我有什麼影響?

影響肯定是有的,但是影響的大小還是因人而異。

2018年4月,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統一同類資產管理產品監管標準,有效防控金融風險,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印發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明確表示要“打破剛性兌付”。後來發生的事大家也知道了,各大P2P平臺紛紛暴雷,國內前幾大財富管理公司也未能倖免。

複利的力量,4.025%到底魅力有多大?

在資管新規的新形勢下,為我們的資產找到一個合適的工具,完成資產保值、增值乃至傳承,是所有人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之所以說4.025%的預定利率因人而異,是因為每個人的資金量、投資期限、抗風險能力、投資渠道不同,因此像年金險這樣安全穩定,收益率不怎麼高的產品,並不適合所有投資者,主要原因有二:

① 投資時間長,短期內退保不僅可能不會產生收益,甚至會有保費損失,我們列舉某年金產品的收益率,可以看到,在3年交費期滿前,收益率為負值,直到第20年/30年才有一個較為客觀的收益率。

複利的力量,4.025%到底魅力有多大?

並且熟悉複利的人都知道,複利只有在時間足夠久的情況下才把威力發揮到極致,因此市面上出現的快返型年金險,就像是無腦的狗血劇,僅僅為了迎合市場需求,並不能給消費者帶來切切實實的利益。

複利的力量,4.025%到底魅力有多大?

② 收益率並不高,目前預定利率最高的4.025%的年金產品,在第20年的內部收益率(IRR)也僅僅只有3.85%,在第40年的IRR為3.94%,40年的IRR為3.97%,80年的IRR為3.94%。也就是說,時間越久,真實收益率越趨近4.025%。這個收益率對一般人來講已經非常不錯了,但是一些投資客,他們有更好的投資渠道,這個收益率對他們來講吸引力並不大。但是長期來看,作為安全性資產來進行配置也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複利的力量,4.025%到底魅力有多大?

以上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4.025%的預定利率之所以這麼火,是因為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未來這樣的高預定利率產品很可能不復存在,購買這樣的產品可以長期鎖定一個較高的利率,是非常合適的養老金配置方案。但是否每個人都要配置,還是要根據自己的資金量、投資期限、抗風險能力、投資渠道來個性化分析。

複利的力量,4.025%到底魅力有多大?

西南財經大學

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英語專業八級

個人壽險高級規劃師

曾任平安人壽核保人

公眾號《學點核保兒》《問問保險》特邀作家

知乎欄目作家,保險師特邀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