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亿“商业地产老大”疫情下业绩承压,3年来首次境内发债

6000亿“商业地产老大”疫情下业绩承压,3年来首次境内发债


近日,在阔别境内债市3年后,万达商管将发行50亿中票来置换债务。近年来其一直追求轻资产化、去地产化,在豪赌物业租赁业务后遭遇新冠疫情,未来万达商管业绩将承压。


01

3年后首发新债


4月14日,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商管”)公告称,公司拟发行2020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发行上限50亿元,期限为3年期,该券拟用于置换4月19日到期的60亿规模“17大连万达MTN002”。

6000亿“商业地产老大”疫情下业绩承压,3年来首次境内发债

募集说明书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万达商管自2017年以后首次发行境内债券。


《小债看市》统计,目前万达商管境内存续债券16只,存续规模722.52亿元。其中有8只总余额为436.94亿元的债券将于一年内到期,将面临较大集中兑付压力。


6000亿“商业地产老大”疫情下业绩承压,3年来首次境内发债

存续债券期限分布


除此之外,万达集团还存续1只境外债券,该券发行于2014年1月,发行规模6亿美元,票面利率7.25%,将于2024年1月29日到期。


02

负债压顶 经营承压


据官网介绍,万达商管成立于2002年9月,是全球规模领先的商业物业持有及管理运营企业,也是万达集团旗下商业物业投资及运营的唯一业务平台。


截至2019年6月末,万达商管拥有或运营的商业广场共289个,总可租面积达2890.08万平方米,规模位居国内商业地产行业首位。


6000亿“商业地产老大”疫情下业绩承压,3年来首次境内发债

万达商管官网


从股权结构上来看,万达商管的控股股东为万达集团,持股比例为52.97%;王健林直接持股8.16%,穿透后公司实控人为王健林,合计持股超60%。


6000亿“商业地产老大”疫情下业绩承压,3年来首次境内发债

股权穿透图


2018年以来,由于房地产业务去化影响,万达商管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2019年前三季度,万达商管实现营收490.98亿元,同比下降31.83%;实现净利润244.96亿元,同比下降26.06%。


6000亿“商业地产老大”疫情下业绩承压,3年来首次境内发债

净利润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业绩下滑,万达商管的经营性现金流也大幅减少。


2019年前三季度,万达商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93.53亿元,而2015年之后的几年里该,项指标均为300亿上下,现金流减少将不利于对债务和利息的保障。


截至最新报告期,万达商管的总资产为6050.52亿元,总负债为3332.83亿元,净资产为2717.6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5.08%。


从财务杠杆上来分析,万达商管的资产负债率最高值出现在2012和2013年,彼时该指标数据已超73%,随着去地产化近年来其财务杠杆一直在下降。


6000亿“商业地产老大”疫情下业绩承压,3年来首次境内发债

资产负债率趋势


《小债看市》分析债务结构发现,万达商管主要以非流动负债为主,占总负债比为62%。其中长期借款943.9亿元,应付债券506.76亿元,递延所得税负债537.69亿元。


截至2019年三季末,万达商管流动负债有1273.59亿元,其中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209.34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421.89亿元,也就是说其一年内的短期负债超430亿。


从万达商管的资金流动性上来看,其账上货币资金还有601.42亿元,虽然较2018年年末减少230亿,但目前看完全可以覆盖短期债务。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万达商管的货币资金已呈连年下滑趋势,继2018年减少30%后,2019年前三季度又减少28%,其流动比率等短期偿债指标也在下滑,说明流动资金对短期债务的覆盖力在下降。


6000亿“商业地产老大”疫情下业绩承压,3年来首次境内发债

货币资金


综合来看,万达商管的整体有息负债在1900亿上下,带息负债比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债务高企未来存在较大偿付压力。


2014年以后,万达商管的有息负债规模高居不下,一直维持在1800亿以上,甚至在2016年出现2266亿的高值,这同时也推升财务费用的支出。


近三年来,在万达商管各项营业成本缩减的同时,只有财务费用不断飙升,2018年财务费用为87.33亿元,对利润形成较大侵蚀。


6000亿“商业地产老大”疫情下业绩承压,3年来首次境内发债

财务费用情况


在对外融资方面,万达商管主要依赖于长期借款和债券。


《小债看市》统计,除了银行和债券融资,万达商管还有131次应收账款融资,5次股权质押以及5次信托融资。


在银行授信方面,截至2019年6月末,万达商管银行授信总额有1796亿元,未使用授信额度为1280亿元,可以看出其授信额度较前几年收缩不少。


6000亿“商业地产老大”疫情下业绩承压,3年来首次境内发债

银行授信情况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万达商管为取得借款而抵押的受限资产规模较为庞大。


截至2018年末,万达商管的受限资产有2634.68亿元,占净资产的97.81%,占总资产的42.24%,庞大的受限资产对资产流动性产生不利影响。


总得来说,近年来追求去地产化、“轻资产”经营模式的万达商管,盈利能力在不断下降,以其目前账上资金来看虽可以覆盖短期债务,但有息负债高居不下增加未来偿债风险,再加上当下新冠疫情影响,万达商管经营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03

去地产化


2000年,万达集团进入商业地产领域,是国内最早涉足商业地产的企业之一。在之后的20年中万达商业迅速扩张,目前已发展成全国性的商业地产企业。


2016年9月,万达商业从香港退市并签订对赌协议,承诺在2018年8月31日前完成上市,但最终上市计划并未实现。


2017年,万达商业将旗下14文旅项目公司91%的股权,以438.44亿元的价格卖给融创,同时又把73家酒店及大连万达中心100%的股权,189.55亿元卖给富力。


6000亿“商业地产老大”疫情下业绩承压,3年来首次境内发债

三方签约仪式


自此,万达商业的文旅和酒店业务逐渐被剥离。


2018年1月,万达商业引入战略投资者,腾讯、苏宁、京东、融创四家股东以340亿元,收购万达商业香港退市时引入投资人持有的14%股份。


按照当时签订的协议,万达商管最晚要在2023年10月31日前完成上市。


由于房地产企业在A股上市融资难度较大,万达商业被拆分为万达商管和万达地产。


2018年2月,万达商业公告称,为贯彻公司发展战略将名称变更为万达商管,经营范围包括房地产开发及销售、商业服务设施投资及管理等。


据悉,该次组织架构转型,除了更名成立商管集团外,更是进行“去地产化”轻资产经营模式。万达商管不再从事新的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业务,成为一个纯粹的商业物业持有和运营管理商,使市场估值更高。


万达商管“轻资产”开发模式,由第三方投资,万达负责选址、设计、建造、招商和管理,使用万达广场品牌和商业信息化管理“慧云”系统,租金收益由投资方与万达按比例分成。


目前,在万达商管三大核心业务中,酒店运营业务由于大部分卖给富力后逐渐被剥离;地产销售由于“去地产化”策略收入也逐年减少;最终万达把宝全压在了物业租赁业务上。


但是,今年年初遭遇新冠疫情,万达向自持物业商户实行租金和代管物业管理费全免政策,并且随着疫情的持续,其将面临较大经营压力。(作者微信:littlebond1)


分享到:


相關文章: