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險4.025%的預定利率到底有多重要?

最近的保險圈,有一個現象級的火熱話題。

一切源自近期銀保監會發布的一則通知,大意是普通型人身保險(包括普通型年金險)的評估利率上限從原來的4.025%降到3.5%。

關於這一通知,各家有各家的說法,我也冒昧的聊聊一些見解,也許能成為你茶餘飯後的談資,也許能讓你明白,要不要買年金險。

一、為何要把4.025%降到3.5%?

下圖是銀保監會發布的官方公告,最核心的一句我給標出來了:

年金險4.025%的預定利率到底有多重要?

有點晦澀,翻譯過來就是:以後的普通型人身保險(含普通型年金險),定價的預定利率最高不能高過3.5%。

1、評估利率、預定利率是什麼?

先看一下里面提到的、非常關鍵的兩個利率。

①預定利率

可以理解成保險公司預計給你的回報率。

在設計產品的時候就定好的,估算一下買了保險以後,大概能給到消費者多少錢的回報。

②評估利率

每一份保險,未來都可能要賠錢、給錢。

保險公司就得算算,現在賣出去了這麼多保險,得預留多少準備金,以後才夠用。

這些預留的錢,就形成了一個準備金的池子。

但賣出去的保險,不是全部都在某一年就要賠錢、給錢的,所以收上來的保費,不用全部都存在準備金裡,可以拿去投資。

預估一下,回報達到多少時,準備金也夠用,這個回報就是評估利率。

這兩個利率的關係,說起來有點複雜。

但是銀保監會規定過,預定利率的上限不能高於評估利率的上限。

通知說“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調整為年複利3.5%和預定利率的小者”,可以理解為預定利率的上限不能超過3.5%。

咱們後面都直接用預定利率來解釋。

年金險4.025%的預定利率到底有多重要?

2、為何要降低預定利率的上限?

理論上,對消費者來說,在其他條件都不變的情況下,預定利率越高越有利,因為要付出的保費成本會越低。

舉個例子,小王定了個小目標,一年理財要掙500,按5%的回報算,他要出10000塊錢。 如果有8%的回報,同樣掙500,只要6250元就夠了。

雖然是這樣,但是高預定利率對保險公司卻很危險。

比方說,小王找別人借錢投資,說好一年4%的利息給人家,結果小王投資不理想,自己才賺了1%,但是該給的錢還是得給,說好了給4%,還有3%就得掏自己的腰包。

保險公司也類似,如果預定利率很高,萬一實際投資的回報低了,就要虧錢。

雖然說保險公司有賺有虧很正常,但是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這種情況的虧損,後果非常可怕。

(1)保險業的歷史之痛

銀行利率,是保險產品預定利率的一個參考因素,它倆關係密切。

在九十年代,銀行一年期存款有10%左右的利息,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在6-10%左右。

但是從1996年來,央行8次降息,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降到了現在的不到2%。

有啥影響呢?你可以理解為,那個時候經濟發展飛快,獲得10%的回報比較輕鬆,換到現在就很不容易了。

但是,保險產品設計出來之後,預定利率是不會變的。但實際的回報率達不到原來定的那麼高,那中間的這些損失,都得保險公司承擔。 銀保監會一直在下調預定利率的上限,到了1999年預定利率最高只有2.5%了,直到2013年,部分普通型產品(普通型養老年金或保險期間為10年及以上的其他普通型年金)才調整到最高不超過4.025%。

儘管如此,還是有好幾家大公司持續著十幾二十年前賣出保單的影響,依然按照當時保單約定的利益在給付。

銀保監會也擔心,保險行業再走這樣的路子,影響到保險公司的穩健經營,影響到民生,所以在這方面,非常謹慎。

雖然通知是最近才下發的,但是早在今年初期,預定利率超過3.5%的普通型年金保險產品,就不予備案了。

這種謹慎不是憑空而來的。

(2)從經驗來看,降息是大趨勢

把視野放到世界,央視財經一期節目報告,今年已有約30個經濟體相繼宣佈降息。

比如馬來西亞、新西蘭、菲律賓、澳大利亞、韓國、南非、烏克蘭、土耳其、俄羅斯等國家。

甚至還有一降再降的:9月19日美聯儲再次宣佈降息,距離上一次宣佈降息,僅過去不到兩個月。

從現有情況來看,降息是大趨勢,甚至降到零利率或者負利率,也不奇怪。

比如歐洲央行的基準利率,從2012年到現在,一直在降,2014年首次出現負利率。也就是說,去銀行存錢,還得交費用。

年金險4.025%的預定利率到底有多重要?

再看看我們國家,央行的基準利率雖然有升有降,但是從整體、長期來看,是在降低的。

年金險4.025%的預定利率到底有多重要?

看到這裡,也就不難理解,銀保監會為何降低預定利率的上限。

二、預定利率降低後,年金險還值得買嗎

這裡需要先明確一點,預定利率是定價時的參考,不等於保險公司實際給到的回報率。

其中還要扣除一些管理費用、運營費用等成本、銷售佣金等成本,一般,實際的回報不會超過預定利率。

隨著預定利率的降低,實際的回報大概率也會降低。

說實在的,想讓年金險達到股票的高回報,真不現實。

股票、私募等產品,好比是戰場上廝殺的勇士,有勝也會有敗;

年金險的作用是後援支持,保證供給,給到長遠的規劃和失利時的保全。

安全和長期穩定才是年金險的優勢

第一,年金險的本質,是保險。

不用擔心買了年金險,自己的錢會像P2P那樣跑路,或者像炒股那樣虧得一塌糊塗。

買的普通型年金險,不管經濟環境如何,不管過了多久,交上去的錢是安全的,能拿到多少錢,也是合同裡寫得清清楚楚的,符合約定必須執行。

退一萬步講,哪怕是因為各種原因,保險公司解散了,也會有別的保險公司接管這份保單,繼續執行應盡的責任,還是安全的。

第二,年金險是長期穩定的,同時既有回報,又具備流動性。

年金險不能讓你一夜暴富,它是細水長流的。

你交進去的保費,不斷生息,時間可以長達幾十年。 它是按複利增長,不起眼的回報,在時間的作用下,也是一座金庫。

到了約定的時間,每年可以領一筆錢出來,賬戶裡剩餘的錢照樣在生息,花錢、掙錢,哪個都不耽誤。

年金險的這些特性,不會因為預定利率如何而發生改變。 年金險仍然是個人資金配置、家庭資產保全的重要部分,哪怕是3.5%預定利率的年金險,也滿足需求。

年金險4.025%的預定利率到底有多重要?

版權聲明: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聯繫方式:[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